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十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一直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鱼类的脑垂体(PG)这类催情剂,但随着淡水养鱼事业的发展,需要量越来越大,因此,其来源较为困难;同时,其杂质含量也较高,给亲鱼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用人工合成的LRH,在家鱼催情产卵上获得成功,为家鱼人工繁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催情剂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1975,(4):5-7
在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1974年5月,我们在长江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用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以背肌及体腔注射法催产家鱼获得成功。但催产所用的剂量却比哺乳动物的剂量高数百倍,甚至上千倍。LRH系实验室合成,价格较贵,所以要将LRH作为一种新催情剂应用于家鱼催产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3.
自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在我国首创成功以来生产上习惯用鲤鱼脑垂体和人类绒毛膜促进性腺激素(HCG)来催产家鱼。随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鱼苗生产大幅度增长。逐渐出现垂体和HCG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1975年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和有关单位在人工合成了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之后,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6,(3):9-12
从1958年开始,我国用鲤鱼脑垂体(P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家鱼,先后获得成功,并迅速推广应用于生产,逐渐改变了我国一千多年来靠江河捞苗的局面。随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家鱼人工繁殖在全国进一步普及,鱼苗产量大幅度增长。伴随生产的需要,逐渐出现了PG和HCG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生产上迫切希望寻求一种新的鱼用催情剂,以代替或补充上述两类催情剂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在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1974年5月,我们在长江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用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以背肌及体腔注射法催产家鱼获得成功。但催产所用的剂量却比哺乳动物的剂量高数百倍,甚至上千倍。LRH系实验室合成,价格较贵,所以要将LRH作为一种新催情剂应用于家鱼催产尚有一段距离。 LRH是直接作用于脑垂体,使垂体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中应用LRH—A促使亲鱼性腺发育,达到提早成熟方面有过一些报道。我们在今年生产实践中参阅有关资料也做了一些试验,证实LRH—A能促使亲鱼性腺提早成熟。现将实例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家鱼人工繁殖始于一九五八年,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四年,用来作为催产剂的药物有两种:一是鲤鱼(包括家鱼)垂体(以下简称PG);一是从孕妇尿中提取的绒毛膜促性脲激素(以下简称HCG)。在垂体促性腺激素中致使排卵的有效成分是促黄体生成激素(LH),亦有认为还存在促卵泡成熟激素(FSH),而HCG的生理功能与LH很为接近。一九七四年,上海生化所等单位成功地人工合成了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8-14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以一些水产养殖场为基地,在生产第一线与渔工老师傅们一道,在1976年家鱼人工繁殖的催产季节中,通过反复的实践,对应用LRH类似物提高家鱼催产效果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省一些鱼种场(站)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对草、鲢、鳙鱼进行了一年二次催产,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就生产过程中碰到的若干具体问题作如下讨论。1.一年两次繁殖的条件。第一次人工繁殖后的亲鱼(包括顺产和不顺产的)必须经过一段较为认真的产后培  相似文献   

10.
自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以来,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随之而来的是鱼苗需要量逐年增加,同时出现了催产用的鱼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供不应求及注射HCG后的副作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研制成一种高效鱼用催产剂LRH—A,并在草鱼、鲂鱼等催产上获得成功,但对鲢、鳙鱼的催产效果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1973,(5):17-18
我库近两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的实际生产中逐步提高三率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家鱼人工繁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笔者近几年带学生到一些渔场进行家孵实习,在实习期间发现:由于传统习惯影响、生产条件限制或人为因素等原因,各渔场在家鱼人工繁殖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渔场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给渔业生产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我们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帮助下,同革命科研人员一起,并肩战斗,发扬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革命精神,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试制成功家鱼人工繁殖的高效催产剂——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的类似物,经过鉴定,效果良好。这是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又一伟大胜利,是专业科技人员同工农相结合、开门办科研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4.
《淡水渔业》1977,(11):12-16,18
在家鱼人工繁殖的生产实践上,多年来使用垂体或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催产。目前已用的这些催产剂除了供不应求的问题之外,尚发现这些大分子量的异种蛋白激素长期使用,使鱼类出现了对垂体或HCG的免疫反应。为了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新合成了一种LRH类似物激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省一些鱼种场(站)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对草、鲢、鳙鱼进行了一年二次催产,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就生产过程中碰到的若干具体问题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鱼类养殖业自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大发展。苗种生产的加强和重视,为充分利用各类自然水体、强化养鱼生产措施,建立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经济结构等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家鱼人工繁殖过去一直沿用的鲤鱼脑垂体,因来源困难,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于是各种新的催产药物相继问世,先后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一A),以及林浩然教授研制的高效新型鱼类催产合剂。这些药物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总的说来,效果好,使用方一便,费用也少,可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但各种药物具有不同的药性,如何掌握使  相似文献   

17.
《淡水渔业》1973,(12):19-2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近几年来,家鱼人工繁殖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但根据家鱼产卵习性和生产情况,一般集中在春季进行。随着水产生产的发展,力实现成鱼稳产高产,轮放轮捕,必须饲养足够数量大规格鱼种。我们遵照毛主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导,大胆革新,突破家鱼产卵习性,适应生产的需要,我场今年在秋季进行家鱼人工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18.
亲鱼是鱼苗生产之本。一尾优良的亲鱼至少需要4-7年的精心选育。因此,培育和护理好亲鱼,延长其使用年限,防止催情后死亡,是家鱼人工繁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家鱼人工繁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亲鱼催产后死亡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19.
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结束了依赖天然鱼苗养鱼的被动局面,开辟了淡水养鱼的新纪元。近30年来,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已广泛普及,而且有了很大提高。但到目前为止,鱼苗产量仍然低而不稳,供不应求。因此,继续进行家鱼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的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提高鱼苗产量,促进淡水养鱼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就家鱼人工催产的某些技术问题谈几点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温差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的巧妙运用水温差处处存在,如肥、瘦水水温差,表、底层水温差,室内、外水温差。在生产中如能巧妙运用,能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现就介绍几年来笔者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巧用水温差的几点经验。一、巧用肥、瘦水水温差,提早繁殖季节本地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