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安康降水量和温度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法,分析安康日照时数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的关系及时域动态,并通过与降水量和温度研究结果对比分析,探讨林地水热条件对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成苗效果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均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与12月日照和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12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与3月降水量正相关极显著;与4月日照和均温正相关极显著;与5月日照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6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与7月日照负相关显著;与9月和11月日照正相关极显著,与10月日照正相关显著;与秋季月均温正相关极显著,与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9月和7月日照是影响成苗效果的主要日照因子,4月、11月、3月和5月均温对成苗效果作用较大,12月、2月和11月降水量是影响成苗效果和对照有苗样方频度的主要降水指标,12月、4月、11月、8月、1月和2月降水量与多效抗旱驱鼠剂(RPA)有苗样方频度依次相关。在安康林地水热条件下,RPA成苗效果模型值大于对照,证明使用RPA拌种可以有效提高飞播造林油松成苗量和有苗样方频度。  相似文献   

2.
水稻移栽后降水量与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2005年通化地区水稻移栽后各月、旬降雨量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每穴穗数与5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6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6月下旬、7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6月下旬、6月的总降雨量和7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混合千粒重与6月下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千粒重与9月中旬的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秕粒率与7月中旬的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实际产量与6月的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日照因子是1种主要的气候资源,决定着林地水热资源的存在状态和分配规律,进而影响飞播造林成苗效果。为此,在研究汉中降水量和温度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关系的基础上,利用1997年汉中飞播油松成苗期有苗样方频度和成苗量调查数据,结合当地1997-2004年日照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了成苗效果与日照因子的关系,并通过与温度和降水量研究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了日照、温度和降水量匹配协调作用对成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苗效果与年日照时数和年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正相关显著。日照、温度和降水与成苗效果相关性季节变化明显,日照和温度与成苗效果相关具有同向性,与降水多反向。冬季,成苗效果与12月和2月日照和均温正相关,与1月日照和均温负相关,而与各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春季,与3月和5月日照和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4月正相关极显著,而与各月降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夏季,与6月日照、均温和降水均呈负相关,其中,与均温和降水显著;与7月日照和均温负相关极显著,与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8月日照、均温和降水正相关显著或者极显著。秋季,成苗效果与日照和均温正相关,与降水量负相关,但各月相关度有差异。剔除时间因子,6、8、9月和12月日照与对照成苗效果关系密切,4、5、11、12、9月和2月日照与RPA成苗效果相关性强。4月和11月均温对照成苗效果和RPA成苗量作用较大,4月均温和年极端最高温度与RPA有苗样方频度关系紧密。5月和2月降水与对照成苗效果和RPA成苗量相关性强,7、9月和12月降水对RPA有苗样方频度作用较大。引进时间因子,成苗效果与月均温模型关系不变;5月日照和降水成为影响成苗效果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对2015~2017年4月气温、日照、降水、水稻成苗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历年相比,2015年4月气温、月平均气温为3年最低,水稻成苗率为87.3%,成苗率最低;2016年4月上、中、下旬气温,月平均气温为3年最高,水稻成苗率最高为94.7%,秧苗素质也最高。  相似文献   

5.
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通化地区1999-2005年5月下旬至9月下旬各月、旬的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每穴穗数和每穴粒数与7月下旬的日照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r=0.864,r=0.876),穗长与7月上旬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r=-0.824),结实千粒重与7月份的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2),水稻的实际产量与生育期内的日照总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  相似文献   

