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旱地玉米(高粱)少免耕整秸秆半覆盖节水增产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西农业科学》1991,(4):1-4
经两年多点试验,旱地玉米(高梁)少免耕整秸秆半覆盖耕作栽培技术,可使玉米(高粱)全生育期0—5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增加1.5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15公斤/毫米,产量增加17%,生产费用降低50元/亩,且具有显著的改土培肥效应。本文论述了这项技术的技术内容、应用原理、技术经济效果和适宜推广范围。 相似文献
2.
3.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覆盖田化学除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90年和1992年田间试验基础上,提出了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覆盖田适用的、经济有效的化学除草技术,除草效果达98%以上,比人工除草提高9个百分点,每亩除草成本降低7.7~9.3元,除草经济效益提高46.5%~48.1%。 相似文献
4.
5.
旱地玉米免耕秸秆覆盖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年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玉米免耕秸秆覆盖适宜的覆盖量为500~800kg/亩;在亩产300~500kg的地块,其秸秆量就是适宜的覆盖量。 相似文献
6.
<正>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技术”是全国农业节水大面积推广项目。专家认证,采用本项技术,比常规耕作玉米每公顷(1公顷=15亩)增加绝对产量750~1500公斤,产投比翻为2:1。 本技术的特点是:周年秸秆覆盖,播前为全覆盖,播后为半覆盖。秋季不耕翻地、不耙地,春季不顶凌耙地、不耕翻地,玉米生长季不中耕。具体做法是: 1 覆盖形式 1.1 收获玉米后,不耕地灭茬,将玉米秸秆顺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覆盖土壤养分、结构和生物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4年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整秸秆半覆盖可增加表层土壤有机质积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徽生物量也相应增加,从而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旱地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0年和1991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免耕条件下,每亩整秸秆覆盖500~1000kg 均有增产作用,随着秸秆覆盖量增加,土壤蓄水和玉米产量均有增长趋势。但从增产效果和生产实际的可行性看以每亩覆盖500kg 为宜。 相似文献
9.
《农学学报》2015,(8):48-51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方法,研究免耕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均呈增加趋势,0%、30%、60%、100%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垄作处理,平均增幅0.99%~3.77%,其中以100%秸秆覆盖处理保水效果最佳;秸秆覆盖后,免耕大豆在前期表层土壤水分富集现象显著,不同秸秆覆盖处理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播种至出苗期分别较常规垄作处理增加4.81%~9.43%。因此,秸秆覆盖地表还田应因地而异,干旱区适宜,而低湿易涝区则不适宜应用秸秆覆盖地表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城固县马铃薯免耕栽培玉米秸秆整株覆盖不同用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5)
城固县马铃薯免耕栽培玉米秸秆整株覆盖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免耕栽培玉米秸秆整株覆盖适宜用量为6~12 t/hm2,最佳用量为12 t/hm2,其株高、单株结薯个数、单株商品薯个数、最大单个薯块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均优于露地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