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用改良Baltz无细胞培养系统在27℃和41℃培养伊氏锥虫,27℃培养取得成功,41℃培养失败。27℃培养已持续10个月,培养的伊氏锥虫仍保持其在哺乳动物宿主内的主要形态特征,对小鼠的感染力和致病力,消耗葡萄糖,葡萄糖分解的最终产物为丙酮酸;其群体增倍时间约为24h,DEAE-纤维素分离的回收率仅50%左右,显著长于和低于37℃培养物。文内还讨论了27℃培养伊氏锥虫的用途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的建立及其HGPRT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带虫培养法和带虫传代法建立了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无论有、无饲养细胞,虫体均能快速增殖。培养70d以上,虫体仍保持原有生物学特性,对小鼠有感染性,活力旺盛,在体外能连续培养传代。虫数最高达2.48×106/mL,群体增倍时间为8.86~10.8h。液氮保存、复苏后的虫体可在饲养细胞上立即增殖。培养中发现由巨噬细胞转化的巨核母细胞对虫体生长有促进作用,经胰酶消化能与虫体一道连续传代。通过HAT选择性培养液测定,伊氏锥虫对氨基喋呤不敏感,试验组虫体与对照一样生长良好,证明伊氏锥虫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 相似文献
4.
伊氏锥虫对杀锥虫药抗性的体外试验涂洁贵摘译沈永林校1引言随着锥虫病流行地区的抗寄生虫药物广泛应用,开发新的抗锥虫药物来防止抗性的发生尤为紧迫。然而制药厂家对投资开发抗锥虫药兴趣甚微。使今后引进新药明显不可能,因此必须致力保持现有杀锥虫药的效果。在癌症... 相似文献
5.
按改良Baltz无细胞培养系统的培养方法,将盛有300mL伊氏锥虫培养物,容量1700mL(11.0cm×28.5cm)的培养瓶置于10r/min的细胞培养旋转装置上,在37℃培养箱中培养。在接种虫数为1.5×10^5~10.0×10^5/mL时,其群体增倍时间为12h。接种虫数为10×10^5/mL的培养物培养24h,每瓶收获约1.2×10^9锥虫,可满足一般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7.
将3个苏拉灭敏感的伊氏锥虫原种的克隆连续培养于改良Baltz无细胞培养系统中,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苏拉灭的含量,培育了3个抗苏拉灭的伊氏锥虫克隆─JGc1-160、JX-1c1-160和ZJc1-140。它们体外药敏试验的IC50依次为358.5、412.3和246.4μg/mL,是各自亲本克隆的1292.5、1874.1和1760.o倍;小鼠治疗试验的CD100,对免疫功能正常小鼠依次为80、120和30mg/kg,为各自亲本克隆的5.3、8.0和3.0倍,对免疫抑制小鼠为250、300和100mg/kg,分别是相应免疫正常小鼠的3.1、2.5和3.3倍。试验结果表明,抗锥虫药治疗剂量不足和宿主免疫功能不全是导致产生抗药虫株的重要因素,各自既可单独发挥作用,又可相互协同。本文报道了体外培育伊氏锥虫抗药虫株的方法,这一方法对研究锥虫抗药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2-C-7杂交瘤细胞株对伊氏锥虫有着专一反应性。为了探讨该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抗伊氏锥虫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我们观察了用单抗处理过的伊氏锥虫对小白鼠的感染力。一、材料与方法 1.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收集及其抗体滴度的测定复苏2-C-7细胞株并培养、收集其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其抗体阳性滴度,OD值为0.87,阴性对照OD值为0.04。 相似文献
11.
用CEAE DE-52分离纯化的锥虫,经超声波粉碎后离心,上清经硫酸铵沉淀,再经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DEAE Cellulose ED-52离子交换层析,2’,‘ADP-Sepharose层析得到纯化。筛选到抗蠕虫药奥芬哒唑(Oxfendazole)对TR有抑制作用。但对治疗锥虫病没有作用;兔抗TR抗体与安锥赛共同注射人工感染锥虫病的小白鼠,可增加安锥赛对锥虫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分子基础,将伊氏锥虫单虫克隆,一部分克隆虫通过28只免疫抑制小白鼠,用安锥赛亚治疗剂量治疗,使其产生抗药性,为抗药锥虫;另一部分克隆锥虫也通过28只免疫抑制小白鼠,,但不用药物治疗,为敏感锥虫,即对照,用体外生长抑制法测得抗药和敏感锥虫的IC50分别为43.8和0.16878μg/ml。分别提取它们的总RNA和mRNA,总RNA分离出3条带,即从电泳的阴极到阳棚分别为26s,21s和5s,mRNA主要分布在21sRNA之后。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法,以敏感锥虫的cDNA为试验组(Tester),抗药锥虫的cDNA为驱动组(Driver),共挑选出34个阳性克隆,以cDNA来合成探针,用Southern dot blot鉴定,其中18个片段所在的基因是由于抗药性产生而表达量降低,这18个片段长度为300-700bp。 相似文献
13.
