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浙北平原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选择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浙北平原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种典型模式:如“生猪-沼气-沼液、有机肥-蔬菜、林果”循环农业模式;稻草、谷壳、河泥-种植蘑菇-蘑菇渣泥废弃物-种植大棚芦笋(或西瓜、蔬菜、黄桃等)”循环农业模式;“水稻-桑枝条培养黑木耳-废弃菌棒还田(或桑果园)”循环农业模式等,最后就加快发展新型农业循环经济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密切值法的河北省市域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河北省及各地区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差异,依据农业循环经济的“4R”原则,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密切值法,应用统计数据,对2009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中,廊坊市发展最好,其次是唐山市、邯郸市、沧州市等市,邢台市、全省平均、秦皇岛市等市区相比河北省其他市区较差。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兼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循环农业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实践,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文章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构建了北京市循环农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计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北京市循环农业发展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循环农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的山西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与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指出了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阻碍,进而提出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理解之上,以农业生产活动的4个环节(投入、利用、产出、效应)为切入点,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搜集到的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数据,对黑龙江省1991—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构建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未来的主要方向。本文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结合我国实情开展了果树生态栽培与循环体系的建立与链接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市场)为纽带,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将加工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利用纳入果树产业的循环系统的模式构建,分析了应用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循环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四川丘陵区气候资源与农业类型,选择合理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开展养分平衡管理,是实现四川丘陵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四川蓬溪县为例开展实证分析,为川东丘陵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依据大田作物和果园目标产量、目标施N量,测算有机肥(沼液)的施用量,项目区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沼液可全部在区域内就近循环利用,化肥N替代率达31%~62%。依据项目区作物和果树种植基地的粪污有机肥替代测算,项目区域尚有一定的畜禽承载潜力。该种养循环模式结合当地的主导优势产业,使种养废弃物就近科学合理利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最后就川东丘陵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机制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该模式为川东丘陵区开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芸  李贺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151-157
本文运用Tobit模型和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上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也产生负向影响。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作用下,即便在惠农、强农的政策体系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农村经济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建议政府切实贯彻“一号文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入到既能促进农民外出打工又能增加劳动力在本地转移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  相似文献   

9.
武倩  李茜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155-159
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县域农业绿色永续发展,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以平陆县农业为研究对象,按照县域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寻求符合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农业绿色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确定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农业产业链特色化、生产全程标准化和绿色农业品牌化的农业绿色发展内容。最终提出推进县域农业绿色发展的策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掘县域特色农业,创新技术;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创建县域绿色品牌农业。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低成本农业农村信息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受经济水平、基础设施以及农民科技素质的限制,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本研究总结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和以企业为主导的2种农业农村低成本信息化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信息化模式是以县域为中心,构建县域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以网络、短信、硬盘播放器等多技术融合为手段,以项目共建共享为途径,采用一站多用方式,实现信息进村入户;以企业为主导的信息化模式,是针对云南省网络覆盖不全面地区,以企业为中心,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需求,建设企业集群服务器和信息服务平台,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覆盖技术,实现对企业生产基地和加盟农户的网络信息全覆盖。2种模式相互结合,较好地解决了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因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和农民素质造成的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广东连平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护连平县的生态环境和东江水源,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必须进行生态的总体规划。本研究以连平县的农业资源和发展现状为基础,在研究了其发展的各种优劣势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成功案例,提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以实践和应用作为价值考量,将全县划分为"一核、二廊、三区",即建立一个生态农业核心区、纵横二条生态农业经济带、三个生态农业功能区。并就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发展政策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和建议。研究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县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战略性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首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碳经济”的概念首先是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的,其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减少农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威胁,并实现首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笔者从低碳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环境、碳汇减碳五个方面提出低碳农业经济在首都新农村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东平县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一个县域尺度内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开发建设项目,对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进行实践研究,在区域内现有基础上依据景观生态学和游憩学的相关理论,运用景区规划和园林设计的理念,因地制宜设置传统农业种养殖、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普教育、传统文化活动等项目,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观光农业旅游胜地,为东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发展模式。文章在阐明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涵义基础上,指出生态农业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上的运用和体现;通过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分析,得出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客观必然性;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从原平市的农业基本情况出发,从规划理念、规划战略、规划原则、规划定位、规划总体目标以及产业选择和布局等方面,探讨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思路和布局。通过对原平市的农业环境资源的分析,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构建了原平市“一带、两翼、一心、四组团”的空间格局,从而建成融生产、生态、休闲、观光、体验、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知名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市,打造成山西省“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先行试点中的农业发展典型县,建成山西省重要优质农副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以及面向忻州市域、辐射华北地区的重要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县域农业现代化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国内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评价进行文献综述,构建可以评价中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套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对国内62个县进行量化测算,得出各地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评分,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全国县域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而且各县发展不平衡,差距很大。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县一般也是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县一般也是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但是农业大县不一定是农业强县。最后提出加快中国各类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勃利县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勃利县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对勃利县十一个乡镇调研掌握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农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从绿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等方面,对勃利县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研究对制定勃利县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循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与博弈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农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与博弈关系,以期克服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明确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发展目标。在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社会性瓶颈、经济性瓶颈和自然性瓶颈的基础上,对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循环农业的生产结果进行了博弈关系分析,进而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未来趋势的变化规律,探讨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结合黔东南州的农业、社会和经济发展特点,构建了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2000-2009年农业经济子系统、农业生产子系统、农业社会子系统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都在持续增长,而农业资源与环境能力不断下降,2003年开始出现低于平均水平的情况。随着农业经济、生产与社会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今后的发展将可能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的制约。模型趋势预测计算结果经残差检验和后验差检验表明,其平均相对误差为0.062,后验比C=0.2169,误差概率P=1,表现出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显示,2010-2020年黔东南州的农业可持续综合发展能力仍继续上升,但只递增了5.07倍,这表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能力发展还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以期对黔东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农业决策者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景泰县农业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摸清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在景泰县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依据农业分区的理论及原则,运用分区单元与中低产田分区对应的方法对景泰县耕地进行了农业适宜性分区。将全县耕地划分为景电(一、二期)特色经济作物区、黄河沿岸粮食作物与经济林区和高扬程提灌干旱畜牧农林区。农业适宜性分区结果不但扩充了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农、林、牧三方面科学的、系统的、直观的为景泰县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及决策制定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