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 Y LC V)在我国由南向北迅速蔓延,给当地番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根本措施之一。经过育种专家的不懈努力,抗T Y LC V 番茄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批抗T Y LC V、果实粉红色、果型较大、商品性好的番茄品种已推向市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编辑部通过对番茄主要产区进行调查和咨询有关育种专家,从中筛选出了一些在一定的区域推广面积较大,且市场反映相对较好的品种,并请入选品种的育成单位或种子销售单位提供各品种的特点、栽培区域和面积、产量、品质等资料,供读者参考。由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株系较多,容易发生变异,与T Y LC V近似的其他双病毒也能侵染番茄,所以种植者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先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茬口安排、栽培方式、管理水平及市场消费需求等进行试种,筛选出对当地特定的病毒分离物有抗性的品种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此外,如果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抗T Y LC V 番茄品种,也可以通过茬口安排进行避病栽培,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在夏秋季发生严重,春季栽培则可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不抗T Y LC V 的番茄品种,夏秋季种植其他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兖州市是鲁西南地区番茄主产区之一,漕河镇及周边乡镇常年种植面积1 466.67 hm2(2.2 万亩)。自2007 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迅速蔓延,轻则减产30%~50%,重者绝产,严重危害了番茄生产正常进行。2009~2011 年,兖州市漕河镇与济宁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联合开展了“番茄抗TY 病毒新品种引进与高产技术研发”,经过3 a(年)的努力,研发出了较为完备的抗TYLCV 番茄新品种设施栽培高产技术体系,筛选出两个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新品种,建立生产基地753.33 hm2(11 300 亩),平均每667 m2 产量达到12 806 kg,比不抗TYLCV 的番茄品种增产3 806 kg,3 a(年)累计总产量增加5 449 万kg,总产值增加14 814.6 万元,农民增收10 370 万元。  相似文献   

3.
博纳·托马雷斯、佳美是法国clause公司选育的硬果型无限生长类番茄品种。博纳在浙江慈溪推广种植已有5年,托马雷斯在苍南大面积推广种植,佳美于2006年选育出,首先在慈溪试种筛选,成为抗黄化曲叶病毒(TYLCV)品种。为全面了解这些品种的特性,我们于2008年进行了大棚栽培大区比较试验,通过比较观察,考查农艺性状,掌握这些品种的特征特性,便于今后根据不同品种特性进行分类种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使用抗TYLCV 番茄品种是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有效措施,然而,部分抗TYLCV 的番茄品种不抗灰叶斑病,致使生产上番茄灰叶斑病呈暴发流行的趋势,如何有效防治?寿光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蔬菜》2009,1(13):28-29
近两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在我国连续暴发,给番茄生产带来了极大风险。由于病害易于暴发与流行,加之防治难度大,选择抗病品种就成为防治病害的根本性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外不少种子公司积极开展抗病品种的研发工作,有些品种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些品种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编辑部将部分已推广或准备推广的抗TY的番茄品种汇集整理如下,以供育种者或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嘉兴地区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茬口安排、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以期为嘉兴地区的番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程度影响因子分析及防病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江苏省丰县秋延迟及越冬棚室番茄上普遍发生,一般减产10%-50%,部分重病棚甚至绝收,严重地威胁着当地的番茄生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侵染所致。番茄在开花以前遭受番茄黄化曲  相似文献   

8.
《中国蔬菜》2015,(3):67
<正>浙粉706中早熟,无限生长类型;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灰叶斑病、番茄花叶病毒病(To MV)和枯萎病;成熟果粉红色,果实高圆形,大小均匀,单果质量220 g左右,商品性好,硬度高,耐贮运;适应性好,稳产高产,全国喜食粉红果地区均可种植。浙粉708中早熟,无限生长类型;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根结线虫、番茄花叶病毒病(To MV)和枯  相似文献   

9.
在元谋,番茄能够轻松地实现周年生产供应。元谋生产的番茄主要以外销为主,故当地的主栽品种多为果皮厚、耐贮运的红色大中果型品种。粉果番茄的口感好于红果,随着耐贮运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粉果番茄的推出,元谋将发展成以粉果为主导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在元谋,番茄能够轻松地实现周年生产供应。元谋生产的番茄主要以外销为主,故当地的主栽品种多为果皮厚、耐贮运的红色大中果型品种。粉果番茄的口感好于红果,随着耐贮运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粉果番茄的推出。元谋将发展成以粉果为主导的市场。  相似文献   

11.
牟番2号是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及根结线虫病的中早熟、优质、高产的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适合北方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及早春露地栽培,尤其适于黄化曲叶病毒病及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种种植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生产上简称TY)抗性品种最早从国外引进,近两年国产品种也纷纷进入种子市场。随着抗TY番茄品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生产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让种植者困惑不解:为什么有的抗TY品种种下去后表现不抗?为什么有的品种去年抗,而今年又不抗了呢?为什么有的抗TY品种对其他病害如叶霉病等抗性弱或不抗?等等。本刊特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番茄育种专家杨悦俭先生以及他的团队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正>冬春茬樱桃番茄是陕西蓝田日光温室主要栽培茬口,为了加快良种推广步伐,笔者安排樱桃番茄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以求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番茄新品种。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及育种单位参试品种共10个:"艾丽莎",北京富万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金玲珑"、"粉秀"、"金妃"、"千禧",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选育;粉提,西安番茄研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品种“安娜”、“欧盾”和樱桃番茄品种“KH-1”为试材,采用PCR技术对从宁夏采集的6份番茄黄化曲叶病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6份样品全部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侵染.并指出应选用抗性品种、严控烟粉虱发生,以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不同番茄品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及产量与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个番茄品种为试材,以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番茄品种"金鹏8号"和河南省鉴定的番茄新品种"洛番9号"为对照,采用自然传毒接种鉴定法,研究了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和商品价值,并比较了不同番茄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测定了可溶性糖含量、硬度、维生素C含量及产量等指标,以期为番茄新品种在河南省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差异显著,有3个免疫品种HB3、HB7、HB8;4个高抗品种HB4、HB6、HB11、HB14;综合产量品质及抗性分析得出,免疫品种HB3及高抗品种HB11抗病性强、品质优、丰产性好,适合在河南及周边省份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供试的“红帅”、“宝丽”、“粉达”、“浦粉102”、“浦粉101”、“903类型”等6个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在抗性、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抗黄化曲叶病毒病,但参试品种抗病性的高低与种植基地所采用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引进11个国内外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番茄品种在秋大棚内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大兴区秋大棚种植的番茄品种。结果表明:各品种均未发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其中欧罗娜、华粉2009、欧利、浙粉701产量高,但华粉2009畸裂果率较高,欧利抗病性较差,有待开展进一步试验确定其品质。综合来看,欧罗娜、浙粉701表现最佳,其产量、品质和抗性均优于其他品种,较适合在大兴区进行秋茬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8.
由黄化曲叶病毒引起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番茄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结合多年研究结果及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应对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品种抗性退化的三条策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加强田间种植管理,采用不同抗性品种轮换种植。  相似文献   

19.
北京的番茄病害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近30 a(年)来,随着番茄栽培面积的增加和种植模式的改变,番茄病害的种类和发生情况也有了一些变化,如病毒病,由最早的TMV、CMV,发展到近几年的TYLCV,而且随着抗TYLCV 品种的推广,一种新的疑似病毒病“黄化病”开始在生产中显现,目前尚无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秋季种植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品种,作者选用了7个番茄品种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浦粉七号、浙粉3012与浙粉701在抗病性和果实性状等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参试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