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量氮肥分次施用比例不同,对精播栽培啤酒大麦群,个体生产力诸要素表现所起的作用效果也各异:15kg/亩氮量通过增加施用次数、适当降低基施比例、提高追施比例、增加生育中后期施用量策略。  相似文献   

2.
啤酒大麦精播条件下。较常规栽培增施20%左右的氮肥用量,可通过促进个体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而提高群体综合生产力水平,实现高产优质。获得亩产400kg,千粒重40g,目标要求的最佳施氮量为15kg/亩,最大不超过20kg/亩。  相似文献   

3.
覆膜穴播啤麦追施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质淡灰钙土地区种植覆膜穴播啤酒大麦,在基施尿素11.8kg/亩,五氧化二磷10kg/亩,有机精肥300kg/亩基础上,追施氮肥原则“少吃多餐”分次施肥,追施氮肥种类以碳铵为主,分3次追施,分别追施纯氮7.6kg/亩的40%碳铵,10.5kg/亩的40%碳铵,10.5kg/亩的20%尿素。  相似文献   

4.
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建立模型、模型解析和多目标决策分析,研究了旱地胡麻主要栽培因子播期、播量、施N量、施P2O5量对其产量、效益的影响及最佳组合措施。结果指出:(1)对产量的贡献率,播种量>氮素>播种期>磷素;对效益的贡献率,播种量>播种期>氮素>磷素.(2)以毛收益、产量、可信度、成本、化肥投入量为决策目标,求出旱地胡麻获得籽粒产量110kg/亩、毛收益350元/亩的最佳栽培技术方案为:播种期4月21日-22日,播种量4.24-4.50kg/亩,施氮量4.56-4.66kg/亩,施磷量4.85-5.74kg/亩。  相似文献   

5.
等量氮肥分次施用比例不同,对精播栽培啤酒大麦群、个体生产力诸要素表现所起的作用效果也各异;15kg/亩氮量通过增加施用次数、适当降低基施比例、提高追施比例、增加生育中后期施用量策略,采取“促─促─补”氮调原则和“一基三追、基追对等、分段促进、平衡供补”的技术路线及相应6:2:1:1或4:3:2:1配比方案,易于达到经济、高效、高产、优质多重生产目标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
有晋南地区对小麦进行了施用钾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麦田,亩施K2SO45-20kg,产量分别增加52.9-111.5kg/亩,净增收益32.7-62.6元/亩,钾肥能够明显地增强小麦的抗逆性和提高小麦蛋白质的含量。并获得了小麦最高产量施肥量的经济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7.
红麻留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红麻留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播期,密度,施肥技术和留种红麻高产优质的生育规律,经济性状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红麻留种的适宜播期,直播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移栽在8月上旬。直播定苗1.0-1.5万株/667m^2,移栽定苗1.2万株/667m^2。施肥量氮素20-25kg/667m^2,磷素10-12kg/667m^2,钾素18-20kg/667m^2,施肥原则;前控,攻中,后补。对留种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4元2次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含糖率、产糖量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寻优、单因素效应分析、边际效应分析和多方案最佳农艺措施的确定。分析表明,方程含糖率最优解明显高于单因素效应的最优目标值;磷肥和密度对含糖率、产糖量呈正效应,氮肥和灌水次数超过一定限度则呈负效应;磷肥与密度的交互作用对含糖率有显著影响;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最佳农艺措施为:尿素为26.1~34.6kg/亩,三料磷肥10.01~14.25kg/亩,密度为5700~7900株/亩,灌水3~5次。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固定P、K肥下,研究有无农家肥[F1(1500kg/亩),F0(0kg/亩)]下不同施N量(0,2.5,5.0,7.5kg/亩)对马铃薯(品种疫不加)生长发育、矿物质营养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N量增加,叶面积、茎叶生长量、净同化率及块茎膨大速率也增加,N7.5处理明显优于N2.5及N0处理。施N增加了N的吸收,特别是N7.5处理,对P、K的影响不大,同时,也增加了N、P、K的转运率。有农家肥时增强了上述作用。最高产量施N为7.5kg/亩。N7.5F0处理鲜产为1604.98kg/亩,N7.5F1处理为1613kg/亩。F0时N肥的产量效应方程为Y=1290.14+74.3X,F1时效应方程为Y=2619.870+76.234X-2.40X2(X从0→7.5kg/亩)。且随施N增加,淀粉含量有下降趋势,而淀粉产量逐渐增加,N5.0F1处理的淀粉产量为178.51kg/亩。  相似文献   

