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钾是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钾参与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过程,影响着作物产量与品质。据测定,年亩产稻麦750公斤,约需K_2O13公斤,其中60%来自土壤。所以土壤含钾状况与供钾强度,对稻麦生产至关重要。我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平均为84ppm。其中在50~100ppm的面积为399.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4%;50ppm以下的极缺面积有64.1万亩,占10.6%,沿太湖的荡田地区,青紫泥土、青泥土、小粉土、白土等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0~60ppm;沿江地区的夹沙土和沙夹黄等土种,速效钾含量为60~90ppm。  相似文献   

2.
南阳地区棉花施钾效果及土壤钾素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六年75个点的试验,棉花施钾增产幅度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钾素对棉花有增强抗病、抗旱的作用。就目前的生产水平,土壤钾素丰缺指标为:速效钾含量小于125ppm为缺乏,125—155ppm为中等,大于155ppm为丰富。  相似文献   

3.
钾肥的施用能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还能改善和提高作物品质,明显地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施用钾肥并非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全省各地的调查和研究指出,钾肥的肥效与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当土壤速效钾(K_2O)含量>150ppm时,施用钾肥一般无效。在钾素较丰富的土壤上,钾肥对喜钾作物显示肥效,其顺序是:蔬菜作物>经济作物>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增施钾肥才能维持与氮磷的平衡。故钾肥在高产地上效应较为显著。此外,钾肥能影响作物根系活动,在干旱或多水之年都能获得良好效应,所以施用钾肥也就成为灾年夺丰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五、作物施钾临界指标探讨为探讨作物施钾临界指标,设土壤速效钾含量(ppm)为 y,增产率为 x,求出方程 y=a+bx+cx~2(见表5)。表5 几种作物土坡含钾皿与钾肥效  相似文献   

5.
土壤供钾水平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应用点阵法,经修饰的Cate-Nelson方差法、Mitscherlich方程和对数方程拟合法综合分级,在土壤速效钾含量20~40ppm范围内,所取得的149组田间试验数据确定供钾水平等级,提出种植水稻、甘蔗、苎麻、西瓜和棉花等作物的土壤当季供钾(速效钾)指标。水稻为极低<40ppm,低40~70ppm,中70~90ppm,高>90ppm;甘蔗为极低<45ppm,低45~60ppm,中60~95ppm,高>95ppm;苎麻极低值为65ppm;西瓜极低值为60ppm;棉花极低值为45ppm。根据不同指标等级可对不同作物提出施钾计算式和最佳施钾量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江淮丘陵地区的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的主要含钾矿物为长石,缓效钾约为400ppm.供钾水平中等.但是,由于地形和耕种方式不同,土壤中钾素的转化积累也是不同的.这个地区的几种土壤耕种方式差别很大,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也会因耕种方式不同而产生差异.钾素是促进作物生长健壮的元素.它通过增强作物抗病力和壮大根系来防止倒状和消除氮多的害处.当土壤有效钾供应不足时,就要施用钾肥来调节土壤养分的平衡,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当前农业生产发展很快,氮、磷化肥用量显著增加,土壤中被消耗的钾量也日益增多.探讨江淮丘陵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的供应越来越满足不了作物的生长,粮食增产的需要,满足不了肥力对作物增产的需求。从土壤肥力上看,松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98%,全氮是0.059%,速效磷3.60ppm,速效钾126.49ppm,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低,硼、钼、锌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含量都缺乏,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和粮食产量的提高。从当前化肥的肥效上看,现在生产的化肥多是单一肥效,在作用上起不到各种肥分互相促进,增强肥效的作用,且多是肥效期短,利用率低,当年施入,当年见效,当年有收益,次年就没肥效。从目前生产化肥数量上看,随着粮食…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耕地土壤有效态稀土含量及稀土农用有效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91个代表性土样化验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耕地土壤有效态稀土含量平均为13.23±6.06ppm,属潜在性缺乏。土壤有效态稀土含量一般随土壤有机质、碳酸钙含量的增加、pH值的升高而降低。稀土农用效果与土壤有效态稀土含量,作物对稀土元素的敏感性及稀土的施用技术密切相关。目前,山西省稀土的施用方法以拌种、喷施为宜,拌种量一般每公斤种子400~1000毫克,喷施浓度以300~500ppm为佳。  相似文献   

