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填料是工业冷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冷却塔效率、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追溯了冷却塔填料的应用种类及结构,重点介绍了新型竹材填料的应用现状、竹材在冷却塔中应用的优势以及竹材填料的新型优化结构,探讨了重组竹材与小径级竹材在冷却塔中应用的可行性;对竹材填料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提高竹材填料的机械化程度;对竹材进行适当的物理或化学预处理,提高竹材填料的耐久性;合理开发其他优质竹质板材作为填料原材料。  相似文献   

2.
毛竹填料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试验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比较毛竹制成的生物填料与普通塑料填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发现:生物填料在挂膜速度和挂膜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5% ~ 8%.  相似文献   

3.
童汉星 《林业科技》1995,20(4):44-45
膨润土作人造板胶粘剂填料初试童汉星(福建省武平县胶合板厂)在人造板生产中,填料是胶粘剂的重要组成之一.在胶粘剂中适当添加填料。不仅可以减少胶液用量,降低用胶成本,而且能够改善胶粘剂的性能.目前,胶粘剂常用的填料有面粉。豆粉、木粉、树皮粉等。用无机矿物...  相似文献   

4.
PRT填料为改性膨润土。在胶合板胶粘剂中加入15~20%的PRT填料,可生产出完全符合标准的胶合板,每立方米胶合板降低生产成本30~50元,且降低了游离醛、酚的释放量,并具有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晶 《国外林业》1996,26(4):39-39,65
  相似文献   

6.
以聚丙烯无纺布为膜组件,分别向浸渍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入硬质/软质悬浮填料处理人工污水。通过分析测定了MBR中污泥混合液以及膜组件上污泥溶液的EPSs、EPSB变化,考察了软质、硬质悬浮填料对MBR中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BR中污泥混合液的EPS,膜组件表面污泥的EPSS、EPSB以及EPS,添加硬质填料的MBR—A均高于添加软质填料MBR—B。软质悬浮填料控制MBR膜污染的效果好于硬质悬浮填料。  相似文献   

7.
以聚丙烯无纺布为膜组件,分别向浸渍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入硬质/软质悬浮填料处理人工污水。通过分析测定了MBR中污泥混合液以及膜组件上污泥溶液的EPSs、EPSB变化,考察了软质、硬质悬浮填料对MBR中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BR中污泥混合液的EPS,膜组件表面污泥的EPSS、EPSB以及EPS,添加硬质填料的MBR-A均高于添加软质填料MBR-B。软质悬浮填料控制MBR膜污染的效果好于硬质悬浮填料。  相似文献   

