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级水库联合调度防洪风险评价能科学地衡量其防洪风险性,为长江中下游川渝河段的防洪安全提供保障。针对防洪调度中的风险问题,基于联合防洪调度方案,通过建立以削峰幅度、防洪风险率、水位变幅和下泄流量超标风险率为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并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风险模拟,构建了基于灾害学的防洪调度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不同来水频率和水库起调水位下的防洪风险。研究表明:在可行起调方案集下,乌东德、白鹤滩两库的削峰幅度随两库起调水位升高呈下降趋势,溪洛渡、向家坝两库削峰幅度在7%以下,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的入库洪水危险性小;各水库未出现最高库水位超出相应频率防洪高水位(乌东德975 m,白鹤滩825 m,溪洛渡600 m,向家坝380 m)的情况,水库的水位变幅均未超过安全变幅范围,库区整体防洪风险低,川渝河段的防洪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当发生较小洪水时下游防护对象的承灾能力较好,保护区控制站的下泄流量低于防洪安全标准值,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风险低,但发生干支流恶劣洪水遭遇(如2012年型1%洪水)时,其遭遇破坏的可能性大,风险超出防洪标准,保障防洪安全需要支流水库配合干流水库联合防洪。模型可有效评估川...  相似文献   

2.
确保水库大坝安全是水库调度基本原则,湖北省十堰市茅塔河水库流域于2012年8月发生了较大的暴雨洪水,水库的实际水位达到276.1m,超过防洪校核水位达0.56m,大坝的安全受到威胁。根据实测雨量和水位过程,分析了雨洪的相应频率及最高库水位超校核水位的原因,结果表明,本次雨洪频率略高于50年一遇,小于设计洪水频率,但下游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有限,为保证下游防洪安全而采取的控制下泄流量的防洪调度方式是导致本次洪水期间库水位超校核水位的主要原因。建议尽快开展下游河道整治,提高下游防洪能力,同时加快建立水库流域山洪灾害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深圳水库工程的特点和功能,分别提出了深圳水库上下两库的防洪调度规则及两库的联合调度规则。以水库起调水位和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为变量,水库兴利和水库大坝安全为目标,通过多方案组合计算,确定了不同洪水频率下相应的起调水位和下游河道安全泄量。  相似文献   

4.
大坝安全事关水库的防洪、发电、灌溉等效益,更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水库溃决洪水影响,可为水库防洪风险管理、灾害评估、抢险预案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以清河水库为例,采用DAMBRK模型分析不同情景溃坝洪水过程,应用高分辨率DEM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研究区域的格网地形数据,基于EFDC水动力模块建立清河下游洪水演进水动力模型,模拟了淹没水深、淹没范围和淹没历时等洪水风险要素,为清河水库下游地区的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抬高水库汛限水位的洪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河北洋河水库汛限水位分析为例,采用水库洪水调度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频率入库洪水下水库不同汛限水位所对应的蓄、泄洪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入库洪水、水库安全运行、下泄洪水超下游地区防洪标准、下泄洪水减少导致下游生态环境用水破坏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水库汛限水位抬高风险评估模型与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并对不同汛限水位下洪水资源化利用效益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不同频率入库洪水下的水库最优分期汛限水位方案。  相似文献   

