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牦牛是生长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动物之一,由于其生长环境相对严格,牦牛也逐渐形成耐旱抗冻的身体素质,在当地居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牦牛非常容易出现出血性败血病,对牦牛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牦牛出血性白血病发生的现状,对其病理性现状进行探讨,同时提出诊断方法和防治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和富饶的自然资源。青海省依托其独特优势,畜牧业十分发达,牦牛养殖作为其畜牧业中的特色,已成为特色产业。出血性败血病作为牦牛养殖中的常见病长期困扰着人们,本文将青海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生、预防及养殖过程中的防治进行讨论,希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防治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经验,促进牦牛养殖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死亡高原牦牛病料采取病原分离培养,分离出了巴氏杆菌,同时综合考虑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解剖以及相应的临床症状,最终经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牛出血性败血病。提出在日常的牦牛饲养过程中应加强卫生管理及疫苗接种工作,从而将牦牛出现出血性白血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以降低广大牧民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为进一步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全面进步,要对病害问题予以集中监管,尤其是在高原牦牛管理工作中,出血性败血病十分常见,且疾病发作没有季节性,造成养殖户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要在分析病因的基础上建立对应的防治措施,确保能有效提升管控的综合效果。1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频发的原因在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发现,病原体是造成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频发的重要原因,病症会导致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出现,这种病菌不能运动,且不会形成传染的  相似文献   

5.
牦牛巴氏杆菌病在夏季流行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过去在贵南县以秋冬季多发,近几年在夏季也时有发生,并且具有典型的发病过程.笔者就对该病夏季流行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诊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民众的饮食结构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上对牛肉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为牛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牛养殖过程中出血性败血病的出现几率较高,对牛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养殖人员的经济利益,不利于牛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牛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生与传播入手,对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病症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几点防治策略,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西藏地区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利用PCR检测和生物进化分析方法,对西藏林芝、拉萨不同地、市149株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相关毒力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6对毒力基因中,只检出ehxA基因,检出率为9.40%;对检测到的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进行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菌株内同源性达到99.9%左右,与GenBank中所录其他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9%。因此,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基因确实存在,其毒力基因主要为ehxA基因;西藏林芝、阿里、日喀则、昌都均有分布,拉萨、山南和那曲地区未检出,应引起重视。西藏地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需要加强监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建立流行毒株预警机制并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具有明显的急性、热性以及传染性,常被称作为"牛出败"、"锁喉风"。本文将从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概述,以助于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该次研究主要针对青海省尖扎县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地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病死率较高,为今后的防治提供了合理化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细菌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生是病原体、环境和鱼体本身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鱼体质下降是暴发传染性疾病的根本因素。本文分析了细菌出血性败血症暴发的原因,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阐述了影响鱼体健康继而导致鱼类暴发疾病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技术措施,以期为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诸多畜牧疾病已得到有效防御和治疗,出现越来越多的防治方法。西藏牧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牦牛出血性败血症比较常见。这种病症无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冷热交替时期,借助消化道等方式进行传播。本文主要阐述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牦牛是我国青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动物之一,在牦牛生长过程中,胃肠炎会对牦牛健康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牦牛胃肠炎病因的防治,提出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牦牛胃肠炎发生概率,促进牦牛健康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青海地区为例,分析我国牦牛胃肠炎发生的现状,对牦牛胃肠炎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1鱼类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96号《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的水生动物疫病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鲤春病毒血症、对虾杆状病毒病。三类动物疫病规定鱼病: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鱼鳃霉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弹状病毒科的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病毒引起的虹鳟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鱼体发黑、眼球突出、鳃、鳍条、肌肉和内脏出血。鲤春病毒血症是由弹状病毒引起的鲤鱼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体黑眼突、皮肤出血、肛门红肿、腹胀、肠炎。对虾杆状病毒是由对虾杆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  相似文献   

14.
禽巴氏杆菌病,又叫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和火鸡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巴氏杆菌病是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和毛皮动物多发的细菌性、出血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过去曾被称为"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出败",东北俗称"埋汰病")。本病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禽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病原为禽巴氏杆菌,亦称禽霍乱.它常表现为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败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郭忠 《中国畜禽种业》2012,8(6):102-103
羊巴氏杆菌病又称绵羊出血性败血病,以发热、呼吸粘膜及内脏器官广泛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病多见于幼龄羔羊,偶尔成年羊也发病,通常情况下,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善,或长途运输等应激刺激或圈舍阴暗潮湿通风不畅有直接的关  相似文献   

18.
牦牛与藏羊是我国高寒地区畜牧养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牛羊肉需求量的逐年增加,牛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畜流动增加,导致牛羊养殖疾病发生率普遍升高。本文阐述牦牛藏羊疾病现状和藏区牛羊疾病防治技术现状,对当前牦牛藏羊疾病防控措施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9.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肺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人被动物咬伤可感染.笔者从一病例中分离多杀性巴氏本杆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提出相应的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20.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病(简称禽出败)。它是由某些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家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