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用精制后的商品腰果壳液以1:1的摩尔比与相对分子质量(Mn)为1000的聚乙二醇反应得到带亲水和疏水链段的一端为羟基的表面活性剂,用此表面活性剂封闭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异氰脲酸酯的部分异氰酸根,得到水可分散多异氰酸酯,作为端羟基水性聚氨酯交联荆,适用期为5h,加入碳酸钙成膜后有很好的耐溶剂性和较高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2.
木材用透明涂料耐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木材涂饰用水性双组分聚氨酯和丙烯酸清漆制备的游离膜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辐射试验,研究游离膜的材色变化规律,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聚氨酯和丙烯酸漆膜受光辐射均会发生变色,并且聚氨酯漆膜的光变色度更甚,主要表现在聚氨酯漆膜的色品指数显著增大,说明聚氨酯漆膜易发生黄化.  相似文献   

3.
松节油改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松节油为基本原料,通过D-A加成反应和聚酯化反应合成了松节油伯羟基聚酯多元醇,并用多异氰酸酯组分将其交联固化,制备了松节油改性聚氨酯涂料。重点讨论了不同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对松节油改性聚氨酯涂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干燥温度、湿度和干燥时间,研究干燥工艺条件对木质家具用水性聚氨酯漆膜附着力的影响,进而获得理想的干燥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介质温度控制在30~35℃,湿度在45%~55%,干燥时间设定为20~25 min时,漆膜附着力可达到1级及以上等级,漆膜无气泡等缺陷,满足GB/T 3324—2017《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对表面理化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对目标产物产率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羟基香茅醛与1,2-丙二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根据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以目标产物产率为响应值,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羟基香茅醛与1,2-丙二醇物质的量比为1∶3.5,反应温度为38℃,反应时间4.4 h,羟基香茅醛与甲苯物质的量比1∶2~1∶2.5,此条件下目标产物产率为89.76%。  相似文献   

