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倒伏现象多发生在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水稻倒伏的原因主要是:一、倒伏的原因1、品种抗倒性差一些品种株型结构不合理,植株偏高,茎秆机械强度差,抗倒性差而造成倒伏。2、施肥不合理过量施用氮肥,造成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高,植物细胞间隙大,木质化程度低,抗倒能力弱。3、群体过大栽插群体过大,造成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缺乏抗逆锻炼,易造成倒伏。4、不合理的水层管理长期灌深水,特别是抽穗后深水管理,会降低水稻植株的机械韧性,根系提前死亡或"未老先衰",造成地上部分倒伏。水稻倒伏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同时还影响稻米的品质,生产  相似文献   

2.
作者利用“日本晴等21个水稻栽培品种研究了水稻再生能力与抗倒伏性之间的关系。试验于1980年在香川大学农场进行,5月14日播种,6月17日移栽,密度3×9寸,插单本。微随机区组设计,二次重复种植,每次重复栽插150株。从抽穗期开始,每隔10天,连续5次记载与倒伏有关的4个性状,即节间重、茎基部重、茎秆折断力和倒伏指数。节间重,茎基部重和茎秆折断力在抽穗后头10天增加,抽穗后10-20天或20-30天表现下降;但在抽穗后40天又达到或超过抽穗期的水平。倒伏指数在抽穗后30天以前增加,然后下降。还分5个不同生育时期,即抽穗期,抽穗后10、20、30和40天于地面以上5厘米处割掉  相似文献   

3.
一、小麦倒伏原因1.品种选用不当倒伏与品种自身株高和茎部节间长度有密切关系,节间越长越易倒伏。资料显示,当株高不超过90厘米,第1节不超过8厘米,第2节不超过12厘米,第3节不超过15~16厘米,一般不会倒伏。因此,某些小麦品种茎高或缺乏柔韧性则易发生倒伏,特别是当年遇恶劣天气,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4.
小麦倒伏在广大麦区经常发生,倒伏后的小麦因光合作用受阻,其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据我们连续四年的调查,一般的小麦倒伏可减产20-50%,严重的倒伏(即在抽穗扬花前倒伏的)减产60%以上,倒伏后的小麦籽少粒秕,品质下降。严重地影响到了小麦高产优质。所以在防治上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2005年暖冬气候;冬前小麦生长时间长,越冬死亡率低,春季里更应注意做好小麦防倒工作。小麦起身后,如果出现旺长的势头、田间表现群体过大,亩茎数超过110万茎,在小麦拔节前务必做好以下四项技术措施,以防止小麦倒伏,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早衰、倒伏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能否争取小麦高产,抓好预防管理是关键,针对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小麦倒伏1.1播种密度(播种量)过大,高杆品种亩播种量超过35万粒,冬前总茎数在80万茎以上的麦田,一般易发生倒伏;二是当麦田抽穗后,水肥充足,遇有大风雨影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1.2小麦倒伏有两种类型1.2.1茎倒伏。由于氮肥施用过多,  相似文献   

6.
水稻后期倒伏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主要原因 水稻倒伏分"根倒伏"和"茎倒伏"2种.一般"根倒伏"发生在蜡熟期后,主要原因是晒田不及时或技术不到位,特别是田间长期保持水层,造成水稻茎内通气道膨大,细胞壁变薄,细胞间隔大,组织柔软疏松,根系发育不良,发根数少,根系分布浅,头重脚轻,弱不禁风,一旦受风雨等外力侵袭,便全株倒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小麦倒伏现象在各地不断发生,造成大面积减产和收获困难。小麦倒伏现象一般发生在中后期,以抽穗至收获前发生较多,而造成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前中期技术措施不当。尤其是春季化控防倒.对防止高产麦田后期倒伏及产量的促高保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马晓霞 《河北农业》2010,(10):19-19
<正> 俗话说:"麦倒一把草,谷倒一把糠"。小麦倒伏后,其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养分、水分运输受阻,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减产10-25%。小麦倒伏往往发生在拔节之后,而预防倒伏则需从种麦基础着手。一、小麦倒伏的类型1、根倒伏。由于根系发育不足,根少根弱,入土较浅,头重脚轻,一遇风雨,连根拔起,引起倒伏。造成根系发育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耕层过浅,整地粗糙,土壤缺磷等。2、茎倒伏。由于茎秆基部节间机械组织发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在玉米生产田中,常有倒伏现象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和造成经济损失。玉米倒伏有三种情况:茎倒伏、根倒伏、茎倒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止减轻倒伏,减少损失势在必行。一、玉米倒伏的原因1.施肥不合理。氮肥、磷肥、钾肥搭配不合理,尤其  相似文献   