9.
基于“3414”试验的水稻推荐施肥指标体系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试验对土壤速效养分与作物相对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水稻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统计最佳施肥量,计算得不同肥力水平确定推荐施肥量,翠屏区水稻推荐施肥指标为:当土壤碱解氮含量100 mg/kg时,推荐施氮(N)量为11.6 kg/666.67 m~2;当土壤碱解氮含量100~149 mg/kg时,推荐施氮(N)量为9 kg/666.67 m~2;当土壤碱解氮含量149~170 mg/kg时,推荐施氮(N)量为7.2 kg/666.67 m~2;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大于170 mg/kg时,建议少施或不施氮肥。当土壤有效磷含量2.9 mg/kg时,推荐施磷(P_2O_5)量为6.6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2.9~8.1 mg/kg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4.8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8.1~11.3 mg/kg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3.4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11.3 mg/kg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1 kg/666.67 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84 mg/kg时,推荐施钾(K_2O)量为4.1kg/666.67 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84~127 mg/kg时,推荐施钾(K_2O量为3 kg/666.67 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127 mg/kg时,推荐施钾(K2O量为1.7 kg/666.67 m~2。该推荐施肥指标与宜宾市翠屏区水稻实际施肥需求基本切合,可以用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0.
1980年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了解到南台镇土壤含钾量偏低,平均含速效钾76ppm;1983年为58.12ppm;1984年为52ppm。依据《肥料手册》(北京农业大学编1979年版)介绍,每生产百斤玉米需钾2.1斤,高粱需钾3斤,大豆需钾4斤。针对这几种作物需钾量,土壤的供钾能力是不充足的,同时考虑到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需要,自1980年以来,在施用氮、磷肥料的基础上,我们又做了施用钾肥的多点试验。现将几年来的试验结果汇总如下。一、试验条件与方法1.试验田在本镇后五道村,1981年做玉米(丹玉11号)施用钾肥试验,小区面积33平方米,设三次重复。小区的农化性状:碱解  相似文献   

11.
烟草窝施钾肥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是喜钾作物,在其所需要的矿质营养中,以钾素为最多。据中国农科院烟草所测定:每生产50公斤千烟叶需钾3公斤。优质烟叶的含钾量常常达2%以上,产优质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多在350ppm以上。而目前植烟区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多低于这个数值。因此增施钾肥是提高烟草品质的有效措施。社旗县农技站从1985年开始连续二年进行烟草移栽期窝施钾肥的试验示范。结果表  相似文献   

12.
成龄胶园间作不同禾本科作物对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成龄胶园条件下间作不同禾本科作物对胶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为成龄胶园禾本科作物间作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间作3种禾本科作物的胶园为处理,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结果表明:间作的3种禾本科作物对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显著降低了全磷、速效磷含量、p H值、土壤脲酶活性;显著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除坚尼草外)、速效钾及土壤蔗糖酶活性(除旱稻外)。这些结果说明,间作禾本科作物能提高土壤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能提高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间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维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3.
轮作对黑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和耕地地力的影响,依靠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在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设置的定位监测点,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土壤pH、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大豆、玉米长期连作产量下降,轮作可以提高大豆、玉米单产。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同,大豆连作,土壤全氮含量大幅下降,有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玉米连作,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大幅增加,全氮含量小幅下降。因此轮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连作造成作物减产,玉米长期连作不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大豆连作下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钟祥市土壤有效硼含量为0.271ppm,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解决土壤缺硼的办法有施用高含量硼肥;推广对硼肥利用率高的作物或品种;因地制宜搞好作物布局。通过长期使用硼肥后,土壤有效硼含量平均水平提高到0.46ppm。  相似文献   

