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23年生杂种子代测定林63个家系径生长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正反交在生长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在径生长量上要比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组大.落叶松种间生长量也存在差异,径生长由慢到快依次为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  相似文献   

2.
日本落叶松属世界公认的广适性建生用材树种。我国的东北地区有部分分布。自1979年开始我国在中国林科院马常耕研究员的带领下,展开了长达12a的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研究,在全国布设了12个省区、23个县的研究试点,研究包括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华日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欧洲落叶松和波氏落叶松7个物种,各物种3-10个的产地种源。研究的突出成果就是:日本落叶松是适应最广、生长潜力最大的一种落叶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吕梁山林区引种日本落叶松林分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为合理经营该地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依据,对吕梁山林区引种30年的日本落叶松进行了样地调查及树干解析,并以华北落叶松为对照,建立起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模型,分析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同林龄下日本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比华北落叶松大。(2)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在吕梁山区的初始间伐期应在第10年左右。(3)日本落叶松的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13~14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7年。(4)日本落叶松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约在7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9年。(5)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还处于材积生长期,没有到达数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对引种在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上庄油松种子园31年生落叶松种和种源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不同落叶松种源间胸径、树高生长差异显著。用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代表不同落叶松种源综合生长因子,大于平均生长指标的种源有11个,从大到小分别为辽宁草河口日本落叶松、辽宁本溪日本落叶松、山西宁武华北落叶松、辽宁清源日本落叶松、河北宽城华北落叶松、河北丰宁华北落叶松、内蒙巴林华北落叶松、山西沁源华北落叶松、辽宁铁岭日本落叶松、山西文水华北落叶松和陕西横山华北落叶松。用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代表不同落叶松种综合生长因子,日本落叶松生长指标最大,为5 355.98.通过对31年生落叶松不同种的引种试验,以日本落叶松在上庄油松种子园生长表现最好,其次为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我国引种生产造林已有60多年历史,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延寿县北安林场首次引进日本落叶松,通过播种育苗和造林的实践证明,日本落叶松适合本地区栽植,生长表现和抗逆性较好。引进日本落叶松对本地区增加针叶树种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森林经营质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增加地域经济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对解决日本落叶松种子供需矛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日本落叶松的地理分布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我国引种已有70余年的历史,于1932年引入辽宁省,主要分布于长大线以东的辽宁东部山区,包括抚顺、本溪全部,以及丹东、铁岭大部地区。黑龙江、吉林东部,山东烟台、青岛,河南、湖北也有引种。我省日伪时期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现存有十几万亩,已成为我国日本落叶松主要人工林区和种子产  相似文献   

7.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松科Pinaceae Lindl.落叶松属Larix Mill。为落叶针叶乔木,高达30 m。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1909年前后引入山东。目前我国已在很多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是适应范围最广,生长潜力最大的一种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用材林速生树种之...  相似文献   

8.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宿以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原产日本本州岛,在世界范围内引种有近150年的历史,并已证明是北半球有巨大生产潜力的世界性用材树种[1]。我国最早引种日本落叶松是在1884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我国日本落叶松的病虫害研究进行了概述,列举了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以及近年来研究的相应防治方法。旨在为进一步制定日本落叶松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引种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 ( Larix kaempferi)原产地日本 ,落叶乔木 ,高达 35m,胸径 1 m,适应范围广 ,前期生长较快 ,抗病性较强 ,在我国引种栽培已有 88年历史。日本落叶松的天然分布区为北纬 35°2 0′~ 38°1 0′。东经约为1 36°4 5′~ 1 40°30′的范围内 ,垂直分布于海拔高 90 0~ 31 0 0 m之间。日本落叶松是喜光树种 ,根系较浅 ,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 ,在年平均气候 2 .5~ 1 2℃ ,年降水量 50 0~1 40 0 mm的气候下都能生长。日本落叶松较华北落叶松有萌动迟、封顶及落叶晚、生长期的顶端优势强等特性 ,是良好的建筑材料。根据日本落叶松的生物…  相似文献   

11.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重茬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孙翠玲郭玉文郭泉水关键词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重茬地力衰退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Lamb.)Car.)生长快,适应性强,是北方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我国落叶松人工林栽培面积已达...  相似文献   

12.
柴兵 《防护林科技》2015,(3):20-21,27
以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铝处理下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耐性差异,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的耐铝性表现在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干质量方面差异显著,铝胁迫抑制落叶松植株的生长,日本落叶松受到的影响明显小于华北落叶松;铝胁迫影响落叶松根系的吸收能力,日本落叶松在同等条件下受到铝的影响小于华北落叶松。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自然条件下感染松材线虫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18年辽宁抚顺市出现枯死现象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和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取样调查,通过显微镜形态学鉴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确定3种落叶松体内均含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由此确定松材线虫在我国自然条件下侵染落叶松。这是我国关于落叶松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利用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原产地日本本州、我国南方早期引种成功之湖北长岭岗林场适生区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川东地区巫山山脉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了研究地区引种发展日本落叶松的适宜海拔范围在1300~2000m之间,最适区域为海拔1600~1700m.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当前我国造纸原料市场和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木材的纸浆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纸浆材林的经营措施,进行了应用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6.
北京林业大学陈有民教授和其研究生张德舜在河北雾灵山海拔1700米处发现一个华北落叶松新变种,经鉴定,定名为垂枝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 ver.pendula D.S.Zhang et.Y.M.Chen,var,nov)。该变种与原种主要区别为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择适应我国中北亚热带高山区的适生树种,找到现实可用的生产力高的日本落叶松采种区。1983年3月,采用日本、华北、长白、西伯利亚、欧洲、波氏和西藏7种落叶松的33个种源,开展了落叶松种和种源试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除日本落叶松以外的其它6种落叶松均不适宜本地区条件而不适宜生产规模造林;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间生长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吉林次生种源普遍优于辽宁种源;按生长量排序为:吉林柳河、吉林东丰、吉林安图、辽宁庄河、辽宁本溪、辽宁铁岭、辽宁桓仁、辽宁西丰、辽宁清源。  相似文献   

18.
日本落叶松(Carix kaempferi sargent)是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针叶树。具有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树干通直高大、树形美观、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绿化荒中的优良树种。1972年中日建交后,为了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日本国赠送给我国一批日本落叶松幼苗。敬爱的周总理曾亲自批准在西安栽培。其中80株定植在长安县南五台塔寺沟。1973年日本赠送给我国的日本落叶松种子,于当年7月中旬播种,经精心培育,获苗123株。1976年定植,成活率高达97.6%。1976年西安市友好代表团访日时,奈良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森林经营角度阐述了日本落叶松商品林的经营特点,系统提出不同经营目标的定向培育技术措施,同时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更新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用于指导日本落叶松商品林的定向培育,为今后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商品林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的生态特点及引种到我国各地的生长情况分析,作者认为日本落叶松引种不应只限于东北地区,应将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作为主要引种地区,使之这一带成为我国造纸材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