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山东省滕州市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部分成果.通过走访农户、野外调查、采集土样和室内化验分析,对滕州市马铃薯主产区的施肥情况、耕地地力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掌握了解和深入的分析评价,并针对当前的马铃薯施肥问题和产地土壤养分状况,在充分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了适合滕州市马铃薯主产区的土壤培肥改良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提高晋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选取土壤物理条件、气候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项因素9项因子,建立中大尺度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SPSS与GIS手段,对晋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总体耕地质量水平偏低,一、二等耕地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0.10%,主要集中在汾河下游与涑水河中下游;质量偏差的耕地占总区域69.90%,分布比较均匀。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合理施肥与科学管理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省阳信县地处鲁北黄泛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2.6℃,平均年降水量543.8 mm。全县耕地总面积71.6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粮棉作物。阳信县农业局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对耕地地力状况和施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评价,并针对当前的粮田施肥问题和土壤有机质状况,在充分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因地制宜地  相似文献   

4.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地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玉米轮作是该区域主要种植制度。本文选取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为研究区域,从农业部县域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数据库中甄别遴选了23 862个评价样点,采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组合叠置确定了17 945个评价单元,选取了降水量、积温、地貌类型、耕层厚度、耕地质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盐渍化程度、灌溉能力等11个指标,运用特尔斐法、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1~6级耕地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1.29%、19.30%、28.06%、21.57%、11.99%和7.80%。在定量分级的基础上,将本次评价数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深入对比,结果发现:该区域耕地地力总体水平上升,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明显上升。评价结果将为华北地区地力培肥与土壤改良、科学布局作物生产、提升耕地生产能力等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叶汪萍  周建武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519-2520
2019年通过对3个耕地土壤长期地力定位监测点的试验、监测,系统分析永嘉县的耕地土壤地力状况。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的稳定;空白区的土壤肥力有所下降;测土配方+有机肥处理土壤地力能维持常规施肥的水平,产量最高;小麦的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低于水稻。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技术研究,综合小麦玉米耕层有机质周年提升技术、周年高效耕作技术、周年高效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后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集成并制定了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层地力周年提升技术规程。通过本技术实施可持续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供肥能力,提高肥料养分利用效率,达到作物高产稳产、土壤养分供需平衡、耕层地力持续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38年的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黑土基础地力演变特征及肥料效应。结果表明:黑土区小麦、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5.4%,88.1%和71.9%。黑土长期不施肥小麦、大豆和玉米土壤基础地力逐步下降,年下降率为1.28%,1.28%和1.35%。土壤氮、磷、钾的贡献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小麦季和玉米季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为氮磷钾,大豆季为钾氮磷。土壤基础地力与常规施肥处理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基础地力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可见,提升土壤基础地力是保障黑土区粮食持续高产和稳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7年齐河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小麦、玉米平均单产,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得出了耕地地力变化情况以及当前耕地地力现状,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原因和当前耕地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培肥地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玉米配方施肥,通过耕地地力调查,依据耕地地力评价标准,将青冈县耕地划分成4个等级.同时按其评价等级、≥10℃活动积温和玉米产量,并结合"3414"试验基础数据,将青冈县耕地划分成高产田施肥区、较高产田施肥区、中产田施肥区和低产田施肥区4个施肥区域,进而做出与其相对应的适合玉米种植的推荐施肥量,即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宜兴市新增补充耕地近万亩,为进一步提升宜兴市补充耕地的地力,更好地促进宜兴市农业向绿色、优质、高效发展,对这些补充耕地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升补充耕地地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稻绿轮作+有机肥+配方施肥"和"稻麦轮作+秸秆还田(机械耕翻)+配方施肥"两种地力提升模式,以供周边地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开展小麦、玉米与油料作物轮作,积极探索开展各种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轮作模式,实现种植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升粮油作物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结果表明:试验区较对照区相比,土壤全氮、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磷、有机质、有效硫、交换钙、Zn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他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通过耕地轮作,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阜阳市国家级耕地地力监测点8年来的作物产量、肥料施用情况和土壤主要养分属性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无肥区和农户常规施肥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下降趋势;无肥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和粮食产量下降较常规施肥区更为明显;农户在施肥中存在盲目性,施肥结构不合理,耕地地力退化,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增大。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必须提高农户的用地养地意识,注重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做到有机肥、化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3.