10.
玉米倒伏是指玉米茎秆节间折断或倾斜。玉米倒伏的方式有3种:根倒、茎折、弯倒。根倒是玉米植株自地表处连同根系一起倾斜歪倒。如春季播前整地效果差,中耕管理不及时,使植株根系不发达,降水多、土壤湿度过大,雨水浸泡而使土壤松软,玉米根系的固持能力下降;茎折是玉米植株拔节后倒伏,是从基部某节位折断,茎秆折断的部位有的是幼嫩的节、有的是节间,自身有恢复能力。有的抽穗时倒伏,植株常相互挤压,很难自然恢复直立状态。茎秆发育不良和瞬间强风是引起茎折的主要原因;种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在生长后期,由于多种原因容易出现倒伏现象。有的农民见之,便将其扶起,束成一把。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害无益的。水稻倒伏后应该这样做:要及时开沟排水。这样能减缓纹枯病的蔓延速度,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保证籽粒能继续灌浆,对减轻茎秆腐烂和稻粒发芽也有积极的作用。一、倒伏原因1、水稻倒伏与水稻植株节间的椭圆特性有关,水稻节间横断面一直被认为是圆形的,其实水稻节间是椭圆形的,表现出一定的扁平度,低位节间的扁平率高于高位节间,经测定倒伏茎比不倒伏茎表现较高的扁平率,与节间的抗倒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倒伏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危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时有发生,也是种植户特别头疼的一件事,首先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水稻的品质,最后,在水稻收割时对作业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水稻倒伏越早造成的损失越大,且倒伏多是发生在水稻栽培中后期,水稻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灌浆期正是水稻籽粒充实阶段,倒伏造成籽粒灌浆不好,子粒不饱满,甚至形成瘪粒,必然影响产量,倒伏同时易导致病虫害多发。根据倒伏的  相似文献   

13.
玉米倒伏可分为茎倒伏、根倒伏和茎倒折三种,都会对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将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一、倒伏原因1.种植密度过大。群体内部通风透光不良,植株茎秆发育纤细、脆弱,株高增加,穗位升高,植株重心上移,使抗倒能力下降。一旦出现大风天气,就会造成倒伏或倒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玉米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大,高肥密植措施推广,使茎腐病发生日趋严重,一般发生病率10%以上,发病后常造成籽粒不饱满,轻者倒伏或早枯,严重影响产量. 一、发生规律及特征 1、发生规律:茎腐病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至蜡熟期为显症盛期.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病茎地上部第一、二节间有纵向扩展的褐色不规则病斑,剖茎检查,其内部组织腐解,维管束游离呈丝状,茎秆变软易倒.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小麦倒 伏现象在各地不断发生,造成大面积减 产和收获困难,小麦倒伏现象一般发生 在中后期,以抽穗至收获前发生较多,而造成小麦倒伏的主要因为,往往是前 中期技术措施不当.尤其是春季化控防倒,对防止高产麦田后期倒伏及产量的促高保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拔节期光强对水稻Oryza sativa L.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气候箱光强控制试验,在基部第1、第2、第3节间伸长期及第1~3节间伸长期进行不同光强处理,测定水稻茎秆倒伏指数和基部节间的形态和材料力学性状。【结果】倒伏指数随着光强增加显著下降。在第1~3节间伸长期连续用中、高光强处理,茎秆倒伏指数比低光强处理降低34.8%~73.9%。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负相关。第2节间伸长期是茎秆抗倒伏能力对光强反应最敏感的时期。光强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有累积效应。第1~3节间伸长期连续处理条件下,倒伏指数和多数形态、材料力学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单个节间伸长期处理。【结论】节间长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是影响茎秆抗倒伏性的关键因子。光强改变了节间长度、单位体积节间干质量和茎壁厚度等形态特性,进而影响茎秆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等材料力学性状,最终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基部的1~2节叶鞘和茎秆,造成小麦倒伏或形成白穗,一般减产5%~10%,重发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一、症状特征小麦感染茎基腐病病菌后,茎基部叶鞘随病程发展,茎基部节间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深褐色,直至腐烂,植株容易拔出。田间小气候湿度大时,茎基部产生粉红色或白色霉层,  相似文献   

18.
近地层臭氧(O3)浓度升高对水稻武运粳21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独特的稻田臭氧FACE(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中气体浓度增高)系统平台,以武运粳21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正常浓度O3(即大气背景浓度)和高浓度O3(实际比大气背景浓度增高25%左右),定量研究地表O3浓度升高对粳稻抗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O3对水稻抽穗期和抽穗后20 d基部节间的抗折力和弯曲力矩没有显著影响,但使成熟期基部节间的抗折力和弯曲力距有所降低.因此,臭氧胁迫下水稻抽穗期、抽穗后20 d和成熟期基部节间的倒伏指数均无显著变化.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臭氧胁迫下水稻成熟期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引起基部节间充实不良是造成抗折力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基部节间弯曲力矩下降是稻穗和节间的长度和质量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结果表明,未来高浓度臭氧环境条件下粳型水稻的倒伏风险可能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19.
水稻倒伏多发生在抽穗后,尤其在谷粒灌浆期最易发生。主要是由于8、9月份的台风和病虫发生危害所致,其次是栽培措施不当所引起。倒伏后的水稻不能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籽粒不饱满,瘪粒增多,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倒伏是目前夺取水稻高产的重大障碍,倒伏越早,对产量的影响越大。水稻倒伏不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倒伏对产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玉米倒伏的种类玉米倒伏分为3种类型:根倒伏、茎倒伏和茎倒折。二、玉米倒伏的症状(一)拔节后倒伏植株自身有恢复能力,对产量影响不大,不需人工扶直。(二)抽穗后倒伏此时植株相互挤压,很难自然恢复直立状态,对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