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烟草赤星病的为害症状与药剂防治谭荫初(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长沙410125)烟草赤星病是烟草生育后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80年代以来,我国各产烟区赤星病的发生和为害有日益严重趋势,烟叶发病率最高可达80%以上,使烤烟质量下降1~2个等级。重病区减产减值达...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个不同产地的菌核净对烟草赤星病的大面积防治效果的比较,证明两个产地的菌核净的防治效果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施药后2周菌核净的相对防效以达60%以上,还研究了菌核净对烟草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野燕麦在内蒙古察右中旗年发生面积达2.67万hm2左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野燕麦不同发生密度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制定防除指标及防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了野燕麦不同密度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1试验设计及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在察右中旗三道沟乡口子村和广昌隆乡东油房村进行。试验田土地平整、肥力均匀,历年野燕麦发生严重,密度高达500株/m2以上。1.2试验设计于野燕麦苗期(小麦三叶至拔节前)人为控制野燕麦密度,拔除多余的野燕密度50株/m2,③100株/m2,④150株…  相似文献   

4.
赤须盲蝽在北京地区小麦上发生为害赤须盲蝽在我地区多年未发生为害,今年突然在小麦上发生为害,发生面积约占播种面积的1/4,密云县发生较重,面积约200hm2,其中有20hm2麦田受害严重。据5月初调查,百网虫量一般在100头以上,高的达1330头。房山...  相似文献   

5.
新星等农药防治烟草赤星病试验吴桂兰(河南西峡县农业局,474500)赤星病是烟草大田中后期主要病害之一。轻则减产降质,重则造成绝收。为筛选有效药剂,我们选用新星、新万生和菌核净等药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材料及方法供试药剂为40%新星乳剂、8...  相似文献   

6.
扶沟棉田盲椿象猖獗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沟县棉花盲椿象常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然而像2001年严重发生和为害的程度属历史罕见。2001年全县种植棉花5万hm2,盲椿象发生面积达3万hm2以上,有1万hm2的棉田造成20%的减产,个别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扶沟棉田内发生的盲椿象主要有苜蓿盲蝽、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据调查,苜蓿盲蝽5月下旬迁入棉田为害,绿盲蝽、中黑盲蝽6月上、中旬迁入棉田为害,7月下旬到8月中旬达到为害高峰。据8月9日调查,平均百株有虫215头,最高达457头,并且以抗虫棉发生较重。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  相似文献   

7.
平阴县甘薯种植面积目前达5200hm2,总产量2亿kg左右,每年的窖储量在1.5亿kg以上。由于管理不善,鲜食甘薯在储藏期间易发生病变,引起烂窖。笔者对引起烂窖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对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1薯窖类型及特点本县薯窖主要是井窖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发券窖。发券窖容量大,一般1个窖可存放15万~20万kg,甘薯存取方便,但保暖保湿性差,易发生冻害、湿害和干害。井窖容量小,储量一般在0.5万~1万kg,保暖保湿性好,但甘薯存取不方便。2烂窖原因据我植保站在2001年2月调查:所有薯窖都有烂瓜现象,鲜食甘…  相似文献   

8.
大名县套播玉米地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玉米粗缩病1990年以前在我县套播玉米田为零星发生,1991年后发展日趋严重。1995年全县发病面积1万hm2,发病田率在95%以上,发病株率平均在8.3%,最高51%,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1发病因素1)此病是玉米受...  相似文献   

9.
台湾稻螟在汕头部分地区上升为稻螟优势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为害基本情况台湾稻螟是广东省的3种水稻螟虫之一,长期以来都是局部轻发生。汕头市水稻螟虫一直以三化螟为主,但是近几年来台湾稻螟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每年发生面积0.3万~0.7万hm2,大发生年份达1.3万hm2,尤以澄海市发生严重。主害代第二、四代白穗率一般为0.5%~2%,最高达10%以上。澄海市200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调查第三代稻螟密度,平均667m2有3种稻螟1935头。其中台湾稻螟1451头,占75%,三化螟193头,占10%,大螟291头,占15%。枯心率平均1.8%,最高10…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昆明市烟草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昆明市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中烟草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炭疽病、白粉病、野火病的发生观测研究,浅析了2011年昆明市6种烟草病害的发生趋势和发生特点。结果表明:2011年昆明市烟草赤星病、炭疽病、白粉病、野火病的发生较为轻微。  相似文献   

11.
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水象甲在浙江双季稻区每年发生2代,以成虫滞育越冬。春季越冬成虫迁入早稻田繁殖,形成1代致害种群;夏季1代成虫生殖滞育,绝大部分个体(95%以上)迁出早稻田行夏蛰并越冬;秋季2代成虫羽化后,大部分迁飞山上草地越冬。  相似文献   