6.
利用最优回归方程分析刺槐盛花期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刺槐盛花期的开始时间与2月下旬的平均气温、4月上旬的降水量、4月下旬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3月上旬、下旬的降水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气温是林业气候资源的重要气象指标。研究气温年际和月际变化与飞播成苗效果的关系,是科学制定飞播造林方案和合理评价RPA拌种飞播效果的前提。为此,在汉中降水量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7年汉中飞播油松成苗期有苗样方频度和成苗量调查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了成苗效果与温度的关系,并通过与降水量研究对比分析,探讨了温度和降水量匹配协调作用对成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飞播成苗效果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年极端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均呈负相关。与降水量相同,成苗效果不仅取决于年均温度,也与各月的均温密切相关。秋冬季节,成苗效果除与1月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各月呈正相关;而与各月降水量呈负相关。春季,与3月和5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4月均温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各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夏季,与6月和7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8月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6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与8月和9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4月均温对成苗效果作用最强,5月降水量对对照成苗效果和RPA成苗量作用最大,7月降水量对RPA有苗样方频度贡献率较高。使用RPA拌种能提高飞播油松对林地水热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南丰县关键气象因子变化对蜜橘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丰县1981—2017年气象资料与蜜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统计产量数据,采用线性气候倾向、SPSS相关性等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蜜橘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丰县近37年的柑橘面积、总产量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年积温与年平均产量呈显著相关,与降水量、降水日数、日照时数相关不显著。柑橘年平均产量与3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上旬、11月中旬最低气温,6月中旬平均气温,11月中旬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6月上旬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荆州市中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多项式法分析了荆州市历年中稻妥穗分化期和抽穗结实期的气象条件(温度、降水、日照时间)和中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荆州市中稻产量与稻穗分化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同期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同期降水量相关不显著;与抽穗结实期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同期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90—2014年蠡县麻山药气象产量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HP滤波法、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等,对麻山药气象产量及其生育期与气象因子关系综合分析,利用spss软件建立麻山药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麻山药生长关键气象因子包括降水量、日照和气温,其中4月下旬降水、6月下旬降水,8月上旬气温、8月下旬气温与麻山药生长呈正相关,9月中旬降水量和9月累计降水量呈负相关,日照对麻山药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荔波瘤果茶树木年轮作样本,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的方法,分析了树木年轮宽度与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荔波瘤果茶生长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2)荔波瘤果茶年轮宽度与当年年平均气温和前一年年平均气温均为负相关,与当年4-9月平均气温极显著负相关;与当年3-11月的月平均气温负相关,与1月、2月、12月的月平均气温正相关,与前一年2月、8月、9月、12月的月平均气温正相关,其他月份均为负相关;3)荔波瘤果茶年轮宽度与当年的年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的年降雨量亦呈正相关;与当年4-9月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4-9月降雨量亦呈正相关;与当年5月、11月降雨量呈负相关,其余月份均为正相关;与前一年的1月、2月、4月、11月、12月降雨量呈负相关,与其他月份呈正相关;4)荔波瘤果茶年轮宽度与当年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的年平均相对湿度亦呈正相关,与当年4-9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4-9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月平均相对湿度在1月、2月为负相关,与其他月份均呈正相关,与前一年的月平均相对湿度只有2月呈负相关,其他月份均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通化地区1999—2005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各旬的积温年度间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对各旬的积温与水稻分蘖进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通化地区水稻产区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及7月上旬的积温年度间差异很大,变异系数分别为8.13%、9.84%、9.44%、9.22%;5月下旬插秧,水稻6月上旬的茎数增长量与插秧后15 d内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6月上旬茎数的增长量与插秧至6月10日这段时间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864);6月中旬的茎数增长与6月中旬前的积温总和呈显著正相关(r=0.837);7月上旬茎数增长与6月20日之前的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r=-0.878),与6月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64)。  相似文献   

