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涛 《中国农垦》2003,(2):34-34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农家育雏,很少注意育雏的保温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雏鸡进育雏舍后,往往不及时进行鸡新城疫的基础和加强免疫,法氏囊、鸡痘疫苗接种也不及时。雏鸡白痢杆菌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农村育雏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2.
一、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村养鸡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兰望 《农村新技术》2005,(11):24-24
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  相似文献   

4.
<正>一、掌握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温度对提高肉鸡育雏成活率极为重要。刚出壳的雏鸡体温自控能力差,因此,必须掌握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育雏舍温度过高,雏鸡容易脱水;温度过低,雏鸡易挤压而导致死亡。育雏舍湿度过高,有利于微生物及寄生虫卵的存活;湿度过低,则舍内尘灰飞扬,雏鸡易患呼吸道疾病。二、及时饮水和开食雏鸡进舍3小时后应让其自由饮水。水的温度应和舍内温度接近。第1次应在饮水中加葡萄糖粉和适量水溶性维生素,以后可在饮水中加入少许抗生素。初次饮水3小时后  相似文献   

5.
<正>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温度是影响育雏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度过高,雏鸡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二、密度过大,相互挤压育雏期鸡群密度过大,会造成料槽和饮水器具相对减少,饲具放置位置不当、环境突变  相似文献   

6.
养鸡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雏鸡到达前,应预温鸡舍,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开始培养苗鸡阶段以35℃为宜,从第二周开始每周降低2℃~3℃,  相似文献   

7.
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 按日龄要求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 按日龄要求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养鸡多采用散养的形式。这种传统饲养方法所饲养的鸡成活率普遍低于笼养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饲养管理方面1.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雏鸡出壳后,由于绒毛稀短,抗寒能力差,所以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成活的首要条件。温度过高,雏鸡体热和水分散热  相似文献   

10.
胡昌辉 《当代农业》2001,(10):27-28
温度:育雏舍应在接雏前2-3天预温。育雏第1天舍温控制在33-36℃,以后每周下降1-2℃,直到降至自然温度。保温的要求,一是看鸡调温:如果雏鸡缩颈藏头、拥挤扎堆,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雏鸡张翅喘气、饮水频繁,说明温度偏高;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布均匀、采食正常。二是看天调温,即白天温度低、夜间温度高,晴天温度低、阴雨天温度高。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雏鸡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中,只有先保证雏鸡的成活率,才能达到理想的养鸡效果。要想有个成功的育雏效果,必须保证育雏的环境,供给营养平衡的饲料,严格执行防疫和疾病防治措施,才能减少雏鸡死亡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控制好温度湿度,注意通风换气 温度偏低,雏鸡较长时间内难以维持体温平衡;温度过高,加大了雏鸡的患病机率,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从事养殖生产实践和学习,总结归纳养鸡中育雏失败的几种原因,供养殖户参考。1育雏第一周死亡率高的原因1.1细菌病感染大多是由种鸡垂直传染或种蛋保管、运输及孵化过程中卫生管理上的失误而引起的。1.2环境管理因素第一周的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温度过低鸡群扎堆,部分雏鸡被挤压窒息死亡。温度过高鸡群饮水量增加,腹泻得病。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15,(3)
<正>1.温度关温度是蛋鸡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雏鸡对外界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实际生产中,由于管理方式,供热方式和养育密度不同,所需的育雏温度也稍有差别。掌握育雏温度的原则是幼雏宜高,大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如,散布均匀,采食正常;温度偏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不断饮水;温度偏低时,雏鸡趋近热源相互聚拢,不断尖叫。常规的育雏温度为:1周龄31~30℃,2周龄30~27℃,3周  相似文献   

14.
早春季节,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低,如果育雏温度过低,雏鸡互相挤压取暖,容易受凉而引起拉稀或产生呼吸道疾病,甚至密集成堆,影响采食和活动,使以后的生长发育不良,有时会挤压踩踏,造成伤残,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因此,早春育雏一定要重视雏鸡的保温工作。  相似文献   

15.
育雏温度过低或不稳定对雏鸡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育雏温度过低或不稳定对雏鸡的危害、出现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一、育雏阶段 1.温度要适宜育雏温度总的要求是初期高,后期低,小群高,大群低,夜间高,白天低;升降温要平稳,切忌忽高忽低,平面育雏第1周控制在31~33℃,以后每周降低2℃直至脱温. 2.湿度要适度育雏室内过于干燥,致使雏鸡体内剩余的卵黄吸收不良;过于潮湿,会使雏鸡拉稀,羽毛生长缓慢.因此,10天内湿度宜保持在60%~70%.  相似文献   

17.
李月 《农家参谋》2014,(5):25-25
春季是育雏的黄金季节,但由于早春温度低,气温多变,雏鸡易缺氧,特别是3月龄内的雏鸡,更容易缺氧而死亡,为此,这一时期育雏管理要精心。  相似文献   

18.
1.育雏保温 育雏成败的关键在于合理的保温。特别是冬春季节,如果育雏温度过低,容易受凉引起白痢或发生呼吸道病等;而且雏鸡密集成堆,影响采食和活动,容易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有时会引起挤压踩踏,造成伤残。严重时还会因冷应激打堆而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9.
雏鸡刚出壳后,身上绒毛稀少,抗寒能力极差。由于雏鸡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健全,新陈代谢旺盛、采食量少,自身热能不能维持生理热的需要,因此保持育雏室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是育雏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1温度、湿度和光照1.1温度育雏必须搞好人工保温工作,温度的高低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育雏温度要的基本原则:初期温度宜高,弱雏的温度应稍高;小群饲养比大群饲养高夜间比白天高  相似文献   

20.
山鸡春季育雏的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季是一年中育雏最好的季节,雏鸡生长发育快,但由于春季温度低、气候多变,雏鸡易患病死亡。为使雏鸡长得快、成活率高,饲养管理一定要把好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