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苯并噻二唑(BTH)诱导苹果抗斑点落叶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苯并噻二唑(BTH)诱导苹果抗斑点落叶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诱导抗病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AL)、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关系。用整叶组织透明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用比色法测定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BTH能诱导苹果提高对斑点落叶病的抗性,接种前6d处理时可引起苹果斑点落叶病病情指数由对照的21.3下降到9.3。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BTH诱导抑制病菌侵染钉的形成,限制病菌向细胞内扩展;酶活测定发现,BTH诱导能提高苹果叶片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处理的果苗比对照果苗防卫反应启动的要早。  相似文献   

2.
李伟  陈伟  熊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194-196
摘要:【研究目的】在温室内种植中油杂2号油菜,当长至2-3片真叶时,使用水杨酸(10mg/mL)、核黄素(1mmol/L)、氯化汞(0.01%)和BTH(0.5mmol/L)四种化学物质,对叶片进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油菜叶片β-1,3-葡聚糖酶的诱导。【结果】水杨酸、核黄素和氯化汞处理的油菜叶片,β-1,3-葡聚糖酶在短期内活性达到第一个高峰后随之下降,然后又上升。BTH处理的油菜叶片在处理后第五天达到活性高峰。【结论】几种化学物质处理后油菜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BTH的诱导作用最强。对于油菜β-1,3-葡聚糖酶活性诱导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β-1,3-葡聚糖酶在病程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胞壁降解酶的基本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分离纯化及重寄生菌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从茶藨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r)的重寄生菌TR1和TR2中提取了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并进行了粗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菌株所产β-1,3-葡聚糖酶最适温度均为35℃,TR1所产β-1,3葡聚糖酶的最适pH 4.0,Km值为43.82 μg/mL,Ca2+是其激活剂,Cu2+、Fe3+、Al3+、Zn2+为其抑制剂。TR2所产β-1,3葡聚糖酶的最适pH5.0,Km为71.28 μg/mL,Ca2+和Mn2+是其激活剂,Cu2+、Fe3+、Al3+为其抑制剂。2菌株所产几丁质酶的激活剂为Mn2+和Ca2+,抑制剂为Cu2+。TR1所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6.0,Km为92.49 μg/mL;TR2所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范围较宽为3~50℃,最适pH5.0,Km为71.11 μg/mL。TR1和TR2所产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稳定性较高,直接利用粗酶在野外防治疱锈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发育阶段及开花期番茄植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番茄防御酶同工酶酶谱及防御酶活性的差异。结果发现,同叶龄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酯酶同工酶酶活性随植株生长均显著增加;叶龄较植株发育阶段对三种同工酶酶谱的影响较小。同叶龄番茄叶片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在不同发育阶段有显著差异,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分别在开花初期和六叶期植株中最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升高,而几丁质酶活性变化不大。该研究表明,植物的一些抗病防御相关因子与植物发育时期密切相关,植株发育阶段对叶片防御相关因子的影响显著高于叶龄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K2SiO3对黄瓜(Cucumissativus L.)幼苗叶片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易感白粉病品种ZJ02-09幼苗第2叶喷施20mmol/LK2Si03溶液之后,叶片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升高,并诱导第3、4片叶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增强,从而抵制以后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侵入。喷施20mmol/L K2SiO3溶液能安全、有效地诱导黄瓜抵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6.
侯珲  周增强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0):171-175
为研究叶面喷施草酸、水杨酸(SA)和BTH对甜瓜植株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在甜瓜二叶期用不同浓度的草酸、水杨酸(SA)和BTH对甜瓜植株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草酸处理后,甜瓜植株体内的β-1,3-葡聚糖酶和POD活性均较对照植株有明显升高,在处理后9天达到高峰,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7~3.9倍,POD活性比对照提高了3.5~4.8倍。但草酸处理并没有引起PAL活性的提高。用水杨酸(SA)和BTH处理植株,甜瓜植株体内的β-1,3-葡聚糖酶、POD和PAL活性较对照植株也有明显的提高,在处理后7天均达到高峰,其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9~3.8倍;POD活性提高了3~5.5倍;PAL活性提高了1.8~5.2倍。  相似文献   

