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叶片浸蘸法测定 4株苏云金杆菌 (Bt)菌株对小地老虎 1龄幼虫的毒性 ,毒力回归式分别为 Y =11.6 36 1+2 2 .36 6 5X (Bt94 )、 Y =3.0 74 6 +15.5579X (Bt95)、 Y =8.0 4 0 0 +2 3.52 95X (Bt96 )、 Y =7.340 9+18.2 990 X (Bt97) .Bt对小地老虎 1- 3龄幼虫的毒杀效果随幼虫龄期上升呈显著下降 .Bt处理 3龄幼虫的死亡率仅在 0 - 5.0 0 % ,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经初步观察 ,受测菌株对小地老虎有一定的亚致死效应 ,表现在幼虫对 Bt处理的叶片有拒食现象 ,幼虫增重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070817菌株对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 ( Bezzi )的毒力效果,采用喷雾法和浸渍法以不同密度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070817菌株的分生孢子液处理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 ( Bezzi )的成虫、幼虫和蛹,并分别测定对成虫、幼虫和蛹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成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最高,为 86.12%,其致死中时间(LT50)为 4.66 d,致死中密度(LCT50)为2.948 5×105 mL-1。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为 88.42%,其LT50为4.47 d, LCT50为2.769 5×105 mL-1。蛹的累积校正死亡率是 83.91%,其LT50为5.16 d,LCT50 为3.155 7×105 mL-1,说明该菌株对番石榴实蝇具有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3.
从2014年开始,利用诱蝇醚(M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2种实蝇引诱剂在南宁市的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对番石榴、甜杨桃等与蔬菜混栽果园的实蝇进行监测调查,经鉴定,共发现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和具条实蝇等4种实蝇;对虫果饲养得出的成虫进行鉴定,在番石榴虫果中只发现有桔小实蝇1种实蝇,在甜杨桃虫果中除发现以桔小实蝇为主外,还有少量的瓜实蝇和南瓜实蝇;在南宁市果蔬混栽果园中桔小实蝇是为害番石榴、甜杨桃等的实蝇优势种,在防治桔小实蝇的同时,也应防治瓜实蝇。  相似文献   

4.
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对褐飞虱的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活性法对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其对褐飞虱的毒力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18%沙黄乳油1 000倍液经须根内吸向上输导24hr后,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56%和93.10%,它们的LC50和回归方程分别为413.8260±1.0931μg/ml,Y=-8.1104+5.0101X和485.7078±1.0133μg/ml、Y=-7.6405+4.7054X,两者的LT50与回归方程分别为7.8996±1.0869h、Y=2.7613+2.4938X和12.0848±1.1000h、Y=3.2167+1.6479X.同时,该剂还能经叶片内吸向下输导,1 000倍液处理叶片52hr后,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4.55%和67.79%,它们的LC50与回归方程分别为614.0726±1.2180μg/ml、Y=-2.5999+2.7257X和643.5077±1.0827μg/ml、Y=-0.5405+1.9727X,两者的LT50和回归方程分别为15.9466±1.3198hr、Y=3.2142+1.4848X和20.6461±1.1998hr、Y=3.0681+1.4693X.可见,该剂具有良好的内吸双向输导作用,其内吸输导能力以须根内吸向上输导最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低温处理、CO_2气调、甲酸乙酯熏蒸3种方法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对咖啡豆象幼虫、蛹和成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咖啡豆象3种虫态的耐受性表现为成虫蛹幼虫,其中,60℃处理2.5 h,咖啡豆象成虫和蛹的校正死亡率为100%,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也达到98.3%;60℃处理3 h,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低温处理时,咖啡豆象3种虫态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以蛹的耐受性最低,其中0℃处理3种虫态完全死亡均在256 h,-5℃处理需超过128 h,-10℃处理仅需32 h,-15℃及以下温度处理则在4 h以内。气调处理时,当CO_2浓度分别为40%、65%、80%时,咖啡豆象成虫分别在5、4、3 d后即全部死亡;而幼虫在80%CO_2处理6 d后的校正死亡率才达到100%,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咖啡豆象幼虫比成虫更能适应低氧环境。甲酸乙酯熏蒸处理,对咖啡豆象不同虫态的熏蒸效果表现为蛹幼虫成虫。在甲酸乙醋浓度为35μL/L时,咖啡豆象成虫和幼虫在熏蒸处理36 h和48 h后死亡率即达到100%,而蛹的死亡率分别为86.7%和88.3%;当甲酸乙醋浓度为30μL/L时,成虫和幼虫在熏蒸处理60 h后死亡率达到100%,此时蛹的死亡率也达到88.3%。