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可以准确掌握全县的耕地生产潜力,从而能够因地制宜的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通过土壤养分状况的评价,为各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及含量是耕地地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基于此,分析灌溉施肥条件下耕地地力采样与计算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土壤养分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耕地基础地力是实现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基石,明确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地基础地力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变异特征,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方法】 基于1988—2019年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网络,选取每个监测点自建点开始前1—5年不施肥处理的空白区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常规区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我国玉米、水稻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产量以及基础地力贡献率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0多年来我国粮食作物产量和耕地基础地力随时间变化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作物产量年增长速度呈无肥区<常规区,水稻<小麦<玉米的变化规律。玉米、小麦、水稻无肥区产量分别从1988年的2 370、1 712、3 111 kg·hm-2增至2019年的4 852、3 258、4 167 kg·hm-2,增幅分别为104.7%、90.2%、34.0%;玉米、小麦、水稻常规区产量分别从1988年的5 356、3 296、5 970 kg·hm-2增至2019年的8 859、6 515、7 825 kg·hm-2,增幅分别为65.4%、97.6%、31.0%。我国三大粮食作物2015—2019年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2.7%,相较1988—1994年的45.4%显著增加了7.3个百分点。其中:玉米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4.3%,比1988—1994年的42.1%显著增加12.2个百分点;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3.3%,比1988—1994年的46.6%显著增加6.7个百分点;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随年份整体呈增长趋势,且相较玉米和水稻整体偏低。三大粮食作物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东北区、黄淮海区较高,分别为56.5%、54.1%,西南区、华南区次之,分别为53.7%和52.9%;甘新区和青藏区最低,分别仅为38.7%和40.4%。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三大粮食作物系统中影响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土壤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其中: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容重是影响玉米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土壤pH、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结论】 30多年来,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耕地基础地力不断提升,但地区间差异较大、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准;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pH分别是影响玉米、小麦和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空间分布的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依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地力养分调查样点测试数据及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对兴平市2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养分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基本摸清了当地粮地氮、磷、钾养分的区域分布和丰缺状况,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今后兴平市耕地地力改良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依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地力养分调查样点测试数据及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对兴平市2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养分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基本摸清了当地粮地氮、磷、钾养分的区域分布和丰缺状况,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今后兴平市耕地地力改良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掌握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合理利用土壤、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第一手基础数据,为科学施肥及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20年笔者在滑县小铺乡大武庄村责任田内安排耕地地力与肥效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点。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试验田种植方式为小麦玉米轮作,土壤质地为壤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块面积0.13 hm2,玉米品种选用滑玉168。(二)试验方法试验地块设2个处理,无重复。处理1:无肥区,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省黄河故道低肥力土壤条件下,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玉米和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明确低肥力土壤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规律和潜力。田间试验于2017年10月布置,设置6个不同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常量化肥(F)、常量化肥+40%有机肥(FM_(0.4))、NPK总养分相等情况下分别用有机肥替代20%(F_(0.8)M_(0.2))、40%(F_(0.6)M_(0.4))及60%(F_(0.4)M_(0.6))化肥。结果表明:(1)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有机肥替代化肥在小麦季产量明显降低,其中有机肥替代60%化肥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而在玉米季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不显著。(2)施肥提升了小麦玉米和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有机质提升8.07%~36.61%,水稻小麦轮作体系土壤有机质提升7.69%~40.22%。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全氮及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磷素及碱解氮含量逐渐升高;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土壤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土壤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逐渐升高。(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黄河故道地区由于基础地力较低,有机肥替代化肥并未表现出对作物的增产作用,但有机肥的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因此该区低肥力土壤在作物栽培中应当维持化肥用量并增施有机肥,以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重点阐述了昌宁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情况,2008年昌宁县被列为国家测土配方项目示范县,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野外调查和分析化验数据,对耕地土壤肥力状况调查,进行养分评级,构建耕地资源信息系统,进一步查清昌宁县耕地地力状况和土壤使用与退化情况,对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地力评价成果,提出合理培肥和使用土地的措施,实现农业安全、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