6.
汛期开展梯级水库联合防洪调度对保障下游和水利工程安全,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有重要意义。为实现高效的水资源调度以兼顾水库效益和水库及下游防护对象的安全,基于空间风险对冲的思想,从"等比例蓄水"出发推导出了梯级水库蓄滞洪量分配规则,将梯级水库系统所需蓄滞洪量的总量按照各水库的可用防洪库容在系统总可用防洪库容中的占比进行分配。以2座虚拟水库组成的梯级水库系统为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基于空间风险对冲思想的蓄洪模式与常规蓄洪模式的调洪结果差异。结果表明:新模式可降低梯级水库蓄洪过程中的系统风险,提高系统效益,调度后的水位和流量过程更加平稳,对于制定梯级水库联合调度运行方式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中洪水标准复核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归纳了小型水库洪水标准复核的基本原理,确定了建筑物的等级及防洪标准,通过水文气象观测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并经过调洪演算确定各种特征水位;校核坝顶高程及溢洪道控制段顶部高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给出防洪风险图,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依据,提出小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中洪水复核计算相对大,中型水库而言,可适当作些简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建中山市长江水库的溢洪道,可提高水库的防洪标准和正常蓄水水位,同时控制下泄流量,满足入库洪水不超过20年一遇时下游城镇的防洪要求。在比较了扩宽和挖深溢洪道2种方案后,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挖深方案。该方案通过挖深溢洪道来加大下泄量,提高水库防洪标准,同时在溢洪道入口安置闸门来抬高蓄水位,增加汛期蓄水量,减少泄洪以供平时利用。根据以上分析的边界条件,通过对控泄条件下的调洪演算,得出溢洪道最小的下挖深度。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洪水资源充分利用和水库汛期防洪安全两者之间的矛盾,选择最高调洪水位和最快下泄时间两个核心参数,研究不同洪水过程对二者产生的影响。并以西南某大型水库洪水过程为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相关结论。可供水库遭遇不同类型的洪水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考虑干支流洪水不确定性对水库防洪调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Copula-Monte Carlo(Copula-MC)法的水库防洪调度多目标风险分析方法,定量描述汛期干支流洪水不确定性给水库防洪调度决策带来的风险,并利用基于组合权重的理想点法对各调度方案进行多目标风险决策,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向家坝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中,计算了不同调度方案下水库自身和下游防洪区的风险,并通过决策给出了最优调度方案,为向家坝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结合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介绍了湖北省长江防洪规划,包括防洪标准及防洪体系等,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前的湖北省长江防洪形势、当前(2007年)三峡工程对湖北省长江段的防洪作用以及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北省长江防洪形势,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对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北省长江防洪值得关注的荆江河势控制、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及超额洪量转移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潮汐是影响沿海城市防洪调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沿海城市的河流大多属于感潮河段,受潮水顶托影响,感潮河段的水位变化是潮水和洪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水位流量关系复杂。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的防洪调度为背景,在各种水文资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了感潮河段的潮汐一般规律,通过对布吉河口的水位进行潮水和洪水的分离,用一种分段线性拟合的方法,对洪水波产生的增水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且提出了根据潮水预报和增水关系进行潮水补偿调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谐波回归算法,对闽江竹岐站年最高洪水位序列进行周期识别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闽江下游洪水县有15年和7年的长期振动,这种振动可以认为是大范围物理背影造成的响应,其中7年的周期振动很可能与地极移植移动有关。同时,还对相应的模拟方程进行评定,并检验了谐波分析的预测结果。最后给晃江竹岐站来未来3年内,各年最高洪水位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
大凌河朝阳市城区段的防洪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的防洪设计思路,在防洪设计时考虑到朝阳市的水环境治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结合,防洪与治理污水的和谐统一.大凌河朝阳市城区段的景观设计以生态历史文化为主题,传承两条脉络实现山水合一、天人合一的地域特色,为朝阳市带来了的生态型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引汉济渭工程重要调蓄枢纽三河口水库洪水资源利用实际问题开展研究,采用分形理论汛期分期方法对三河口水库汛期进行分期,并进行相应洪水资源调度模拟分析,以期充分利用三河口水库洪水资源。基于分形理论得到三河口水库的汛期分期结果为:6月1日至6月30日为前汛期,7月1日至9月30日为主汛期;在分期汛限水位基础上,基于1954年7月至2008年6月共55年的长系列径流资料,拟定了洪水资源优化调度方式,进行多元化洪水资源化调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分期汛限水位后进行水库调度运行,将增加供水与发电效益,同时对下游河道生态供水满足程度有较大提高。本文结果表明分形理论可满足三河口水库洪水分期需要,可作为进行水库洪水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河道现状行洪能力是河道所在地区防洪安全的核心,也是防汛主管管部门汛期指导防汛的重要依据。为分析大洋河丹东有堤段的行洪能力,采用水动力模型MIKE11计算、模拟河道及河网的一维洪水演进过程,准确判断其行洪能力,为保护沿岸居民防洪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天津市城市段海河干流应用平面二维浅水方程,分别模拟计算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下2种不同情景的河道行洪。结果表明平面二维浅水方程模拟河道洪水演进的结果较好,且受洪涝潮影响的城市河道行洪压力在下游增设抽水排涝泵站的情景下可得到有效缓解,但单一的工程措施已不能保障城市河道的行洪安全,需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措施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M的水文模型在沮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DEM的流域水文模型是近年来水文模型的热点,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文模型一直是水文研究的一个难题。分析了干旱地区的降雨产流特性,建立了符合该产流特性的数字高程模型和陕北模型相结合的水文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沮河流域桃曲坡水库的洪水预报中,计算结果证明该水文模型在干旱地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河龙区间洪水泥沙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近年来黄河泥沙变化规律,保障引黄工程的安全运行。【方法】对2006—2015年黄河吴堡、龙门水文站洪水特征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月最大含沙量大于10 kg/m~3时段集中在3月桃花汛和汛期(6—9月),汛期泥沙量远大于3月水平,同期龙门站最大含沙量水平高于吴堡站;洪水过程径流总量与含沙量相关性并不显著;河龙区间上下游泥沙输移过程存在一定相关性,但龙门站较吴堡站更多呈现自然河道属性。【结论】黄河突发增沙原因不只局限于洪水激增,黄河调水调沙等人类活动对水流携沙突增影响不容忽视。不同水文站局部性暴雨所形成的短历时增沙现象的水文系列过程呈现随机性。  相似文献   

20.
漳河水库由观音寺水库和鸡公尖水库通过半天然明槽相互连通组成,因受库水位观测、明槽输水计算、动库容计算误差等的复杂影响,以往多次建立的洪水预报方案均未达到可供应用的水平。在分析漳河水库入库洪水误差产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抗误差产汇流预报模型和自适应实时校正技术,使漳河水库洪水预报方案平均确定性系数达91.09%,洪峰合格率达100%,峰现时间合格率达90.91%;观音寺水库洪水预报方案的平均确定性系数达90.63%,洪峰合格率达100%,峰现时间合格率达100%,终于建立了达到甲等水平的漳河水库洪水预报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