表明咖啡豆象幼虫、蛹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CO_2、甲酸乙酯浓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合适条件,3种处理方法对仓储咖啡豆象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3.0×104~3.0×108个/m L 5个浓度的球孢白僵菌XD0104015菌株对南瓜实蝇的成虫、幼虫、蛹进行室内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成虫、幼虫、蛹校正死亡率均在3.0×108个/m L孢子浓度下达到最高,分别为(90.00±1.92)%、(84.44±2.99)%、(80.00±2.95)%;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4.088±0.387)、(4.575±0.569)、(4.702±0.335)d;处理9 d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466±0.579)×104、(2.578±0.452)×104、(3.461±0.679)×104个/m L,供试菌株在室内对南瓜实蝇各虫态均有较强的致病力,在田间具有较理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小地老虎发育、存活、生殖、种群参数、种群趋势指数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17- 35℃恒温内 ,小地老虎的发育速率随温度上升呈逻辑斯蒂曲线趋势 .该虫卵的孵化率 (SE)、幼虫的存活率 (SL)、蛹的存活率 (SP)、成虫产卵量 (E)和种群趋势指数 (I)与温度 (X)变化的回归关系分别为 SE=- 118.94 17+19.0 12 X - 0 .4 2 14X2 ;SL =- 10 7.2 795+18.0 815X - 0 .4 0 4 3X2 ;SP=- 10 6 .0 318+17.7372 X - 0 .384 5X2 ;E =- 4 5.10 2 7+455.50 0 3X - 9.350 4 X2 和 I =- 1757.318+176 .76 59X - 3.6 6 56 X2 .通过不同温度下实验种群参数的比较得出 :2 5℃时内禀增长力最大 (rm=0 .1353) ,2 1℃次之 (rm=0 .130 6 ) ,确定最适温度为 2 1- 2 5℃ .高温不利于种群的生长发育 ,在 35℃时 ,各虫态存活率及成虫产卵量急剧下降 .  相似文献   

8.
珍珠番石榴树适宜负载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珍珠番石榴的适宜负载量。[方法]以珍珠番石榴为试材,研究了枝组、主干、单枝、单花序的适宜负载量。[结果]单株产量与干径呈显著相关,回归方程为Y=2 085.3X1+4 372.4;枝组产量与枝组粗度呈显著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3 956.8X1-4 635.4。枝组留果量(X2)与枝组粗度(X1)和平均果重(X3)的回归方程为:X2=(3 956.8X1-4 635.4)/X3;结果枝平均果重(Y)与结果数(X1)、叶片数(X4)的回归方程为Y=169.064 0-22.372 8X1+1.943 5X4。结果枝产量(Y)与结果数(X1)、枝条粗(X2)、枝条长(X3)的回归方程为Y=39.738 3+64.744 1X1+765.891 5X2-7.949 2X3。[结论]珍珠番石榴结果枝留果2~3个、花序留果1个、叶果比为8∶1时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重要的储藏物害虫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为试虫,对其卵、1~4龄若虫、成虫等虫态在高CO2(35%CO2:21%O2:44%N2)气调作用下的急性致死及行为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嗜卷书虱不同虫态对CO2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1龄若虫、2龄若虫、4龄若虫、3龄若虫、成虫和卵;其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4001,4.7510,5.4472,6.0591,9.4643,39.3677h.嗜卷书虱的卵经高CO2气调处理后,初孵时间和若虫的发育历期受到明显影响,处理3.5 d,卵及若虫的发育历期分别向后推迟3.85d和1.72d.嗜卷书虱的成虫对高CO2气调处理表现出麻醉反应特点,其麻醉程度随着气调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麻醉后的苏醒反应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试虫的起始苏醒时间后延,当处理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成虫的LT50为9.46h),试虫将不再苏醒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3种丝孢类虫生真菌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成虫的毒力,为筛选出对西花蓟马成虫高毒力的虫生真菌及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3种丝孢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黄绿绿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共14株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侵染致死率;从3种丝孢虫生真菌中选取对西花蓟马成虫相对致病力较好的高毒力菌株各1株,测定其在不同浓度(浓度梯度分别为1.0×104、1.0×105、1.0×106、1.0×107和1.0×108孢子/mL)下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结果]用1.0×107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菌株(WSWM81832、WSWL21831、WSWM1018315、WSWH21833和WSWL21836)、黄绿绿僵菌菌株(HLT17103、NGS21751、YKZ51712和WSWL51721)和玫烟色棒束孢菌株(WSWH31836、WSWL51831、WTS101822、NGS118310和WSWL21837)接种西花蓟马成虫10 d后,西花蓟马成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8.45%~75.60%、67.35%~82.65%和61.45%~70.67%.