12.
密云县每年种植花生面积4000hm2左右,占北京市全市种植面积的1/3以上。1990年以来,花生根腐病(Fusariumspp.)发生较重,给当地的花生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1995年本县西田各庄2000hm2花生严重发病,尽管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仍造成大面积死秧的局面,当年,全县花生减产230万kg以上。为搞好该病的防治,我们开展了为期5a(1996~2000年)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分析发病原因,探讨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发病因素分析1)土壤肥力。1996~1997年试验显示,667m2施…  相似文献   

13.
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陈发炜,韩祥红,李祥升,邵泽华(山东沂水县农业局276400)甘薯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2.67万hm2以上,产量占粮食总产的1/3以上。近几年来,甘薯茎线虫病蔓延快,发生危害重,已成为影响甘薯生产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甜菜黑腐病是我省河西走廊甜菜生长期发生的1种新病害,发病植株急剧萎蔫死亡,根部由根尾向上变黑腐烂。据调查,一般发病率2%~5%,个别严重地块高达21%,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识别和防治该病已成为当地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1病害田间识别田间5月份可发现病株,发病盛期在6~7月。地上部症状有两种类型:①植株矮化,仅为健株高的1/2~2/3。病叶直立,灰绿色,随着病害的发展,由基部叶片叶缘开始变黄,并成V字形向叶基扩展,然后全叶变黄枯死,并由下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全株枯死。②植株外观无显著变化,日…  相似文献   

15.
小菜蛾犤(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犦属鳞翅目,菜蛾科,又名菜蛾。在四子王旗每年发生4~5代,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及杂草。油菜是本旗的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万hm2左右。2000年小菜蛾在四子王旗曾大面积暴发,使全旗1.32万hm2油菜绝收,0.88万hm2减产40%以上。2002年在本旗再次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1.47万hm2,油菜田虫口密度16~266头/m2,蔬菜田虫口密度36~212头/m2。小菜蛾幼虫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中曾出现2次为害高峰,分别是6月19~27日和7月15~26日。由于…  相似文献   

16.
水肥协同效应对沙打旺吸收氮磷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沙打旺水肥协同效应对N,P,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N地上,整体水分平均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为肥料效应的2.00,2.57倍,P地上几乎相等寺上分别是2.44,2.70倍。就N:P:K的比例而言。地上1.00;1.30-1.83:8.20-13.37;总体1.00;1.34-1.66:7.31-8.88。  相似文献   

17.
红地球葡萄原产美国,具有质优、高效、耐贮运、晚熟等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果农的青睐。目前,陕西省种植面积已超过3300hm2,秦都区种植面积已达100hm2。红地球葡萄易感霜霉病和黑痘病。一般一二年生的葡萄,因霜霉病发生导致的枝蔓枯死率均在2%以上,严重发生果园高达20%以上。生长早期发病可使新梢长势衰弱,易受冻害,导致越冬芽枯死;花穗和幼果受害,易枯死、脱落,降低产量;叶片受害引起大面积枯斑,形成早期落叶或僵叶,削弱树势,影响主蔓和结果枝形成,降低翌年产量和品质。1发生特点1)冷凉潮湿的气候,是该病…  相似文献   

18.
蓖麻灰霉病在广西过去虽有零星发生,但无正式报道。1998年6~7月,我们观察到该病在桂西、桂南一些山区连片蓖麻园严重发生,正处于开花座果的蓖麻发病株率达100%,发病穗率达846%以上,且大都重度感染(笔者暂定:1级,有1~2个幼果发病的;2级,2个以上幼果发病的;3级,穗轴感染并已褐腐的),病情蔓延发展迅速。  经镜检,并经广西大学农学院陈育新教授鉴定,确定此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淡色菌科的葡萄孢属真菌。学名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exFx)。其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苏云金素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作用的影响,得出日均捕食量(y)与猎物(x1)和捕食者(x2)之间互作关系模型。处理捕食数量回归方程:y=-0.0021x21+1.2112x22+0.8822x1-10.3465x2-0.0649x1x2+1.7174;对照捕食数量回归方程:y=-0.0017x21+0.7734x22+0.6941x1-6.4914x2-0.0474x1x2-0.4636。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苏云金素处理东亚小花蝽若虫,减弱了其对二斑叶螨卵的捕食能力,但二者的差异不显著,对种群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修水县桑绢野螟的暴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绢野螟犤Diaphaniapyloalis(Walker)犦又称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江西省修水县为害特别严重的桑园害虫之一。2001年秋本县桑螟暴发,受害面积2500hm2,一般每667m2虫口密度达3.5万头左右,个别桑园达9万头以上,给秋叶及秋茧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的损失。1发生特点1)发生为害时间长。桑螟在修水年发生5~7代,以发生6代为主,世代重叠严重。以老熟幼虫越冬。田间各代早批幼虫的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初、10月中旬,10月下旬全部越冬。2)幼虫隐蔽,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