10.
徐长青  桑乃军 《大麦科学》1999,(1):33-34,39
如东5号大麦播量6.5 ̄9.0kg/亩,一生总用氮基肥占50% ̄60%、苗肥占20%、拔节孕穗肥占20% ̄30%,可获得400kg/亩以上的产量水平。播量降至4kg/亩时,有效穗明显不足,难以获得高产。随着播量增加,一生总出叶数减少,有效穗增加。  相似文献   

11.
优质油菜中双4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于1995年9月~1996年6月对优质油菜中双4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产量达2250kg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为9月4~5日播种育苗,密度为13.39~13.75万株/hm2,施N179.10~186.30kg/hm2,P2O588.65~95.85kg/hm2,K2O176.40~190.80kg/hm2。  相似文献   

12.
土壤施氮与马铃薯块茎中粗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个马铃薯供试品种,以箱栽和大田种植方式同时在北京、张家口坝上和内蒙乌盟进行。最高施氮量分别达到/30kg土/箱和尿素50kg/亩,碳铵120kg/亩。收获时块茎中粗蛋白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尽管施氮量逐级增加,箱栽条件下,块茎中粗蛋白质含量有上升趋势,而大田条件下,粗蛋白质含量较稳定,有的品种略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邓秋生 《杂交水稻》1995,(1):13-14,37
V20A在幼穗发育5-6期亩施尿素5-6kg和钾肥3-5kg作保花肥,可提高母本柱头外露率15%左右,可使异交结实率提高10.8%-17%。产量增加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再生稻抛栽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经数学模型选优,抛栽再土稻获得350kg/666.7m^2,两季产量(头季+再生季)970kg/666.7m^2,需抛栽2.35万苗/666.7m^2,氨基肥用量占74%(8.14kg/666.7m^2),促芽肥施尿素15.5kg/666.7m^2,留桩44cm,发苗肥尿素用量6.8kg/666.7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在固定P,K肥下,研究有农家肥[F1(1500kg/亩),Fo(okg/亩)]下不同施N量(0,2.5,5.0,7.5kg/亩)对马铃薯(品种疫不加)生长发育,矿物质营养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N量增加,叶面积,茎叶生长量,净同化率及块茎膨大速率也增加,N7.5处理明显优于N2.5及No处理。施N增加了N的吸收,特别是N7.5处理,对P,K的影响不大,同时,也增加了N,P,K的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纸筒育苗移栽甜菜的4 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结果进行了模糊处理, 即首先对根产量和含糖率指标进行了模糊量化合成, 再以上述两个指标的合成值与密度( x1) 、N( x2) 、P2 O5( x3) 、K2 O( x4) 施用量建立4 因素对合成值的回归模型。对模型寻优结果表明,当密度在79920 株/hm2 ,施肥量分别为N 141.5/hm2 、P2 O5 162.5kg/hm2 、K2O 58 .4kg/hm2 时可获最高的根产量和含糖;模糊合成值与4 因素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其顺序为R1( 密度) > R3(P2O5) > R2( N) > R4(K2 O) ,说明密度与根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其次为施磷肥量。生产上应首先考虑建立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然后增施磷肥,做到N、P、K 肥合理搭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与含糖  相似文献   

17.
地膜甜菜创高产孙彦彬(新疆石河子甜菜研究所)地膜栽培甜菜正在我区农村中应用。1992年乌兰乌苏乡张卫东种植的12.5亩地膜甜菜,创亩产5930kg的高产纪录,具体措施如下:1、施足底肥,蓄足底墒。地膜甜菜前茬冬麦,麦收后每亩施农家肥2.5t,均匀撒于...  相似文献   

18.
310亩杂交稻制种平均单产亩超400kg是怎样实现的Howitobtainedayieldofover6.0t/haunder20.7haofhybridriceseedproduction曹孟飞,李志文杨文星,周宗岳(湖南省资兴市种子公司42340...  相似文献   

19.
施硼对花生利用氮素的影响/江荣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张起刚…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20(2).-218~222采用单因子3水平设计,施硼量为0(对照)、0.85、1.70kg/hm2。底肥氮磷钾肥一次施足,氮肥为15N标记尿素。结果表...  相似文献   

20.
1990年我们开展了N5047S/R9—1与N5088S/R9—1制种各1.5亩,亩产分别达75、6.和103.3kg。1991年引进31301S/1514试制21亩。9月12日通过湖北省农牧厅组织的有关专家教授现场鉴定,平均亩产172.5kg,其中高产田块达269.96kg/亩。为了更准确地找出其与光照及温度的关系,为粳型“二系”杂交稻制种提供科学依据,1991年我们在通城县(N29°32)和浠县(N30°28)对31301S/1514制种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其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