球孢白僵菌WSWL21836、黄绿绿僵菌WSWL51721和玫烟色棒束孢WSWL21837菌株以1.0×104~1.0×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西花蓟马成虫后,第10 d时西花蓟马成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6.67%~82.33%、56.67%~89.67%和48.33%~76.67%;各菌株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3.2543+0.3332X(r=0.9167)、Y=3.5878+0.2874X(r=0.9656)和Y=3.8188+0.2082X(r=0.9925),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63×104、4.17×104和7.85×105孢子/mL,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侵染致病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5.67、4.91和6.12 d.[结论]黄绿绿僵菌菌株WSWL51721和球孢白僵菌菌株WSWL21836对西花蓟马成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可作为西花蓟马生防制剂开发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东栅蚤蝇[Diplonevra peregrina(Wiedemann)]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规律。[方法]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研究广东栅蚤蝇的发育速度和有效积温。[结果]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广东栅蚤蝇卵、幼虫及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78±1.25)、(15.88±0.90)和(16.04±0.20)℃,有效积温分别为(176.24±19.52)、(1 571.95±158.07)和(3 516.41±100.46)h×℃,确立了2个有效积温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回归方程:Y1=0.862+0.848X1、Y2=27.604-1.460X2。[结论]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用积温法则建立起的广东栅蚤蝇发育数学模型可应用于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有效实施烟草储藏害虫综合治理、确保烟草及其制品品质提供新方法。[方法]研究不同温度(25、35、45、55、60、65℃)下处理不同时间(60、75、90、105、120 s)对烟草甲成虫、蛹、幼虫和卵的致死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温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烟草甲各虫态的致死作用效果差异显著。在处理温度为25、35和45℃时,该试验各个处理时间对烟草甲各虫态均无致死作用,而在处理温度为55℃以上时对烟草甲各虫态均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在处理温度为60℃时,对烟草甲成虫、蛹、幼虫和卵达到100%致死作用的最短处理时间分别为90、120、75和75 s。[结论]高温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害虫防治方式运用到储烟害虫综合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13.
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卵为试材,对实蝇卵在3.0(±0.1)℃和5.0(±0.1)℃下低温处理致死时间进行研究,以及对实蝇卵在1、3、5、7、9、11、13、15、18、20、22、25、28、31℃1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致死低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0(±0.1)℃和5.0(±0.1)℃条件下,实蝇卵的致死时间分别为8 d和11 d;实蝇卵致死低温在9~10℃之间。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15、18、22和28℃的恒温条件下,对菜粉蝶越冬蛹冬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得到发育速率y与温度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y=-0.051884+0.007123x,计算出菜粉蝶越冬幼虫滞育后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8(±0.3)℃和140.24(±10.4)d.℃。在自然条件下,越冬蛹在3月初开始羽化为成虫,4月中下旬羽化结束,50%成虫羽化的高峰期出现在高于发育起点7.28℃的总有效积温达到136.46d.℃。应用累积羽化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了菜粉蝶越冬蛹累积羽化百分率Y与有效积温x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Y=100/{1+exp[-0.031541(x-136.46)]}。  相似文献   

15.
沙土含水量对桔小实蝇蛹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湿度配比的方法研究了沙土含水量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土含水量对于桔小实蝇老熟幼虫和初龄蛹的存活影响很大.持续干燥大大降低了老熟幼虫和1日龄蛹的存活和羽化.在沙土相对含水量为0的条件下,3龄老熟幼虫仅有11.67%能够存活并正常羽化;1日龄蛹在持续干燥的情况(干燥器中处理 9 d)下死亡率上升至75.47%.桔小实蝇的老熟幼虫和各日龄蛹均不能在饱和沙土含水量的沙土中存活.高相对含水量(w=80%)沙土对发育中蛹的影响较大,3日龄蛹和6日龄蛹分别只有41%和39%的存活率.另外在干燥和高相对含水量的条件下,6日龄蛹的羽化成虫畸形率也显著上升,分别为7.22%和15.22%.  相似文献   

16.
