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兴海县畜牧兽医站调查,1988年该县牛的流产率为10.85%,羊为4.30%;1989年牛的流产率为9.25%,羊为4.84%。以前,我们对牛、羊流产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布氏杆菌病。1983—1984年,我们用试管凝集反应对绵羊进行布病血清学检疫,阳性率仅为0.92%,说明牛、羊流产的原因除营养、机械性因素和布病外,还有其他能引起流产  相似文献   

2.
正羊患布氏杆菌病后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在牧场中常看到隔离群中的病羊,其流产率往往不高。羊布氏杆菌病的人工免疫也很有效,已经提出了好几种有效的菌苗,有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1 19号菌苗19号菌苗对绵羊存在一定的免疫效力,在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广泛用于预防绵羊布氏杆菌病。我国兽医人员也证明19号菌苗对绵羊有效,并已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广泛应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实验证明接种19号菌苗的绵羊有较好的免疫力。在疫区使用时,有些牧场的流产率比注射菌苗前显著下降,在以19号菌  相似文献   

3.
1981~1988年,自内蒙古地区检出羊种布氏杆菌占22.46%;变异菌占53.23%;牛种菌占76.68%;流产犊出菌占73.09%;牛种菌转移到羊等宿主占牛种菌的19.55%:亦出现猪种菌转移到羊和牛.近八年与1978年前检出菌比较,羊种菌检出下降4%,牛种菌上升7.84%.证明内蒙地区当前布病流行特点为羊种菌引起人畜间布病下降,牛种菌引起牛及其他宿主布病上升.八年间从全区9个盟市73个(县)旗五种家畜和人检出布氏杆菌276株.年平均出菌74.5株.证明全区有75%盟市有病原菌存在造成流行因素又很多.因此加强重点地区和家畜布病防治仍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乌兰县是我省绵羊改良和育种工作的重点县,现有引进种公羊和自育公羊800只,做好种公羊的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检疫工作,清除布病可能的传染源,对于巩固已取得控制羊布病的县来讲尤为重要。乌兰县是从1971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布氏菌M_5号菌苗对羊群不经检疫而直接进行气雾免疫法接种的,已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5.
我站在1989年和1991年分别对我县10个乡的牛羊布病防治效果用试管凝集试验和流产胎儿菌检的方法进行了考核。结果;牦牛76头(份)流产胎儿和绵羊204头(份)流产胎儿菌检均呈阴性;试管  相似文献   

6.
西藏布氏杆菌病的流行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布氏杆菌病流行曾一度猖獗。多种动物及人均感染过此病。三地一市15县抽检的牛羊的105875头(只)的阳性13.19%。127头流产羊牛血检阳性率为29.92%。人群血检阳性率为23.76-38.76%。从746只流产的牛羊胎儿里分离出107株布氏杆菌,分菌率15.9%。于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先后分离鉴定出117株布氏杆菌。有牛,羊,猪三个种共8个生物型。各地以羊种菌流行为主。连续3,4年用最佳疫苗  相似文献   

7.
正羊布氏杆菌病也称为羊布病,其病原主要是布氏杆菌,属于慢性、人畜共患病,并且存在传染性,是影响羊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二类传染病。为此,养殖户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1传播途径羊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就是患病羊,尤其是母羊的羊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极易导致怀孕母羊出现流产以及死胎等现象,胎盘和公羊精液中都含有大量布氏杆菌。由于该  相似文献   

8.
据以往的调查研究资料证实:茶卡公社羊布氏杆菌病的感染率为19.54%。1971年以后,连续多年用羊型M5号弱毒菌苗进行气雾免疫,到1983年为止,我们从布氏杆菌血清学检查和细菌分离的结果证明:茶卡公社抽检羊只的布病血检率已降低到1.34%,在流产胎儿中,经过多年检验未分出布氏杆菌及其它能致羊发生流产的病原细菌。但是近年来,牛羊的流产仍在发生,个别羊群的流产危害比用M5号苗气雾免疫前的71年还要严重。为了明确当前羊只流产的主要原因,我们于1983年4月在茶卡公社收集流产胎儿10例,作了流产病原的细菌及羊流产衣原体的分离,在10例病料中未均培养出病原细  相似文献   