8.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工程结构用软木伸缩缝填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针对电厂冷却塔领域的能源成本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系统分析了新兴竹格淋水填料的节能效率及对环境影响等特性,并与市场占有率最高的PVC填料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竹格填料的阻力性能优于PVC填料,而热力性能较差;在6个月实际应用试验中,使用竹格填料的电厂,比使用PVC填料节约529.2 t标煤;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显示,PVC填料的能源需求总量(CED)为3 420 MJ,竹格填料的能源需求总量仅为561 MJ,比PVC填料减少6倍;从环境影响指数(BEES)看,PVC填料替换为竹格填料后,各主要影响指标降低了1.5~10.5倍不等。结果表明,竹格填料是替换PVC填料的良好选择,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以热塑性塑料作为粘结剂 ,制作高含量填料木质塑料板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以提高人造板生产原料的利用率和利用范围 ,同时因填加一种热塑性塑料原料 ,使其不仅具有生态洁净、无毒 ,而且该种板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尤其具有较高的耐水和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林业部1987年赴菲竹子考察组的业务总结。菲已知竹种有11属55种,其中36种是直立型的,19种是攀援型的。8种竹种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茨竹(Bambusa blumeana)分布最广,用途最大,是菲律宾最重要竹种。全菲竹林面积不清,估计直立型竹子面积在2万公顷以上。菲律宾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地形复杂,使丛生型、散生型、混生型竹种都有合适的生长区域,但热带型的丛生竹占主要地位。菲对发展人工竹林较为重视,采用的竹子繁殖方法包括种子育苗、鞭移栽、竹兜移栽、秆插、枝插、高压和平埋等等,裸根或带容器栽植,管理比较粗放。菲竹子主要用于渔业、香蕉业、建筑业、家具和手工业、船和筏。菲竹沙发和竹乐器精致,是菲竹子利用的一个特色。竹子改形技术较为成熟,竹子防蛀防腐较为重视。菲律宾竹子研究发展较快,有一批项目包括FAO资助项目正在研究。本文最后提出了几个值得借鉴的开发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彰武松无性系早期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彰武松早期生长特性,对彰武松优树和优良型樟子松进行嫁接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彰武松树高生长量显著地高于优良类型樟子松,1995~1997年3年彰武松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是优良类型樟子松的1566%;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年份,彰武松的树高生长量也有显著差异;通过对早期生长的彰武松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反映出彰武松比樟子松更抗旱。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轮系分析的系统化方法。这种方法以轮系组成机构符号为基础,直接构造出轮系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处理。它不仅能处理各种不同轮系的分析问题,还能将同一轮系不同分析问题(如运动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和功率问题)的求解一体化、程序化,可作为轮系CAD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泡桐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1-8年生兰考泡桐生物量的研究,揭示了各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变化规律;泡桐各器官生物量与(-/D1.3^2H)有密切相关关系;树干生物量向上呈递减趋势;在中、幼龄阶段、细枝所占的比例较大,其次为中枝、大枝,6-7年以后大枝最重,其次为中枝、小枝;在树根生物量中,根桩所占的比例最大(40%-60%),各级根系生物量随树龄而异,树龄增加,较粗的根占的比例增大,而直长4cm以下的根呈减小趋势,全株各器官生物量3年生前顺序为:根>干>叶>枝;3年生后为:干>枝>根>叶>花>果。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热磨条件下(蒸汽压力为0.4、0.6、0.8、1.0MPa,磨盘转数为2 500r/min和3 000r/min),将麦秸原料分离成纤维,并试制了相应的麦秸中密度纤维板,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热磨条件对麦秸中密度纤维板的内结合强度、弯曲性能、吸水性能、表面硬度和边部握螺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热磨条件下分离得到的麦秸纤维形态存在差异,纤维的强度和形态对麦秸中密度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当蒸汽压力为0.8MPa,磨盘转数为3 000r/min,麦秸中密度纤维板的各项性能得刮改善。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北部中山幼林地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张小泉  毕树峰 《林业科学》1994,30(3):193-200
以太行山北部山西五台山中山地区幼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阳坡、阴坡和半阳坡三种代表性立地上,从土壤水势、水容量等持水特性和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角度,并结合树木抗旱性和生长,研究了该地区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及其与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有效水范围为-0.3--20bar,正常生长水在-0.3--3bar,轻胁迫水-3--10bar,中胁迫水为-10--20bar;土壤持水特性和有效水范围以阳坡最小,半阳坡最大;土壤自然含水率和有效水含量随降水而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阴坡全年土壤含水率高,有效水充足,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半阳坡和阳坡土壤含水率低,有效水较少,林木易于受旱,需选择抗旱树种,采取抗旱造林措施;整地可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是抗旱造林和促进幼林生长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阔叶红松林8个主要组成树种为研究对象,根据水分和热量是决定植物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的原理,应用干燥度和≥10℃的年积温建立了树木生长水热指数;设在最佳环境条件下树木的生长与叶量成正比,与本身大小成反比,推导出树木最优生长模型。然后,应用该水热指数和生长模型模拟了不同水热条件下树木的最优生长过程,揭示了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的生长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可用于划分树种地理分布区质量等级和评价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松香酰谷氨酸的合成及表面活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松香酸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松香酰氯,收率85%以上。松香酰氯与谷氨酸钠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松香酰谷氨酸,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合成条件为:松香酰氯与谷氨酸摩经为1:0.8,反应温度25-30℃,PH7-8,反应时间2.5h,以丙酮与水体积比1:1为混合溶剂,收率84%,并对松香酰谷氨酸双钠的表面活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9.
Simulation modeling of perennial crops has immense potential for generating information for plantation managers. We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Crop-coconut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oconut (Cocos nucifera L.) growing in divers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s.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generic crop model InfoCrop that simulates various annual crop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The InfoCrop-coconut model was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with data compiled from published studies comprising many physiological, agronomical and nutritional experiments conducted between 1978 and 2005 in diverse geographic locations throughout India. The treatments included various water and nutrient regimes and varieties of coconut. Time to first flowering varied between 4 and 6 years, leaf production varied from 8 to 15 leaves year(-1) and nut yield ranged from 3000 to 27,000 nuts ha(-1) year(-1). The genetic coefficients used for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were generated from field experiments conducted during 1995-2005. Model efficiency and validation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Simulated trends in phenological development, total dry mass and its partitioning, and nut yield agreed closely with observed values, although a 15% error was observed in a few cases. Considering that field measurements have an experimental error of 10-15% and wide variation existed within treatments, the model adequately simulated the effects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agro-climatic conditions over short periods. For a range of agro-climatic zones, simulated potential yields varied from 26 to 30 Mg ha(-1) year(-1) and potential annual dry mass production varied from 52 to 62 Mg ha(-1), depending on environment. We conclude that InfoCrop-coconut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agronomic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aid coconut crop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0.
日本落叶松在山西太行山南段平顺山地引种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荣  韩有志 《林业科学》1993,29(2):165-171
一、生态条件的比较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是速生的针叶树种之一。原产地仅局限于日本本州岛的中央高地和关东山地,分布区很狭窄,介于东径136°45′-140°30′,北纬35°08′-38°05′,海拔高1300-2680(1000-2800)m,呈星散分布。较大面积的天然纯林和针叶树种混交林分布在高达3000m的飞(?)山、木曾山、赤石山脉和御岳山及关东山地的富士山、天守山、八岳、浅间山一带的火山坡地。这一地带总的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比大陆同纬度温和,夏季生长期多雨,相对湿度大。但由于日本落叶松的原产地处于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地带的高海拔山区,为内陆性气候,雨量较沿海为少;特别是山地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