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长汀县石峰寨桂花野生种群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布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桂花野生种群的分布格局具有分形特征,其计盒维数为0.8622~1.0058,信息维数为0.8670~0.9849,关联维数为1.0037~1.0757。桂花种群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相差不大,表明该种群的分布格局强度相对复杂,局域空间占据较强,具有集聚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是危害沙柳的一种钻蛀性害虫,给沙柳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明确幼虫危害特性和空间格局,笔者利用生物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沙柳木蠹蛾幼虫种群在沙柳上的危害特性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生物统计学结果表明:沙柳木蠹蛾主要以幼虫为害沙柳根部,单丛受害沙柳中,幼虫数量达5头以上的占91.2%,且存在不同龄幼虫危害同一丛沙柳的现象;幼虫在沙柳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地下根部10~40 cm以内,占78.57%;幼虫的种群密度与沙柳根径大小和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点主要在样地的东北和西南,且从这2个区域向其他方向扩散。  相似文献   

3.
高大平房仓散装储粮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GJ89型粮虫陷阱检测器对中央储备粮重庆北碚直属库高大平房仓储粮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其群落组成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大平房仓储粮昆虫主要有书虱Lipocelis botrychophilus、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和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等4类,其中书虱为绝对优势种群;在粮堆垂直方向0~50cm4类昆虫发生最多,100~150cm发生最少;4类昆虫在粮面0~50cm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及均匀度4项指标高于50~100cm和100~150cm,水平方向6个区域各项指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规模经营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与高效平衡施肥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规模经营的黑龙江江川农场76.5hm2水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与高效平衡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试区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N、P、K和Zn,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三种网格(50m×50m、100m×100m和150m×150m)取样尺度下试区9个水稻田块间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总体上均显著,但同一田块三种网格取样尺度下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总体上均不显著;三种网格取样尺度的同一土壤速效养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空间相似性。表明按150m×150m网格进行土壤取样,能对规模经营稻田不同田块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进行正确评价;对规模经营的江川农场试区稻田可按田块(6.3~12.9hm2/田块)为管理单元进行土壤养分分区管理。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利用作物优质高产推荐施肥咨询服务系统,形成了试区水稻高效分区平衡施肥技术。该技术增产4.3%~11.2%,增收779~1532元/hm2,提高氮肥利用率12.6~14.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秦巴山区魔芋种芋繁殖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处理设计 本试验设4个处理.密度设置:处理1为30cm×40cm;处理2为30cm×50cm;处理3为40cm×50cm;处理4为40cm×60cm.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小区和试验地四周套种高秆作物玉米遮阳.小区面积为5m2,单个种芋平均重量100g.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滨带优势灌木种群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氮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鄱阳湖滨带主要优势灌木种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含氮量的关系,笔者根据鄱阳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样地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蔓荆子在小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迅速向集群分布过渡;牡荆在大多数尺度下均表现为集群分布。(2)不同类型的样地,蔓荆子和牡荆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时的尺度也各不相同。(3)样地中土壤含氮量随着优势灌木种聚集强度的增大而显著地升高。群落中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受生境条件和种群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相互作用的影响,也是种群对生境长期适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蓟马在韭菜上发生十分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鉴定了韭菜上蓟马的种类,研究了蓟马在韭菜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韭菜上的蓟马形态特征为西花蓟马,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片段520bp,与西花蓟马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到99.81%。西花蓟马在韭菜田间离地80cm高度的空间分布较集中;晴天时,在下午15:00~17:00时间段上西花蓟马出现频率较高;雨水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作用明显,致死率为29.30%;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和40%啶虫脒粒剂对田间韭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1500倍液的喷雾防治效果最佳,达92.56%。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中游胡杨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生长状况良好的胡杨群落,在塔里木河中游沿岸选择具有代表性胡杨群落,设立1 hm2固定样地,调查分析胡杨林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胡杨群落垂直层次优势种较为明显,形成以胡杨+柽柳+芦苇、假苇拂子茅为优势种的荒漠河岸林群落类型;胡杨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个体数量在不同径级之间分布合理;在不同尺度下,胡杨种群均处于集群分布;胡杨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  相似文献   

