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被认为是目前养猪业的“头号杀手”。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我国辽宁首次发生,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的损失。目前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一旦发现只能及时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本文根据非洲猪瘟发病的特点,介绍了部分非洲猪瘟的防控要点,望对该病的防控起到一地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其传播速度非常快。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地区生猪受到该病毒的侵袭,为防止病毒扩散,需对该病毒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切实保障我国生猪的安全,为人们的饮食安全提供保障。1流行特点非洲猪瘟于1921年首发于非洲的肯尼亚,2018年8月3日首次传入我国的沈阳市,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报道了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报道称,携带非洲猪瘟的野猪、软蜱及野鸟,还有非洲猪瘟病猪、带毒猪、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车辆、人以及环境等都可能是该病的传染源。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感染部位是消化道,如果生猪食用了受到污染的食物以及水源,病毒便很快到达其消化道,引起生猪产生一系列病症,如果在养殖场猪的数量较多,会快速扩散,造成大批猪只死亡。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最早出现在非洲,然后在欧洲等地区蔓延,主要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具有发病快的特点,死亡率能够达到100%。因为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生猪生产国,一旦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的话,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为此,应该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可以达到100%,已经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18年我国首次发现了非洲猪瘟疫情,随着疫情的逐渐蔓延,非洲猪瘟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种流行趋势,给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非洲猪瘟的发生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给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做好综合防控工作是降低非洲猪瘟发病率,避免疫病扩散,降低养殖损失的重要举措,因此养殖户要给予足够重视。1传播特点1.1病原学非洲猪瘟属于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该病毒主要是通过粪便以及空气传播的,患病猪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是直接传染源。非洲猪瘟属于我国一类动物疫情,发病过程急,死亡率高达100%,非洲猪瘟和猪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做好鉴别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其发病过程较短,病死率几乎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非洲猪瘟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在我国非洲猪瘟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最早于1921年在肯尼亚被发现,截至目前在非洲、欧洲、美洲等数10个国家流行。我国生猪养殖及猪肉消费量较大,生猪存栏量、出  相似文献   

7.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100%。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病例,1957年葡萄牙出现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首次发生在欧洲大陆,随后多个国家出现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8月3日,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造成重创,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非洲猪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猪和野猪,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接近100%,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当前该病缺乏有效的防控用疫苗及药物,主要通过捕杀发病动物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来控制。该病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唯一成员,其基因组长约170 kb^193 kb,为双链DNA,编码151~167个病毒蛋白。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疫情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云  郑宁 《猪业科学》2020,37(5):104-105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致死率100%。1921年,非洲猪瘟在非洲肯尼亚首次被报告。追溯性研究发现1907年肯尼亚就出现过非洲猪瘟疫情。但20世纪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在2018年首次传入我国,之后在多个地区传播和蔓延,对我国养殖业的危害较大。非洲猪瘟主要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急性、烈性和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特点,死亡率可达100%。当前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畜牧养殖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可能再次出现,严重威胁我国猪养殖业健康发展。为此,应该分析非洲猪瘟的发病原理,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促进我国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发的一种出血性、急性、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重点预防的动物疫病。它的发病过程很短,很快,急性感染的死亡率高达100%,其表现为持续发高烧(41~43℃),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皮肤干涩、胃肠粘膜出血,很难有效治疗,对养猪业打击很大。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疫情是2018年首次传入我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发病率、致死率极高,对于生猪的养殖产生了非常严重地威胁,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非洲猪瘟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是一种致死率较高、急性的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软蜱进行传播,无论是野猪、家猪,都非常容易被感染。非洲猪瘟、普通猪瘟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对非洲猪瘟进行治疗,所以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对非洲猪瘟的传播路径、流行现状进行分析了解,研究了在非洲猪瘟疫情下如何才能让猪瘟的防控工作取得效果,有效降低猪瘟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长期以来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2017年开始传入我国,云南省于2018年首次出现非洲猪瘟病例,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病,会对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破坏我国的生猪产业。除此之外,此病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进行治疗和预防,加之较强的传染性决定了此病的防控难度较大,所以在发现病情时,养殖户或者当地农业部门往往会采取紧急扑杀以及无害化处理的方式避免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烈性接触性传染病,能引起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发病发病过程急,死亡率高。2018年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ASF现场快速检测试剂名单多种检测试剂盒上市应对ASF的防控。本文将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反应、环介导等温扩增和重组酶聚合扩增试验等对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因潜伏期长,发现难;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注射,预防难;无法有效控制,发病率、死亡率高。目前,惟一有效的途径是发现早、快速扑杀和深埋无害化处理。湖南省湘潭县是生猪养殖和调出大县,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笔者就防控工作体会,分享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6.
1病原特点非洲猪瘟具有急热性、致死性与高度接触性特点,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构成了巨大威胁。为保证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设完善的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非洲猪瘟是OIE规定的一类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简称为ASF。非洲猪瘟从肯尼亚首次被发现,后来主要在非洲和欧美流行,于2018年8月首次传入我国辽宁沈阳,其感染对象主要为猪,猪染病后其体内器官、体液和分泌物中会有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容易出现循环感染的现象,急性感染死亡率可达100%,危害性极大。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猪致病率高,致死率100%,一旦发病就会迅速蔓延.为了有效地遏制住非洲猪瘟的传播,应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为生猪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基于此,有必要对非洲猪瘟防控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急性、烈性的传染病,一旦暴发流行,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猪群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比较明显,内脏器官也发生病变。通常非洲猪瘟的病程较短,死亡率很高。猪和野猪是其主要的感染对象该病是新进传入我国并被列为重点防范的疫病。  相似文献   

19.
罗芳 《兽医导刊》2020,(8):161-161
非洲猪瘟病毒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程度都很高,属于一种非常急性而且具有传染性的滤过性病毒,在发病过程中虽然时间非常短暂,但是致死率却高达100%。因此针对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研究,一直是对该项疾病进行防控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本文中将以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为基础,对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非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该病不仅发病较急,同时具备高度接触传染性以及高死亡率,一旦流行,会导致生猪出现高热以及皮肤充血现象,病猪脾脏、肾脏以及淋巴结等多个器官出现出血症状,其死亡率可达100%。因而,在猪场内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意义重大。1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野猪以及家猪是非洲猪瘟的天然宿主,二者在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以及死亡率比较相似。各种钝缘蜱都是非洲猪瘟的易感动物,同时软蜱也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携带者以及传播者。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病猪或者带毒猪的尿液、粪便、唾液、鼻涕、肠道内气体、结膜渗出物以及伤口流出的血液排出体外,也可通过呼吸道、口腔以及其他裸露部位等进行传播,可通过皮肤伤口、注射以及蜱的叮咬进行传播。非洲猪瘟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是病猪及其产品的异地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