应用异硫氰酸胍一酚一氯仿一步法分离伊锥虫安微株克隆虫体ShTatl的二信抗原变异体ShTat1.3和ShTat1.5总RNA,在含有甲醛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转印到硝酸纤维膜上。根据布氏锥虫VSGmRNA3’端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个互补于它的含十八个碱基的寡核苷酸5’--GGTGTTAAAATATCAG-3’,经^32P标记,Notrhern杂交,首次证明2伊氏锥虫含有同样的保守序列。利用合成的十 相似文献
14.
参照布氏锥虫HGPR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分别以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和自然株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结果自然株出现630bp的DNA条带,与设计大小一致,而缺陷株均为阴性,证明缺陷株的HGPRT基因发生明显突变或缺失。自然株HGPRT基因经与pGEM-T Easy Vector连接,大肠杆菌转化,获得了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泰氏锥虫和伊氏锥虫超低温冷冻保存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液氮(-196℃)超低温冷冻保存组织细胞的原理,本文选用Ⅰ、Ⅱ和Ⅲ号保护剂分别对来自体外培养的弓形虫和泰氏锥虫、小鼠血液内的伊氏锥虫以及小鼠腹腔液内的弓形虫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试验。试验表明,在没有特殊逐步降温设备的情况下,直接冻存法比间接冻存法更方便,效果更为确实。截至报道之日止,弓形虫保存已达954天,泰氏锥虫达1189天,伊氏锥虫达1089天,虫体形态、活力、增殖力和致病性均无明显改变,为虫体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一较为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伊氏锥虫TR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国外研究者已报道在布氏锥虫、枯氏锥早、刚果锥虫中发现了存在TR酶,此酶是锥虫代谢的重要酶之一。伊氏锥虫TR酶研究的尚属空白。本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伊氏锥虫中是存在TR酶。我们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出了伊氏锥虫中有TR酶活性,但无GR酶活性,测出了TR酶的Km和Vm值;发现了治疗锥虫药物安锥赛和盐酸锥双对TR酶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28%和31%;比较了七株中国伊氏锥虫和布氏锥虫敏毫克蛋白中TR酶活力,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质粒pGEM-7Zf(+)为载体,对我国北方和南方疫区伊氏锥虫动基体株的kDNA小环进行了克隆,并以其中之pTK011-C_1为探针对不同地理区的动基体株和无动基体株的不同DNA进行杂交,结果表明,我国北、南两大疫区动基体株的kDNA小环大小均约为1kb,且均属A型,pTK011·C_1只与动基体株的kDNA及tDNA杂交,不与其nDNA杂交,也不与无动基体株的任何DNA及黄牛白细胞DNA杂交。说明具有特异性,可以用于诊断。tDNA的杂交信号与kDNA相当,诊断中可以代替kNDA作为检测对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3次sp2/0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小鼠脾细胞间的融合试验,筛选出7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2G_6细胞株作了进一步的检定分析,用2G_6上清液对T.e抗原进行ELISA试验,显示出高度的特异性,与血吸虫、弓形虫均未出现交叉反应。效价为1∶5.1×10~3,诱生腹水抗体的效价为1∶1.6×10~7,免疫球蛋白类型属IgG_1亚美。该细胞株在外培养下,稳定地分泌特异性抗体已达6个月之久,在液氮冻存近8个日之后仍深持分泌抗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液氮冷冻法比较了不同保护剂和不同冻存途径对伊氏锥虫云南株进行保存后,虫株在存活率、活力、感染力、致病力和药敏性方面的变化。我们发现在以二甲基亚砜为主要保存剂时,二甲基亚砜浓度低对保存效果不利,而浓度为5%时,保存712天后,虫体成活率仍达96%;当以甘油为保存剂时,若其浓度低虫体成活率低,当浓度为20%时,保存365天后虫体存活率有91.4%。在不同冻存途径试验中发现,先在液氮气相中距液氮面4cm以上处放置1h,再降到距液氮面4cm处放置1h,然后进入液氮效果最好。用此种保存方法和冻存途径后,虫体活力强,其感染力、致病性和药敏性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pH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甘油破坏鼠红细胞后,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结果表明在pH7.4时,20%甘油能溶解大约95%的大、小鼠红细胞;经此处理后,对T.evansi的回收率和活力无不良影响,可明显提高其分离纯化效果。作者还观察了渗透压和pH条件改变对T.evansi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