9.
民勤荒漠区沙葱种群的生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弄清民勤荒漠区沙葱种群的生态特性,更好地保存和合理开发利用其种质资源,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利用植物生态学种群理论,在民勤沙葱种群分布区,选取有代表性的野生沙葱种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沙葱群落的生境特征、种群构成和数量特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分析了民勤沙葱分布区的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和盐分、并对沙葱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勤沙葱不同分布区,土壤类型有灰棕漠土和风沙土2类;土壤均较瘠薄,且均为碱性土壤。民勤沙葱种群构成相对简单,共10科21属25种。从植被地理成分看,主要是典型的戈壁荒漠和草原化荒漠区系植物占优势,还有部分古地中海成分和荒漠特有种构成。在空间分布格局上,民勤大部分分布区均为均匀分布,只有少部分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0.
以平展大穗型品种鲁单981 (LD981)和紧凑中穗型品种鲁单818 (LD818),比较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根系时空分布动态,以期为玉米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随生育进程,2个品种的根系总体积、总表面积、活跃吸收面积与总干重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多为开花期至乳熟期达最大。随种植密度递增,LD981和LD818的根层数与数量、总体积、总表面积、活跃吸收面积以及水平与垂直方向各分布区域的干重均呈递减趋势,LD981的递减速率明显大于LD818。生育期内,不同种植密度下LD981和LD818的根系干重水平方向0~6 cm、6~12 cm和12~18 cm分布表现为高密度区、中密度区和低密度区; 垂直方向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80 cm土层分别表现为高密度层、中密度层、低密度层和稀密度层; LD981水平方向0~6 cm范围根系干重所占比例比LD818的低2.96%,6~18 cm则高14.33%,垂直方向0~40 cm土层根系干重所占比例前者比后者高3.71%,40~80 cm土层则低35.97%。本研究说明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对根系伸展空间方向和大小的要求存在差异,平展大穗型品种LD981单株根量多,吸收能力强,根系分布较浅,对种植密度递增导致的水平方向空间受限制的反应更为敏感,宜适当增大株距稀植; 紧凑中穗型品种LD818单株根系呈现“横向紧缩,纵向延伸”的特点,更能适应随着种植密度递增导致的水平方向空间受限制的“拥挤”,宜适当减小株距密植。  相似文献   

11.
吉尔吉斯斯坦土壤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描述吉尔吉斯斯坦土壤分布格局及其特点,通过采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选择多种景观指数对吉尔吉斯斯坦土壤进行景观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吉尔吉斯斯坦土壤景观斑块数、面积和周长分布均极不均衡,景观趋于严重的破碎形势,各类型间的聚集度较高(AI=89.9),斑块间彼此邻接关系和镶嵌程度较高,景观间具有较高的连通程度,整个景观的分布格局是一个高聚集度、对比度明显、空间分布复杂、异质性较大的土壤景观格局。吉尔吉斯斯坦土壤类型演变主要驱动力为气候、自然环境,而人类活动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桃蚜作为世界范围内农作物主要害虫,在我国主要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因其繁殖能力强以及对蔬菜尤其是辣椒质量造成危害而成为重要防治对象。为了明确四川省成都主要辣椒种植区桃蚜空间分布格局,本试验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K, C, CA, I, M*, m*/m, L*, L*/(1+m))对桃蚜盛发期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计算桃蚜种群理论抽样数,Iwao和kuno序贯抽样技术拟合桃蚜的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桃蚜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原因是由桃蚜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但8月下旬开始聚集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决定;通过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用平均拥挤度(m*/m)、负二项分布指标(K),久野指数(CA)及L*/(m+1)分析桃蚜空间分布型更具说服力;并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甘薯大象甲幼虫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鄢铮  王正荣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5):194-198
为了明确甘薯大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和种群特征。2011年通过对15块甘薯田的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和Iwao的m*-m回归分析法、Taylor的幂法则等,对其空间分布型和田间理论抽样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大象甲幼虫在甘薯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与密度相关,聚集强度随着幼虫密度的升高而增强;而个体群所占的空间随密度的升高而减少。导致甘薯大象甲幼虫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幼虫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n=1.962/D2(1.1047/m+0.8737)]和序贯抽样模型[T0(n)=0.2n±0.4759 ]。  相似文献   