15.
采用塿土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铬对玉米、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其浓度和价态有关,浓度愈大对作物的危害症状越明显,六价铬的毒性显著大于三价铬。施入六价铬浓度大于5ppmm时,植株茎叶出现危害症状,干物质减产10%;大于10ppm时,出现死苗;而三价铬浓度大于400ppm时,才有危害症状产生。小麦出现六价铬危害症状的浓度为40ppm,三价铬为200ppm。小麦籽粒中铬的含量大于玉米。同一作物茎叶中的含量大于籽粒。CrCl_3对玉米、小麦的危害大于Cr_2(SO_4)_3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胁迫下接种AMF对玉米生长和镉铅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会泽铅锌矿区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玉米为宿主植物,接种会泽铅锌矿周边农田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优势种群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研究AMF对玉米生长、矿质营养、镉铅含量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土著AMF和F.mosseae均显著增加玉米的株高和生物量,提高植株磷钾含量与氮、磷、钾吸收量;增加玉米根际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含量,降低土壤有效态镉、铅的含量与植株镉、铅的含量,但对玉米镉、铅累积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与玉米磷、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磷、钾含量又与植株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根际土壤GRSP含量与有效态铅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根际有效态镉、铅的含量与植株镉、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见,接种AMF改善宿主作物矿质营养,促进植株的生长;降低土壤镉铅有效态含量,从而减少作物体内镉铅的含量。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物生产安全与农业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明确山西省玉米种植区土壤养分含量现状,为当地土壤养分调控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依据2019年山西省统计年鉴,选取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原平市和寿阳县,以及山西"农谷"建设区太谷县,作为研究典型代表区,根据各县土壤类型、地形特征以及种植区划,采集耕层(0 ~ 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磷、6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其10个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山西省玉米种植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4.10 ~ 53.98 g/kg,平均值为17.52 g/kg,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集中在10~20 g/kg,样点所占比例为63.78%,整体处于较缺乏至中等水平;土壤硝态氮含量为4.97 ~ 37.51 mg/kg,平均值为19.79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17~74.12 mg/kg,平均值为22.64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8.81~ 517.02 mg/kg,平均值为220.42 mg/kg,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总体比较丰富.山西省玉米种植区土壤中有效铜(Cu)含量为0.24~6.00 mg/kg,平均值为1.26 mg/kg;有效锌(Zn)含量为0.17~ 5.30 mg/kg,平均值为2.07 mg/kg;有效镍(Ni)含量为0.05 ~ 1.30 mg/kg,平均值为0.31 mg/kg;有效铁(Fe)含量为2.60 ~ 29.57mg/kg,平均值为9.40 mg/kg;有效锰(Mn)含量在0.97~ 37.90 mg/kg,平均值为17.42 mg/kg;有效硒(Se)含量为11.99~85.24 μg/kg,平均值为30.43 μg/kg.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效态Cu、Zn、Fe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有效态Fe、Mn、Ni之间存在着较高的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Se则与其他养分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山西省现阶段玉米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较缺乏至中等水平,土壤氮、磷和钾速效养分以及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总体呈中等到较丰富水平,因此,山西省玉米生产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有机培肥管理.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耕地棕壤供钾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辽宁省七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耕地棕壤一些供钾潜力指标:土壤全钾含量、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和易释放非交换性钾含量分别为0.69%-2.18%、85.0-247.5ppm、177.5-1227.5ppm和237.5-1752.5ppm;土壤钾缓冲容量77.65-214.68me/(mol/L)#+(1/2)·100克土。土壤对钾肥的反应不仅受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易释放非交换性钾的制约,还受土壤钾缓冲容量的影响。生物耗竭试验结果与土壤供钾指标相关密切,可以反映土壤的供钾状况。除泥灰岩和花岗岩残积母质棕壤供钾潜力较大外,其它母质发育的棕壤不同程度地出现供钾不足,玄武岩残积母质棕壤问题尤重。  相似文献   

19.
土壤钾素现状及钾肥施用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钾素是各种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种重要养分,能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来产生糖类和淀粉,与磷素、氮素同称为肥料“三要素”。合理适量施用钾素,能使农作物的秸秆粗壮坚韧、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并增强抗寒、抗旱、抗病能力。因此,土壤中钾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作物产量。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化,土壤钾素供应及钾肥肥效也发生了变化。 1 土壤中钾素变化情况及现状 根据新河县农业局化验结果,1984年,全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17毫克/千克,按全国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土壤中可提取态钛含量与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壤中可提取态钛含量(0.02mol/L EDTA+0.5%NH#-4Cl为提取剂)为0-7.0ppm,平均为0.86ppm(以钛计算)。74%的标本低于1ppm,低于0.5ppm的占52%。我国土壤中可提取态钛含量总趋势为东北地区土壤含量高于南方土壤,华北地区及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土壤含量最低。土壤中可提取态钛含量受到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条件(pH、有机质含量)以及耕作熟化过程的影响。一般为玄武岩、页岩发育的土壤可提取态钛含量高于花岗岩、砂岩、浅海相沉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高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耕作熟化的水稻土大于旱作土壤;森林土壤高于农田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