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旨在通过测定Prdm9基因锌指域序列,探索四川3个黑绵羊群体间的亲缘关系。采集黑绵羊群体抗凝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PCR特异扩增Prdm9基因锌指域,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以分析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黑绵羊中鉴定出存在9种锌指,锌指间存在1~5个氨基酸差异,共构成5种Prdm9锌指域,分别定义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B、C、D和E),其中A~D包含8个锌指,这是试验黑绵羊Prdm9锌指域的主要类型,E包含9个锌指且仅发现于盐源黑绵羊中,其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050。这些等位基因形成6种基因型,包括AA、AC、BB、BD、CC和EE,在布拖黑绵羊和普格黑绵羊中均检测到4种基因型,而盐源黑绵羊中有6种,且BB和EE仅在该群体中观察到。Prdm9的等位基因频率和PIC值在3个黑绵羊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其中盐源黑绵羊相对最丰富。3个黑绵羊群体Prdm9锌指域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极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1),提示它们在育种中受到较大的人工选择影响。综上所述,黑绵羊群体中Prdm9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个群体间亲缘关系均较近。  相似文献   

2.
八个榆黄蘑菌株同功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榆黄磨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利用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计算了8个榆黄蘑供试菌株间的Pearson相似系数;并采用类间平均法(Between-groups linkage)进行系统聚类,对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共同特征谱带,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多态性.菌株pc-5与其他各菌株遗传差异均较大;菌株pc-2与菌株pc-7的遗传差异很小,可能是源于同一种或为亲缘关系很近的变异类型;其余各菌株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两个玉米自交系作酯酶(EST)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以单粒种子为样品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酶谱清晰,重现性好;通过比较它们的酶谱差异,计算各试材的酶谱相似系数,发现1和4的2种酶谱一致,2和3的2种酶谱一致应是同一样品;1与2的亲缘关系很近,应该是有一定亲缘关系的不同类型。通过对试材的植物学性状比较,所得结果与酶谱分析基本一致,并讨论了它们在制种上的应用以及认为酯酶同工酶作为鉴定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及真实性的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快速、准确之优点。  相似文献   

4.
不同玉米品种间酯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通过品种间叶片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性比较,对10个玉米品种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研究它们的遗传相似程度,为玉米栽培育种和种子纯度鉴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酯酶同工酶酶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酶带数、酶带迁移率和酶带的活性上;在亲缘关系方面,沈137与051176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远,05AY2与05AY1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中紫丁糯4号、皖糯1号与天4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
研究内蒙古西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组成及对3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为生产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依据.2008年从内蒙古西部马铃薯主产区分离9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中,测定其交配型,结果表明,82株为A1交配型,占被测菌株的87.2%;8株为A2交配型,占被测菌株的8.5%;4株为A1A2交配型,占被测菌株的...  相似文献   

6.
以在不同寄主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白僵菌菌株HFW-05、TE-07、Lu-08、Dj-04为供试菌株,通过对4株球孢白僵菌ITS区序列和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明确了4株供试菌株的种间分类和酯酶型、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4株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种下的不同酯酶型。  相似文献   

7.
小麦籽粒淀粉分支酶同工酶基因型与酶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71个小麦品种的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并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鉴定了分支酶同工酶的基因型,以明确小麦籽粒淀粉分支酶(SBE)各同工型等位基因的分布特点和基因型组成,阐明分支酶活性与分支酶同工酶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支酶有SBEⅠ和SBEⅡ两个基因位点,SBEⅡ位点未显现多态性,SBEⅠ位点存在多样性。在SBEⅠ位点鉴定出A、B、D和D共4个等位基因位点,各等位基因位点出现频率分别为9.9%、76.1%、95.8%和57.8%;共检测到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DDB、DB和DD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5.1%、28.2%和8.5%。从单一位点分析,分支酶活性与SBEⅠ位点有显著的相关性,与SBEⅡ位点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见,小麦籽粒胚乳淀粉分支酶同工酶不同基因位点和基因型对酶活性具有不同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8.
胡麻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生态生物型的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酯酶同工酶技术将来自中国主要胡麻产区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的17个枯萎病菌株划分4个酯酶型,同时对部分菌株采用人工室内接种同一胡麻材料后的病情进行分析,考察菌株问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菌株属于同一酯酶型,同一地区的菌株间的致病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地区菌株问的致病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了我国60个代表性小麦品种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同工酶基因型, 并测定了AGP活性及总淀粉含量, 以明确小麦籽粒AGP同工酶基因型组成及其与AGP活性和淀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AGP有AGPa、AGPb、AGPc和AGPd 4个等位基因位点, 其出现频率分别为96.7%、80.0%、86.7%和16.7%; 共检测到5种基因型, 其中基因型AGPabc出现频率最高, 为46.7%。不同基因型的品种间AGP活性和总淀粉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具有基因型AGPabcd的品种酶活性及总淀粉含量最高, 表明小麦籽粒中不同AGP同工酶基因型对酶活性及淀粉含量有不同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国内外不同地区来源的620个栽培糜黍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研究了各种酶谱类型的地理分布,比较了栽培种与野糜子的酶谱表型,以此来论证糜黍的起源和演变。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表型可作为研究糜黍品种间亲缘关系、起源和演变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不同来源茶树菇的亲缘关系并筛选适合工厂化生产综合农艺性状较优菌株,以18株(4株野生菌株、7株栽培菌株、5株经钴60辐照诱变菌株和2株搭载神州十号的航天飞船诱变菌株)茶树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子标记ISSR、拮抗和同工酶技术进行菌株分型和亲缘关系分析;通过分析菌盖厚度和直径、菌柄长度和直径、生育期、产量,对18...  相似文献   

