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适时播种、科学管理、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晚播小麦获得高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纹枯病、蚜虫、倒伏、早衰是小麦由高产向超高产转变的主要障碍因素,作看认为适期晚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适期晚播迎可以有效防止冬前旺长减轻小麦冻害;适期晚播,同时适当加大播量,还可以有效藏少超高产田所存在的缺苗断垅现象,而缺苗断垅也是影响超高产实现的一个重要障碍。但多年来,人们在生产上把适期早播敢为促使冬前形成壮苗、提高小麦产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种植技术是指小麦种植因各方面原因而导致错过最佳播种时间,无法适期播种,在播期延后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该文介绍了晚播小麦的生长特点,并具体介绍了优选良种、增施肥料、适当增加播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弱转壮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确保小麦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4.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种植技术是指小麦种植因各方面原因而导致错过最佳播种时间,无法适期播种,在播期延后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该文介绍了晚播小麦的生长特点,并具体介绍了优选良种、增施肥料、适当增加播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弱转壮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确保小麦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5.
葛自强 《农家致富》2004,(21):28-29
秋播时节,由于干旱、连续阴雨、腾茬不够及时等原因,有一部分小麦不能适期播种,造成晚播,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类小麦若按常规办法进行管理,势必使产量遭受损失。实践经验表明,晚播小麦要获高产,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江苏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良种、机械适期晚播、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期晚收,以为当地的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束林华 《农家致富》2012,(20):28-29
2.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土壤肥力较高、可适期早播的高产田块。关键技术措施是在适期早播、精量半精量播种的基础上,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及时齐苗、匀苗和壮苗,并根据小麦高产群体质量形成规律和需肥特性,通过精确定量施肥和促控措施应用,确保生育进程与  相似文献   

8.
总结凤台县小麦生产成就,提出小麦主要配套栽培技术,即选用良种、配方施肥、适期早播、化控防倒、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早收等,为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讨和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高产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转运和高效利用特征,确定不同高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系统分析早播(10月3日)、适播(10月12日)和晚播(10月30日)3个水平对不同品种高产小麦主要生育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氮素再分配等特征及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影响生育期小麦植株的含氮率、氮的吸收和积累.小麦地上部营养器官氮积累量、氮再分配量、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花前高于花后.晚播条件下籽粒氮素的积累量主要依赖于花前氮吸收;适播和早播条件下花后吸收的氮素对籽粒氮素的积累占有较大比例.高产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氮素吸收强度和相对累积速率不同,花前氮素积累量、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以及转运率、花后氮素同化量以及花后吸收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等在不同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早播和适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均获得比晚播较高的籽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吸氮量适播条件下较高,随播期的延迟籽粒吸氮量显著降低,相反,氮素利用效率晚播条件下最高.综合考虑,在农业生产中,3个高产小麦品种均适宜早播和适播;在晚播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周麦22’.  相似文献   

10.
灵璧县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灵璧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县小麦的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和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高产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转运和高效利用特征,确定不同高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系统分析早播(10月3日)、适播(10月12日)和晚播(10月30日)3个水平对不同品种高产小麦主要生育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氮素再分配等特征及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影响生育期小麦植株的含氮率、氮的吸收和积累。小麦地上部营养器官氮积累量、氮再分配量、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花前高于花后。晚播条件下籽粒氮素的积累量主要依赖于花前氮吸收;适播和早播条件下花后吸收的氮素对籽粒氮素的积累占有较大比例。高产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氮素吸收强度和相对累积速率不同,花前氮素积累量、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以及转运率、花后氮素同化量以及花后吸收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等在不同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早播和适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均获得比晚播较高的籽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和籽粒吸氮量适播条件下较高,随播期的延迟籽粒吸氮量显著降低,相反,氮素利用效率晚播条件下最高。综合考虑,在农业生产中,3个高产小麦品种均适宜早播和适播;在晚播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周麦22’。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咸阳市水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包括前茬细碎还田、播前精细整地、适宜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期晚播、播后条带镇压、肥水合理运筹、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小麦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的产量和抗倒性能有一定影响,为了明确播期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安排早播、传统播期和适期晚播这三个播期,分析两种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和抗倒性能。试验证明,适期晚播能够显著降低小麦的茎秆重心高度、株高和基部节间长,提升茎秆的机械强度,并与早播、传统播期中的籽粒产量相当。所以,适期播种能够在高产的同时,使小麦的抗倒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半冬性和弱春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小麦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只要加大播量不会影响高产群体的形成;春性品种晚播将影响群体的总生长量和群体穗数,适期播种最好,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并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不同品种播期与产量的互作不一致,成产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不一致:半冬性品种晚播并不会降低产量;弱春性品种晚播和早播均可导致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选择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和耐密紧凑型优质高产玉米品种,采取小麦玉米适期播种,科学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各适期追肥,改革种植模式,小麦等行距播种、玉米麦后直播,小麦适时收获、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等优质小麦玉米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取得小麦玉米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6.
汪玲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34-34,90
调查分析了池州市小麦生产的现状,结合试验示范和大田生产实践,提出了精细整地、适期早播、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小麦新品种中麦175在渑池县原种场的种植表现情况及栽培技术要点。2012年种植比当地推广的对照品种增产15%以上;2013年小麦适播期干旱无雨,在播期偏晚时,平均亩产量达到350 kg,中麦175在本地表现较耐寒、耐旱、适播期较长、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冬前主茎叶龄8叶1心至9叶1心、6叶1心至7叶1心、5叶1心至6叶1心、针叶至4叶1心的适期早播、适期播、适期下限播和晚播,4种不同播期的高产小麦每公顷适宜基本苗分别为30万、75万~180万、195万~270万、285万~375万;不同穗型品种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为大穗型争穗重、小穗型争穗多、中穗型在穗多的基础上力争穗重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不同年份气候条件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和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以达到穗数合适甚至突破适宜范围的高限又不倒伏,丰年创高产、平年获丰收、歉年不减产;提出了各种不同条件下小麦高产栽培的肥水运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研究山西晋中地区晚播条件下播期播量互作对强筋小麦CA0547灌浆过程中千粒质量、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与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阐明晚播条件下的最佳播期播量。采取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田间取样与室内分析,探索了晚播播期播量互作条件下强筋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播期播量互作强筋小麦灌浆进程及蛋白质含量可以采用一元三次多项式方程来模拟,分别呈现S型和V型变化曲线;蛋白质含量于花后18 d降至最低;随着灌浆时间的持续推进,清蛋白的含量逐渐减少,球蛋白始终保持最低,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都明显提高;蛋白质组分含量最高的是适播适量(A2B2),但播种量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明显小于播种时期。强筋小麦最大粒质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起始生长势均以早播少量(A1B1)、适播适量(A2B2)、晚播多量(A3B3)最高,灌浆持续期、产量则随播期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月8日达到最高。晋中地区强筋小麦晚播条件下遵循早播少量、适播适量、晚播多量规律,最晚于10月8日播种、播量为225 kg/hm~2时可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20.
淮安市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淮安市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特点,总结了淮安市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量、播种、施肥、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