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山东省莒县棚室生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现有生姜品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生姜栽培,阻碍了莒县生姜产业化发展进程。为筛选出性状优良、适于棚室栽培的生姜品种,择优引进优质高产生姜品种,进行棚室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合莒县进行棚室栽培的生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和露地生姜种植模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生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棚-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生姜的姜块鲜重、大小、第2子姜数、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可溶性糖含量都高于露地生姜,淀粉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低于露地生姜,Cu和Ni含量显著低于露地生姜。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既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正前几年因生姜价格走高,提升了种植户积极性,导致生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姜供应量急剧增加;同时,我国生姜出口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内忧外患致使近年来生姜价格一度低迷。今年5月以来,生姜行情一改颓势,生姜价格出现连续上涨的现象,月环比上涨近50%。  相似文献   

4.
生姜具有丰富营养和良好适应性,目前在福建地区种植十分广泛。虽然生姜的栽培难度较小,但若栽培管理模式不够科学,生姜的产量目标将难以顺利实现。因此,相关部门需深入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帮助地方种植户充分掌握生姜的栽培技术要点,优化生姜栽培管理过程,促使生姜的产量得到扩大,推动地区生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阆中市目前已成为全省生姜种植大县,2010年全市发展生姜6万亩,生姜产区人均种植生姜纯收入已起过800元。随着生姜栽培技术的不断深入探索,我市生姜单产不断提高,高产田块不断涌现,平均亩产都在2500kg左右,最高亩产已突破5000kg。在生姜栽培  相似文献   

6.
生姜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区域广泛,产品品质优良,我县的老集生姜也获得了国家的地理标志商品认证。为保持我县生姜品质的稳定性,本文从生姜种植的特殊性入手,分析生姜种植中对土壤与肥料的需求规律,提出生姜种植中的施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沂水县是山东省生姜主产区之一。该县已有100多年的生姜种植历史,生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万~10万亩左右,已成为全县主要特色经济作物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1生姜产业发展现状1.1形成了一定的地方特色1.1.1专业乡镇、专业村特色鲜明全县70%以上的生姜种植集中在院东头镇和许家湖镇。该镇60%以上的村成为生姜种植专业村,被农业部列为生姜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1.2生姜已跨区域种植从全县统计看,生姜在  相似文献   

8.
姜,又名生姜。生姜除含有一般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如姜酮、姜烯、姜酚等,具有辛辣和芳香的味道。生姜不仅是一般的蔬菜,还是重要的调味品和中药材。生姜贮藏是保证生姜周年供应,调节市场盈缺的重要手段。通过生姜的贮藏,可使生姜淡季上市,保值增值,增加农民收入。1采收用于贮藏的生姜,一般在霜降至立冬时采收。早采时组织柔嫩,含水量较高,辣味淡,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 生长后期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 生长后期略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分析兴街镇生姜种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生姜发展环境;对生姜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种植水平;强化生姜扶持政策,从而推动生姜产业发展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姜专用控释肥在莱芜生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生姜专用控释肥较常规施肥增产生姜669.0 kg/hm2,且可节约成本5 100元/hm2,建议在生姜生产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生姜专用控释肥在莱芜生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生姜专用控释肥较常规施肥增产生姜669.0 kg/hm2,且可节约成本5 100元/hm2,建议在生姜生产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是中国古代和现代药典中记载的传统中药材,含有生姜精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生姜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生姜不仅在抗癌症、抗炎症、抑菌、抗氧化等方面有明显作用,还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材料.本文对生姜进行了本草考证,以医书著作和现代药典中对生姜的记述,简要呈现了对生姜药效探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包括生姜主要有效成分生姜精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生姜多糖的药理.最后根据生姜药食同源利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的生姜药食同源发展前景,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生姜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的设想,以期为生姜的合理科学利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烧鱼时,放一些生姜可以去腥增鲜。但过早地放入生姜,鱼体浸出液中的蛋白质会影响生姜发挥去腥作用。鱼体的浸出液略偏于酸性时,放入生姜,其去腥的效果最佳。因此,烧鱼时应待到鱼的蛋白质凝固后再加入生姜,使姜发挥去腥增香的效能。 烧鱼忌早放生姜  相似文献   

15.
<正>寒地地区无霜期较短,夏季平均气温18℃,七月份平均气温22℃以上,历年≥10℃活动积温平均为2,603℃,比生姜主产地区低1000℃左右;无霜期为132天,比生姜主产地区无霜期少40天以上。这些因素是生姜在本地区露地栽培的重要限制因素。要想获得高产优质的生姜。在寒地种植必须采用棚室栽培生姜技术,这样能很好地抵御低温提早栽培,保证生姜的生育期,促进生姜的生长发育、提高生姜品质和成熟度,是实现寒地生姜种植增产增效的一项好  相似文献   

16.
“不怕生姜长得孬,就怕生姜得病”。这真实地反映出了在生姜常年种植区姜农们在种植生姜上的普遍担冼。  相似文献   

17.
硅对生姜的生长起很大作用,对硅的需求量较大,通过试验得出生姜增施硅肥,能显著提高生姜生长势,增加生姜产量。但过量施用硅肥后,使用量与生姜产量不成正比,一般高产生姜田硅肥使用量以每80kg/667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在山东省安丘市进行安丘生姜硫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生姜增施硫肥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生姜的生理生长,可以提高生姜产量及生姜产值。其中每667m2施硫2kg的处理投入产出比最大。  相似文献   

19.
生姜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调味蔬菜,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本市生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提高生姜露地栽培产量及效益,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根据本市生姜栽培特点总结出了生姜育苗移栽间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模式通过育苗移栽延长生姜生育期,间作玉米为生姜遮阴营造适宜的田间小气候等栽培措施,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等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同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因此生姜很受人们的青睐。由于生姜不耐连作,连续种植地块病虫害发生严重,农药的用量、使用次数增多,导致生姜质量下降,使人们有点"谈姜色变"的感觉。如何生产出优质高产生姜,这是种植户和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生姜种植经验,总结出有机生姜生产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