12.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与RAPD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通过酯酶同工酶技术及RAPD-PCR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15株球孢白僵菌,从蛋白水平与分子水平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酯酶同工酶酶谱所显示的菌株间的相似性范围在0.125~1.000,而应用RAPD技术所得到的菌株间的相似性范围在0.4848~0.8848,酯酶同工酶酶谱所表现出的遗传差异性要大于RAPD谱带的差异性。可见球孢白僵菌种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云南紫苏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9份云南紫苏地方品种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这9份紫苏品种存在着6种酶谱类型,并且聚合成5支,支持将云南省紫苏属植物分成回回苏、紫苏、耳齿紫苏、野生紫苏和白苏5个变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粱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利用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对高粱唐恢28恢复系种子进行搭载处理后,对其变异后代进行了田间鉴定和同工酶及RAPD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SP1代获得一个特大穗型突变体(MTR28),其后代性状分离广泛,变异类型丰富,从中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且具有不同特点的高产、抗病优良变异选系;(2)优良变异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可应用于生产上组配高产、抗病杂交种;(3)空间诱变后代性状稳定时间比常规杂交后代稳定快2—4个世代,可缩短育种进程;(4)变异选系在酯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带种类及酶活性上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5)RAPD分析结果显示,空间诱变选系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标记分析栽培种花生多态性及亲缘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11对SSR引物对24个花生栽培品种(包括四大类型)进行PCR扩增分析,其中4对检测到明显的多态性,共检测到33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为5~13个,平均为8.25个。根据扩增结果可以将24个品种中的21个相互区分。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2~1.0之间,平均为0.4788。根据UPGMA聚类分析结果,供试  相似文献   

16.
盐碱土硅酸盐细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给中国北方盐碱地硅酸盐细菌的分类地位提供依据,笔者以3株芽孢杆菌为参照,对分离得到的48株盐碱地硅酸盐细菌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并对其中43个菌株进行16S 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样性分析,最后分别用平均连锁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①生理生化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具有较强的NaCl耐受能力,最适pH值和最高pH值耐受能力均高于参照菌株和其他文献报道;②表型特征数值聚类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80%相似水平上可划分为4个表观群,群Ⅰ在84%的相似水平上又分为3个亚群;③16S rDNA-PCR-RFLP聚类图谱表明,在87%的相似水平上,43个菌株被分成8个遗传群;④表型及遗传多样性2种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盐碱土中以胶质芽胞杆菌(B. mucilaginosus)为主,分别占81.25%和65%。由此可见,中国北方盐碱土硅酸盐细菌在表型特征和系统发育进化上均呈现多样性,菌株在聚类图谱中的归属与盐碱地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茯苓栽培菌株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4个茯苓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探究茯苓栽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茯苓菌株的鉴别及育种提供DNA依据。研究中应用9个RAPD引物对茯苓栽培菌株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4个RAPD引物,扩增出21条比较明显的条带。利用21条扩增带对14个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获得14个茯苓栽培菌株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在53%的相似值时,14个茯苓栽培菌株可分为2大类群,而在93%相似值时可分为1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部分野生黑木耳菌株的分子ID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黑龙江地区28株野生黑木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种质分子身份证。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供试菌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用ID Analysis 1.0软件种质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7对引物共检测到131个多态性片段,品种间特异性指数介于23.015~53.827之间,平均为30.00;在相似水平在0.58时,28个供试黑木耳菌株被分为3个组群。结果仅需5对引物即可将28份参试菌株完全区分开。  相似文献   

19.
12个草菇栽培菌株的核糖体DNA(rDNA)、线粒体DNA(mtDNA)和基因组总DNA的多态性被研究了。应用PCR-RFLP技术,扩增了rDNA5.8s+ ITS区段及mtDNA小区段,并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的rDNA在5.8s+ ITS区段的遗传差异小,据此只能将测试的12个菌株分为两类;而对mtDNA小区段的检测未能显示出菌株间的差异,表明测试的菌株在所研究的区段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对基因组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菌株两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4到0.898之间,而平均相似系数为0.707。通过平均链锁聚类方式(UPGMA)聚类,发现在相似系数0.710水平上,供试菌株可分为四大类。这些研究结果为草菇的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利用杂种优势,对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关系进行解析非常必要.本研究基于40个SSR位点的分析,对山西224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关系进行了解析.共检测出17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4.28个;平均每个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标记索引指数、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4、2.02和0.50;有9份种质存在特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