刺桐姬小蜂是我国的重要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之一,目前仍具有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入侵的潜在风险。以刺桐姬小蜂福建种群的不同虫态为对象,分别测定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过冷点(SCP)和死亡率;并利用逻辑斯蒂模型Ⅰ、Ⅱ(改进型)拟合其死亡率与低温累积的关系,并进一步测算各虫态的致死中有效伤害低温累积(LSIT50)。研究结果表明:幼虫、蛹、雌成虫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均小于-10.0℃,仅雌成虫与其它虫态之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属耐结冰型;各虫态死亡率均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且在5℃以下超过80%的个体死亡,表明5℃以下低温对各虫态的存活影响最大,其中以雄、雌成虫耐受性最弱,幼虫的耐受性最强;两个逻辑斯蒂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低温暴露死亡率与低温累积的关系(R2>0.98,P<0.01),分别测算各虫态的LSIT50值分别为:幼虫>蛹>雌成虫>雄成虫,从理论上也验证了幼虫对低温耐受性最强;虽然模型Ⅱ的LSIT50值仅略高于模型Ⅰ的理论值,由于前者兼顾了昆虫冷伤害的上限温度(ULCIZ)对害虫的影响,较真实地模拟自然条件下昆虫所经历的持续降温过程,更适于定量评价昆虫耐寒性。上述研究结果对预测害虫的适生分布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温度对辣木瑙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辣木瑙螟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光周期L∶D=14h∶10h、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设置24、26、28、30和32℃5个温度梯度,测定不同温度下辣木瑙螟卵的孵化率、幼虫及蛹的死亡率和发育历期;待成虫羽化后,测定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并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实验室种群的生殖力生命表参数。【结果】在24~32℃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除1、2和3龄幼虫外,辣木瑙螟其他幼虫虫态和蛹的死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24℃时各虫态的累积死亡率最高。在24~30℃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各龄期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均逐渐缩短,32℃时从卵发育到成虫仅需14.58d,而在24℃下为28.75d。单雌产卵量在30℃时最大,为412.85粒,32℃时最低,仅27.33粒。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75、16.95和16.33℃,有效积温分别为27.83、131.00和94.16d·℃。在24~30℃内,周限增长率均大于1,种群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结论】温度对辣木瑙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明显影响,28~30℃是辣木瑙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区。根据辣木瑙螟危害地区的平均温度,结合其发育历期等,可对辣木瑙螟进行预测预报,为辣木瑙螟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温和高温对仓储绿豆象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绿豆象最耐受低温或高温的发育阶段,得到不同温度下完全防控该虫所需时间,为防治仓储绿豆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5和40℃下,分别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处理,确定最耐受低温或者高温的虫态。在此基础上,对低温(-5、-10、-20℃)以及高温(40、45、50℃)下最耐受虫态做进一步的生物测定,从而得到完全防控绿豆象的时间。【结果】绿豆象幼虫和蛹耐寒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成虫在-5℃的LT50分别是12.57、24.93、30.54和15.76 h。绿豆象蛹耐热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成虫在40℃时的LT50分别是4.29、17.76、22.33和14.50 h。绿豆象的蛹在低温-5、-10和-20℃下的LT50 分别是30.54、6.50和0.96 h,LT99分别是189.70、33.81和2.90 h。在高温40、45和50℃下的LT50 分别是22.33、3.64和0.85 h,LT99分别是169.43、17.77和3.71 h。【结论】绿豆象各虫态耐低温和耐高温的能力均为蛹较强,据此得到处于不同温度下完全控制绿豆象危害所需时间。因此,利用低温或高温防控仓储绿豆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极限温度对绿豆象及绿豆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建锋  万正煌  李莉  陈宏伟  伍广洪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19-2722,2727
对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储藏期间害虫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各虫态对极限温度的耐受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蛹和幼虫耐极限高、低温的能力均大于成虫和卵;蛹是绿豆象最耐低温的虫态,-5℃时完全杀灭蛹需要256 h,-10℃时完全杀灭卵、幼虫、蛹均需32 h,而杀灭成虫仅需8 h,-20℃防治所需时间较短,4h即可完全防治绿豆象;蛹也是绿豆象最耐高温的虫态;45℃处理下完全杀灭需要32h,而50℃防治见效较快,4h即可完全防治绿豆象;极限高温处理对绿豆种子生命力和萌发率均无显著影响.利用极限温度可有效防治绿豆象且对绿豆种子无影响,在保证食品安全、促进绿色储粮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