6.
以环氧树脂(E-51)和富马海松酸聚酯多元醇为原料,制备了环氧树脂复合富马海松酸改性水性聚氨酯,并探讨了环氧树脂E-51添加量对复合乳液和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E-51添加量为3%时,漆膜的吸水率为10.2%,拉伸强度为35.6 MPa,断裂伸长率为410.2%,摆杆硬度为0.89。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同步热分析仪(TGA)对样品的形态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和环氧基参与了反应,部分发生交联形成网络结构;随着环氧树脂添加量的增大,制备的复合乳液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同时改性后的复合漆膜的耐水性、热力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及耐化学溶剂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以杉木板为基材、添加变色油墨的感温变色水性涂料为漆基,探究玻璃纤维粉对添加变色油墨的水性涂料性能的影响。确定微观组分、光学性能、力学性能、耐液性能和保温功效等综合性能最佳时玻璃纤维粉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粉质量分数为1%~7%的漆膜变色性能较好;随着玻璃纤维粉质量分数增加,漆膜光泽度逐渐降低,玻璃纤维粉质量分数为0~5%的漆膜光泽度较好;玻璃纤维粉质量分数对漆膜附着力、抗冲击力和耐液等级无影响;添加3%玻璃纤维粉的漆膜前2.5 min温度值大于未添加玻璃纤维粉的漆膜,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玻璃纤维粉质量分数为3%时漆膜微观结构最佳;不同质量分数玻璃纤维粉的漆膜成分基本无差别;具有保温功效的漆膜变色性能不受时间影响。综合分析,玻璃纤维粉质量分数为3%时杉木表面变色油墨水性涂料漆膜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对麦秸人造板表面分别试验了酚醛树脂、醇酸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腻子,涂刮腻子后再喷涂丙烯酸漆,并测定漆膜附着力。结果表明,聚氨酯腻子漆膜附着力最好,达到了一级质量标准,完全可以满足麦秸板表面涂饰的要求;酚醛树脂腻子与麦秸板粘合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
以杉木板为基材,以添加变色粉制成的感温可逆变色水性涂料为漆基,探究玻璃纤维粉体积分数对添加变色粉水性涂料性能的影响。测试漆膜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及耐液性能,研究玻纤粉体积分数对漆膜自然冷却下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时间对具有保温功效的漆膜变色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微观结构和组分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杉木表面添加变色粉的水性涂料漆膜综合性能最佳时玻纤粉的体积分数。结果表明:玻纤粉体积分数为0~22%的漆膜变色性能较好;当玻纤粉体积分数≥4%时,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漆膜光泽度逐渐降低,玻纤粉体积分数为4%~16%的漆膜光泽度较好;玻纤粉体积分数对漆膜附着力、抗冲击力和耐液等级无影响;当玻纤粉体积分数为10%~30%时,漆膜的硬度较好;玻纤粉体积分数为16%的漆膜耐磨性较好。添加10%~30%玻纤粉的漆膜具有保温功效,添加4%玻纤粉的漆膜保温功效不太明显;具有保温功效的漆膜变色性能不受时间影响;随着玻纤粉体积分数的增加,漆膜柱状纤维团聚增多,玻纤粉体积分数为16%时漆膜微观结构最佳;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玻纤粉的漆膜成分无差别。综合分析,玻纤粉体积分数为16%时杉木表面变色粉水性涂料漆膜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利用端氢聚硅氧烷改性环氧衣康酸酯(IE)树脂,将所得聚硅氧烷改性环氧衣康酸树脂(SiIE)与半封端异氰酸酯中间体接枝共聚,制得聚硅氧烷改性半封端异氰酸酯环氧衣康酸酯树脂(IPDIHSiIE)。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 NMR)表征了IPDIHSiIE的化学结构,考察了聚硅氧烷用量对改性树脂及漆膜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硅氧烷与IE树脂在90℃下8 h可反应完全,通过硅氢加成可成功制备目标产物。随着聚硅氧烷用量的增加,改性树脂水分散体的粒径逐渐增大,贮存稳定性变差,凝胶率先上升后下降,当聚硅氧烷用量为5%时,水分散体的Z均粒径为129.8 nm,水分散体呈半透明,贮存一个月无明显变化,凝胶率达到最大,为93.1%。漆膜的疏水性能随聚硅氧烷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改性漆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随着聚硅氧烷用量的增加,漆膜的铅笔硬度和柔韧性得到提高,附着力略有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蓖麻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采用蓖麻油(C.O.)、聚醚(N210)、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合成了聚氨酯脲水分散液,研究了C.O./N210的质量比、亲水单体含量、NCO/OH摩尔比和NH/NCO摩尔比对聚氨酯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测定反应产物的结构。研究发现C.O.可提高水性聚氨酯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水性,当C.O./N210的质量比为1:1、NCO/OH摩尔比为1.6:1、DMPA添加量为5.5%、NH2/NCO摩尔比为0.50:1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涂料具有较好的成膜性、较高的硬度、优异的附着力和较好的耐水、耐油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改性水性聚氨酯(WPU)复合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IBOA/WPU质量比及保温时间对单体转化率、胶膜吸水率及拉伸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IBOA与WPU固体组分质量比为1∶3,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为IBOA单体添加量的0.5%,反应温度80℃,保温熟化3 h。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单体的平均转化率达97.35%,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吸水率达到5.94%,拉伸强度达到27.17 MPa。制备的乳液为核壳结构,乳液稳定性良好;胶膜发生的热降解分别由硬段降解和软段降解造成。  相似文献   

