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作母本与小麦高秆品种杂交,获得F1杂种和F2分离群体。初步遗传分析表明,山农31504-1的矮秆性状由部分显性单基因控制;苗期外施赤霉酸表明,山农31504-1对赤霉酸不敏感。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中国春端体系对山农31504-1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证明矮秆基因位于山农31504-1的2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
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42-9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42-9矮秆性状的遗传特点,本研究对其赤霉酸敏感性及矮秆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了鉴定分析,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矮秆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山农342-9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其矮秆性状受一对位于小麦6B染色体上的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从2 606对引物中筛选出2个与矮秆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Xwmc398和Xgwm508,利用F2分离群体计算出它们与矮秆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 cM和8.1 cM。  相似文献   

3.
小麦矮秆新基因的SSR标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作父本与中国春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利用定位于2A染色体上的179对SSR、EST-SSR引物,采用BSA法,对亲本及197株F2分离群体单株进行SSR分析,筛选出2个与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wm c522、Xwm c198),其遗传距离分别为5.4 cM、3.2 cM,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4.
小麦矮秆新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矮秆易位系山农31504-1和高秆种质系山农298为材料,利用BSA法对矮秆基因进行了RAPD标记。从300个十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引物S152可在矮秆DNA池中扩增出特征带。利用100株F_2单株进行连锁分析表明,引物S152扩增的RAPD标记与矮秆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10.73±3.31cM。该标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并为矮秆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新种质N0238D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0238D是一个株高54.00 cm的矮秆冬小麦新种质,为了明确其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对该种质进行了遗传分析和赤霉酸敏感性鉴定。用高秆品种中国春(株高126.00 cm)、阿勃(株高114.00 cm)与N0238D杂交,并用N0238D回交,F1代株高均接近或稍高于中亲值,F2代株高分离为矮秆、半矮秆、高秆三种类型,分离比例均为1∶2∶1,同时有超亲分离存在。BC1F1代矮秆植株数和半矮杆植株数的分离比例均符合1∶1,结果表明,N0238D的矮秆性状由1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赤霉酸测定试验表明,该矮秆种质为赤霉酸不敏感型。  相似文献   

6.
矮秆小麦XN0004的矮秆基因Rht21的染色体臂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NOOO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的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_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_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OOO4丰矮秆显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证明其矮秆显性基因位于2A染色体的短臂上,是一个不同于世界上已定位的20个Rht基因的新矮源,故暂定名为显性矮秆基因Rht21。  相似文献   

7.
矮秆波兰小麦矮秆性状对赤霉酸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验通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酸溶液处理 ,研究了矮秆波兰小麦对赤霉酸 (GA3 )反应的敏感性。从幼苗形态、第一叶长以及胚芽鞘长的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矮秆波兰小麦所含矮秆基因对赤霉酸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麦的主要矮秆基因及矮源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本研究首次对我国小麦的主要矮秆资源进行了赤霉酸(GA#-3)反应鉴定,结果发现其中以不敏感型居多。通过系谱追踪、赤霉酸标记、测交与单体分析等综合技术,明确了我国小麦的矮源主要有4个:(1)Daruma,以水源86和农林10号为代表,具Rht#-1和Rht#-2两对GA反应不敏感矮秆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4B和4D上。(2)Saitama27,以St2422/464为代表,具一对弱的GA不敏感矮秆基因Rht#-1s,位于染色体4B上。(3)辉县红和蚰包暂定为一类,具一对GA不敏感矮秆基因,位于染色体4D上。(4)赤小麦,以阿夫为代表,具Rht#-8和(或)Rht#-9一对或两对GA敏感的矮秆基因,位于染色体2D和(或)7B上。研究中还筛选与培育了一些矮化力强,落黄好的优异矮秆资源。  相似文献   

9.
小麦矮秆种质山农矮330的农艺性状与矮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山农矮330的综合农艺性状及矮秆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山农矮330成穗能力强,小穗数多,结实性好,穗粒数多,且综合抗病性较好;携带一对不完全显性矮秆基因,对赤霉酸反应敏感,用其作矮秆亲本时致矮率在20%-30%,对后代的产量性状无明显的不利影响,其矮秆基因的表达受不同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小麦中虽然已经命名了20余个矮秆基因,但小麦矮秆基因资源应用单一化的现状仍然存在,因此对小麦新矮源的筛选与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以1个小麦矮秆突变体‘矮128’为材料,通过赤霉酸处理、遗传分析、基因等位性测验和DNA分子标记等手段分析了该矮秆突变体矮秆基因的性质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矮128’属赤霉酸不敏感型矮秆突变体,其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与Rht8、Rht9、Rht13、RhtB1b(Rht1)、RhtD1b(Rht2)、RhtD1c(Rht10)和Rht16等矮秆基因不是等位基因,也不同于Rht4、Rht5、Rht8、Rht9、Rht12、Rht13等6个已知矮秆基因。尽管如此,‘矮128’中的矮秆基因是否为新的矮秆基因仍然需进一步的遗传分析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