7.
香蕉枯萎病菌对不同香蕉品种防御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香蕉品种在接种香蕉枯萎病菌后防御酶系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病原菌接种后,SOD酶活性的大小与不同香蕉品种的耐、感病之间呈负相关;PO酶和内切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香蕉品种的抗病性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AL酶、β-1, 3-葡聚糖酶和外切几丁质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与香蕉品种抗、感病品种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香蕉品种抗枯萎病一个重要的生物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桃褐腐病菌激活蛋白对草莓幼苗防御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激活蛋白是从多种病原真菌中分离出的一种蛋白激发子,为了解桃褐腐病菌激活蛋白对植物防御酶的诱导作用,本实验通过沸水浴、离心等方法,从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菌丝体中分离出激活蛋白的粗提物,并喷雾到草莓幼苗的叶片上,测定了部分防御酶和病程相关蛋白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桃褐腐病菌激活蛋白处理后,0-18h内草莓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曲线增高的趋势,18h达到最高值,最高值比对照增加40.7%; 0-6h内草莓叶片过氧化物酶(POD) 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呈急剧增高的趋势,6h达到最高值,其中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26.2%,PPO活性比对照增加62.9%。经激活蛋白处理后草莓叶片的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也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防控采后金秋梨轮纹病的发生,本试验研究采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金秋梨果实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10 mmol/L MeJA处理可以有效抑制采后金秋梨轮纹病的发病及病斑直径的扩大;采前MeJA处理的金秋梨果实被刺伤接种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后,在常温(25±2)℃条件下贮藏第16天,其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比对照降低了 10个百分点和11.3 mm;采前MeJA处理能够提高金秋梨成熟果实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性相关酶的活性,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促进总酚物质的生成,从而提高果实的抗病性,抑制金秋梨成熟果实轮纹病的发生;同时采前MeJA处理能够延缓VC含量的下降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平均分子量分别为3000、5000、10000的0.3%(w/v)壳寡糖溶液处理黑麦草种子并对处理过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幼苗抗病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分子量壳寡糖溶液处理黑麦草种子,均可以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且提高了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强了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诱导了病程相关蛋白(即,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表达。其中,以平均分子量为10000的壳寡糖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的生长和抗病酶活性的影响最好,其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2.64%、60.47%;苗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98%、33.80%、43.17%、15.73%、26.41%。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外源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在水稻植株上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利用酶促反应结合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了4个转基因水稻株系不同生育期叶片中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无论是亲本还是转基因株系,2种酶活性随生育期的后延而增大。生育前期,转基因株系的2种酶活性与亲本的酶活性水平差异小,随生育期的后延,与亲本酶活性的差异越来越大,说明外源基因前期表达量小甚至沉默或抑制内源基因的表达,后期表达量多。同时转基因株系的酶活性的波动性较亲本的大,且酶活性的高低与转入基因数量无相关性。因此,外源基因的表达具有时效性但不具有数量优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抗性的辣椒对疫霉菌侵染反应中的抗性表现及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辣椒对疫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菌扩展,β-1,3-葡聚糖酶对抗病菌在植物体内扩展起到积极作用,抗、感品种在接种疫霉菌后,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抗、感品种增强的速度和数量差异很大。几丁质酶活性虽有所增加,抗、感品种差异不大,其在抗疫病扩展上的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3.
以番茄新品种T431、1911、0701为材料,以9天苗龄的叶片为受体,通过农杆菌Ri质粒介导,将几丁质酶基因和?-1,3葡聚糖酶基因转化番茄。共获得再生植株100株,经PCR技术检测,导入几丁质酶基因和?-1,3葡聚糖酶基因的植株分别为27株和13株,转化率为27% 和13%;两个目的基因同时导入的植株10株,转化率为10%。PCR-Southern检测呈阳性,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对9株双转化的植株进行RT-PCR检测,几丁质酶基因和?-1,3葡聚糖酶基因的阳性植株分别为5株和4株,证明转化的基因已表达。  相似文献   

14.
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基因转化橡胶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提高橡胶树白粉病抗性。以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规模推广级品种‘热研7-33-97’15090块花药愈伤组织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菜豆几丁质酶和烟草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入橡胶树,获得1386个抗性胚状体,其中277个通过次生体胚发生成功增殖。PCR结果表明有49个胚状体为阳性,转化效率为0.33%。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菜豆几丁质酶和烟草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入橡胶树,PCR阳性率为0.33%,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橡胶树白粉病抗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苹果果实发酵液对草莓防御酶系活性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 要:【研究目的】探讨苹果果实发酵液诱导草莓对灰霉病产生抗性的作用。【方法】用四个处理喷施草莓,5天后接种灰霉病病菌,接菌6d后测定不同处理草莓的抗病性和防御酶系的活性,同时测定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β-1,3-葡聚糖酶在接种后12d内的动态活性变化。【结果】Tr2处理后,草莓的抗病指数达到34.6%,显著高于对照,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喷施Tr1、Tr2、Tr3可使POD、 PPO酶活性高于对照,β-1,3-葡聚糖酶活性较早出现。【结论】苹果果实发酵液100倍稀释液和0.02mol/mL水杨酸混合喷施诱导草莓对灰霉病产生抗性效果较好,单独喷施苹果果实发酵液100倍液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甘蔗葡聚糖酶ScBG1基因的电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甘蔗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从而为该基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本研究以水稻β-1,3-葡聚糖酶基因(U72255.1)为搜寻探针,运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一条甘蔗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ScBG1,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842 bp,包含一个1488 bp完整的开放读码框,编码495个氨基酸残基,属于糖基水解酶第十七家族,为疏水性蛋白,含有信号肽。将ScBG1与其他植物种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具有保守和典型的葡聚糖酶结构域,碱基序列的保守性为45%~73%。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实验克隆奠定基础,也为甘蔗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分子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