14.
灰飞虱在水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对灰飞虱在稻田的监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浙西北水稻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在水稻田呈聚集分布为主,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测定,当成虫、成若虫平均虫口密度分别在1.3978头/丛、1.4883头/丛以下时,λ<2,聚集是由周边环境、移栽期、生育期等某种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当成虫、成若虫平均虫口密度分别在1.3978头/丛、1.4883头/丛以上时,λ≥2。而若虫:λ均≥2。其聚集因素是由灰飞虱自身特性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引起。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35595/m+0.41366)和T(n)= 5n±4.13778 。研究结果为稻田灰飞虱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Soritia leptalina endangers mainly Quercus aquifolioides, and it became particularly rampant on Q. aquifolioides in Linzhi area, Tibet. By applying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 analysi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 and sampling technology of S. leptalina larvae on Q. aquifolioid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sect density in the upper layer of tree canopy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layer,that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layer of different levels varies greatly, and insect density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llows the sequence: east > north > west > south;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 leptalina on Q.aquifolioides belongs to aggregation type, larvae show mutual repulsion; aggregation of S. leptalina is the result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larvae and the habitat environment; taking Iwa regression model as the basis, the optimal sampling quantity is determined. The study disclos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ules of S.leptalina on Q. aquifolioides, and on the basis of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ng Q.aquifolioides from the damage of S. leptalina, and also scientific support for study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is insect and its natural enemies on other hosts.  相似文献   

16.
党国锋  朱晨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6):131-138
利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和Moran散点图相结合的方法,以国家级耕地质量等级指数为对象,探讨陇南市武都区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耕地保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武都区耕地质量整体偏低,在山区条件下,武都区耕地质量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规律,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聚集性较强,负相关类型(HL型和LH型)分布零星,无明显分布规律。基于空间自相关方法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综合考量了耕地自然条件,利用水平、经济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拓宽了耕地保护依据,为耕地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桃蛀螟越冬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线形回归方程检验方法研究探讨了桃蛀螟越冬幼虫在玉米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该害虫主要在玉米秸的穗节处越冬,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这种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在回归分析检验中,3种回归模型以Talor(1961)幂法则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苜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农业产能和经济收益,本研究提出并初步阐述了苜蓿-玉米-小黑麦"草粮兼顾"型种植模式,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以苜蓿种植行数为主处理,以玉米/小黑麦种植行数为副处理,探讨3种作物不同的种植搭配方式对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并试图通过产量分析简单阐明不同作物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苜蓿5行,玉米2行,小黑麦4行的种植模式下3种作物的时空搭配最为合理,利于作物间互相促进,尽量减少种间竞争带来的损失,产量和经济收益最佳。  相似文献   

19.
新疆和田地区春尺蠖种群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001—2003年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统计学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的ArcGis为平台,分析并显示出:新疆和田地区春尺蠖种群成聚集分布,聚集半径在154.29 ̄243.76km之间,聚集中心由2001、2002年的皮山县、洛浦县两个聚集中心扩展到2003年的皮山县、洛浦县、民丰县三个聚集中心,各年的聚集程度有所变化,种群数量成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1949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在不同时段的发展变化特点和和总体演变趋势,从而给现阶段粮食生产发展政策的合理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本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和空间分布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1949-2009年),中国粮食总产、单产以及人均产量循着“增长-波动-增长”的轨迹向前发展,而粮食播种面积却表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就生产比重而言,稻谷是波动中下降的,但它在粮食作物中的比例仍然是最高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比重是波动上升的;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偏移了148 km;各年代粮食产量不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而且相近省域的空间集聚程度增加,集聚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