13.
以富马海松酸水性聚氨酯(FWPU)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富马海松酸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FWPUA)。探讨了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及丙烯酸酯加入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对所得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测试了漆膜的拉伸强度、镜面光泽、摆杆硬度和耐溶剂性。结果表明:用偶氮二异丁腈和过硫酸铵为复合引发剂,引发剂用量为0.8%,丙烯酸酯的加入量为30%时,复合乳液的拉伸强度、摆杆硬度、耐水性、耐碱性、耐醇性和镜面光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二醇(PEG)改性萜烯基环氧树脂(TME)合成了一系列萜烯基环氧树脂专用乳化剂TP,并通过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水乳型萜烯基环氧树脂(WTME)。考察了PEG相对分子质量(Mr)、TME与PEG配比、合成反应温度与时间对乳化剂的水溶性、表面活性、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及乳液的离心稳定性、粒子粒径分布、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Mr相对适中的PEG4000与TME按物质的量比2∶1、在催化剂三氟化硼乙醚作用下、110℃左右反应1 h合成的乳化剂TP-Ⅴ,对萜烯基环氧树脂具有很好的乳化效果,制备的乳液粒子粒径均一度较高,乳液表观黏度较小。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以乳化剂TP-Ⅴ制备的TME环氧树脂稀乳液的粒子表面形成乳化剂-吸附水组成的水合双电层,在该水合双电层构成的树脂/水界面膜作用下,乳液粒子稳定分散于水中,粒径小于200 nm。  相似文献   

15.
通过原位聚合法的二步法制备脲醛@环氧树脂微胶囊,囊壁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囊芯用环氧树脂制备,将其添加进木器水性涂料中形成木器涂膜,探究微胶囊对水性涂膜的性能影响及其自修复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仪对制备的不同芯壁比的微胶囊形貌特征和组成成分进行了观测,并将微胶囊分别以不同浓度添加量加入水性涂层,对涂层的光泽度、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力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水性涂层中,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芯壁材质量比为0.83∶1时,水性涂层综合性能较好,对涂层各性能的负面影响较少。划痕实验表明,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时涂层具有良好的修复能力。通过水性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和性能表征,探讨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应用于水性涂料的可能性,为后续涂料的工程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表面活性剂在乳液聚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列举了水性氟树脂合成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以及应用状况。认为合理选择使用乳化剂是制备水性氟树脂的重要试验内容。除选择在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品种之外,可针对具体单体配方体系,开发与之匹配的更加有效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7.
用蓖麻油合成聚氨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蓖麻油与聚醚(N210,Mn=100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以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马来酸酐等为亲水单体,通过丙酮法制得了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探讨了聚合反应的机理,研究了亲水单体含量对聚氨酯乳液的粘度、稳定性、乳液成膜的干燥时间以及胶膜的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亲水单体环氧氯丙烷和马来酸酐含量为18.0%时,可以制得稳定的含蓖麻油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并且胶膜具有良好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SiO2和CaCO3对水性紫外光(UV)固化木器涂料进行协同改性,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制备了水性UV固化木器涂层,并对涂层的力学性能和光泽度进行了测试.发现当水性UV固化木器涂料中CaCO3的含量控制在5.0%,SiO2含量在2.0% ~3.0%时,先将水性UV固化木器涂料在40℃烘箱中干燥10 min,然后在UV灯下照射1min,得到的水性UV固化木器涂层具有良好的硬度、附着力和抗冲击强度;但是当SiO2含量高于3.0%时,水性UV固化木器涂层的力学性能反而下降.光泽度测试表明,当CaCO3含量控制在5.0%,水性UV固化木器涂层的光泽度随SiO2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当SiO2含量超过1.0%时,水性UV固化木器涂层呈现亚光光泽度.  相似文献   

19.
蓖麻油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蓖麻油水性聚氨酯共聚反应制备蓖麻油聚氨酯丙烯酸酯(CPUA)复合乳液,研究了蓖麻油添加量、MMA添加量和引发剂种类对合成CPUA复合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反应产物的结构.研究发现随着蓖麻油和MMA添加量增大,CPUA复合乳液胶粒平均粒径增大,粘度减小,涂膜光泽度下降,机械性能和耐水性增强,确定了合适的蓖麻油和MMA含量,分别为体系总固体质量的20%~25%和20%~30%.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过硫酸钾(KPS)复合引发剂可提高单体的转化率;性能测试表明,本研究合成的CPUA复合乳液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