13.
曹海珺  曹海鑫  田奉俊  宋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13-14215
[目的]分析通化地区水稻(Oryza sativa L.)移栽后积温与其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明确通化地区的积温状况对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对通化地区1999~2005年6~9月各月、旬的积温与水稻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每穴穗数和每穴粒数与7月份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810*,r=0.755*);结实千粒重与7月份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55*);穗长与7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94*);混合千粒重与7月下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30*),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6**);结实千粒重与7月上旬积温和8月下旬的积温都呈显著负相关(r=-0.790*,r=-0.791*);空粒率与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762*),而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r=-0.920**);秕粒率与8月上旬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80*);成熟度与7月下旬的积温和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57*,r=-0.773*),与8月下旬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772*);结实率与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62*),而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1**)。[结论]该研究可为改进水稻栽培技术,进一步为通化地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10 a的资料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发生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2和5月的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6、7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8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295 3和0.493 8。三代棉铃虫发生最适宜的月平均气温为25.8~26.7℃;8~9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75 9和0.4798;10~12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53 3、-0.151 8和-0.301 0。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均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上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8月和9月上中旬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依次呈负相关和正相关。8月中旬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逐日≥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10月下旬和11月中下旬逐日最低气温≤0.0℃的日数均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之间≤0.0℃的天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的日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逐旬日最低气温≤-10.0℃的总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其中2月中旬最低气温≤-10.0℃的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建立了4个气温因子与棉铃虫相关达显著以上水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对Ⅱ优688整个生育期间的气候因子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与5月中旬的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8月中旬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9月上、中旬的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穗总粒数与8月的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实粒数与9月中旬的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9月上旬的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可通过季节调整、植物生长物质应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Ⅱ优688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全省各县搜集的野生大豆在哈尔滨种植,分析百粒重1.00~2.99克的典型的野生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野生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呈负相关。(2)野生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纬度呈负相关(-0.5942~(**)),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0.347~(**)),脂肪含量与纬度呈正相关(0.370~(**)),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0.265~*)。(3)主要气象因子对野生大豆的蛋白质、脂防含量有室要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开花至成熟(夏至到秋分)期间的气温、蛋白质含量与各节气间平均气温相关系数为0.308~*~0.508~(**),脂肪与各节气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296~*~0.375~(**))。大暑至立秋的降水量才对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达0.295~*,脂肪含量则与夏至到小暑降水量呈正相关(0.260~*),与小暑至大暑降水量呈负相关(-0.423~(**))。蛋白质含量与生殖生长前期(8月中旬以前)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后期日照呈正相关,但多不显著。腊肪含量与生殖生长阶段日照呈负相关。但8月中旬之前不显著。(4)牡丹江半山区为蛋白质、脂肪双高区,三江平原和松绥平原为高蛋白质区,兴安岭山区、克拜丘陵和尚方延为高脂肪区,西部干旱地区为低脂肪区。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通过气候因子2014年与9年均值的研究表明,建三江地区4、5月降水量与气候产量均呈正相关趋势,7月降水量与气候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即说明水稻孕穗、抽穗扬花期降水天气对产量产生不利影响;从气温来看,6、7月的气温与气候产量呈正相关趋势,而5月份的气温与气候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在水稻分蘖生理温度上5月的温度越高气候产量越低。其他月份温度与产量均无明显关系;从日照时数来看,5月  相似文献   

18.
南丰柑桔物候与气象关系分析及物候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丰县气象局1981~2011年柑桔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南丰县年平均气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升高。柑桔芽开放和开花均在逐年提早,柑桔芽开放年际差异最大,开花次之,可采成熟最小。立春至柑桔芽开放、柑桔芽开放至开花,其间隔天数均与≥0℃积温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仅立春至柑桔芽开放间隔天数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柑桔开花至可采成熟间隔天数与≥0℃积温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均不相关或相关不显著。立春至柑桔可采成熟间隔天数与≥0℃积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均不相关。柑桔芽开放、开花分别与2月中、下旬和3月份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文章最后提出了积温推算和回归分析两种预测柑桔物候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孙朴  胥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73-9874
以6月至8月上中旬的平均气温、降雨量为气象因子,建立了喜德县水稻纹枯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喜德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级别与相关因子6月份降水量、8月上中旬平均气温、7月份降水量、8月上中旬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好,与6月份平均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一般;该模型的平均吻合度达99.274%.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气候环境与兰州百合品质之间的关系,本试验对甘肃省榆中县、临洮县、渭源县、永靖县、兰州市七里河区2019—2021年度气象数据与当地兰州百合20种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气候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养分含量与气候环境因子RDA和相关性分析,为兰州百合拓展适宜生态区提供科学参考。结果显示:榆中、临洮、渭源、永靖、七里河生态区主要气候环境因子是纬度、气温、p H值、日照、昼夜温差、经度、无霜期、海拔、降水量。降水量对兰州百合养分含量的变化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p H值和无霜期对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次之。蛋白质含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脂肪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年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含量与p H、年最高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平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灰分含量与纬度、p H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镁元素含量与p H呈显著正相关(P<0.05)。锌元素含量与年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