9.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呈慢性经过,临诊主要表现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因此,在羊养殖过程中,做好布病的研究和防治,对提高养殖产业的效率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其临床表现,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布氏杆菌病又称为"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人兽共患病,简称"布病",给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本研究根据布病的病原学特征和临床症状,对羊布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应用血清学学和病原学诊断方法,对久治县的畜间布病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牛、羊血清学的阳性率与1990年考核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病原学方面分离出2株布氏菌,经鉴定为牛种布氏菌,其中1株是从羊流产病料中分离出的,确定为牛种布氏菌第3生物型,从而证实我省畜间布病存在储存宿主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对人、动物危害极大,它的特点是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病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氏杆菌(Brucella melitensis)、流产布氏杆菌(Br.abortus)、猪布氏杆菌(Br.suis)、林鼠布氏杆菌(Br.neotomae)、绵羊布氏杆菌(Br.ovis)和犬布氏杆菌(Br.canis)。习惯上,马耳他布氏杆菌为羊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为牛布氏杆菌。  相似文献   

13.
鉴于77—81年石河子垦区有的农牧团场和公社的畜间布病考核及血清检查结果。对906份流产胎儿及胎衣等进行了细菌学检查,检出布氏菌4株,出菌率0.44%(4/536份),其中羊Ⅲ型2株,猪Ⅲ型2株。从石河子垦区猪场暴发性流产的胎儿脏器中分离出猪型布氏菌系属首次,暂命名为“石80—134号”菌株,后简称134号菌株。  相似文献   

14.
久治县畜间布病防治工作始于60年代中期,经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1988年共免疫家畜335万多头次,平均阳性率,牛下降3.78个百分点,羊下降3.18个百分点。经1986年绵羊布病免疫效果考核,检查幼羊7 871只,检出阳性33只,可疑12只,平均感染率为0.57%,对251例流产胎羔布氏菌分离均为阴性,达  相似文献   

15.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中 ,牛、羊、猪感染最为常见 ,且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临床病理学特征是器官、胎膜发炎 ,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性病灶。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对畜牧业和人类造成危害。国际上将布氏杆菌分为 6个种 (即血清型 ) :羊型 (即马耳他布氏杆菌 ,Brucellamelitenis)、牛型 (流产布氏杆菌 ,Br .abortus)、猪型 (Brucellasuis)、森林属型 (Br.neotomae)、绵羊型 (Br.ovis)和犬型 (Br .canis)。我国主要有羊型 ,其次为牛型、猪型。其中猪布氏…  相似文献   

16.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病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按生化和血清学反应分为马尔他布鲁菌(羊型)、流产布鲁菌(牛型),猪布鲁菌(猪型),另外还有森林鼠型、绵羊附睾型和犬型,感染人者主要为羊、牛和猪型。其致病力以羊型最强,次为猪型,牛型最弱。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猪,病  相似文献   

17.
采用试管凝集反应(SAT),从海晏县哈勒景乡流产严重的绵羊群中采集的11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未检出布病阳性血清.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送检的牛羊血样进行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与竞争ELISA两种方法分别对来自某养殖场的40份疑似布氏杆菌病的牛血样、10份学生用实验牛血样及16份羊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40份疑似布病牛血清均为布病双阳性,10份实验用牛的血清均为布病双阴性,16份羊血清有6份为双阳性。该检测结果将为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以前,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省广泛流行,危害严重,造成经济损失。据调查资料记载:人的布病平均感染率为15.32%,家畜布病平均感染率牛为25.40%,羊为17.92%,母畜因布病流产也很严重。七十年代后,全省普遍应用M_5号布氏菌苗对羊只不经检疫进行一年一次的气雾免疫。据各县报告,羊的  相似文献   

20.
国内曾应用牛型布氏19号菌苗预防牛和绵羊布氏菌病,得到较好的效果,但对山羊的免疫效果不够理想。据流行病学调查,羊尤其山羊和奶羊是我省流行布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解决山西500万只山羊的布病免疫问题,我们选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布氏羊型5号弱毒菌苗(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