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江苏省稻作区水资源、土壤、气候的特点 ,选择浅湿灌溉、浅湿调控灌溉、控制灌溉、水稻旱作灌溉等 4种技术因地制宜进行推广。在灌溉过程中 ,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形成了江苏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模式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丰富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水稻灌溉方法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并将水稻节水灌溉分为三类,即浅水灌溉、浅湿灌溉、湿润灌溉;同时详细分析了水稻节水灌溉模式和技术要点,给出了各生育期田间水分控制指标。这些灌溉方法在江苏省较大面积上推广,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产、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水稻浅湿间歇灌溉适宜间歇天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贞  许浒 《灌溉排水》2002,21(4):60-62
通过对水稻浅湿间歇灌溉适宜间歇天数的试验研究,得出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成熟期的适宜间歇天数分别为6-8d、2-4d、3-6d和3-6d,综合节水率为18.2%,增产率为10.1%。这一成果对水稻浅湿间歇灌溉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系统工程 搞好节水灌溉罗中(广西玉林地区推广水稻科灌技术领导小组玉林市542500)关键词系统工程,科灌,节水1992年和1993年,玉林地区实施广西水电厅与广西科委联合下达的《千万亩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开发》项目,全地区推广水稻“薄、浅、湿、晒”节...  相似文献   

5.
水稻节水灌溉与雨水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降水、调水、弃水以及水稻节水灌溉的分析,论述了充分利用降雨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通过水稻“浅、湿、控”节水灌溉技术试验推广,结合普通淹灌的对比试验,揭示出水稻节水灌溉是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类似地区的节水农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内蒙古东北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适宜性,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当地水稻常规淹灌、"浅晒浅湿"和"浅晒湿干"3种灌溉方式对水稻生理指标以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浅晒浅湿"和"浅晒湿干"2种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均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水稻茎秆单壁厚度;2种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水稻的穗数、产量均比常规灌溉高,单位面积穗数分别提高了16.9穗和23.3穗;产量比对照分别高出3.7%和5.9%。2种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节水增产效益,为推广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结合福建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实际,指出“浅、蓄、晒、湿”是符合目前福建省水稻节水灌溉实际情况的一种较理想的灌溉模式,给出了相应的具体做法,并以福建省仙游县官杜陂灌区的水稻节水灌溉定额计算为例,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水稻浅湿间歇灌溉适宜间歇天数的试验研究 ,得出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成熟期的适宜间歇天数分别为 6~ 8d、2~ 4 d、3~ 6 d和 3~ 6 d,综合节水率为 1 8.2 % ,增产率为 1 0 .1 %。这一成果对水稻浅湿间歇灌溉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对水资源紧缺对水稻生产的威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水稻科技工作者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或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缺少系统地比较以及根据不同区域实际田间情况进行节水效果的评价梳理.本文采用文献数据分析的方法,综述了几种常见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模式,比较了不同技术模式在节水和增产效果上的差异及其优、缺点.结果表明,"浅湿晒灌溉"的增产效果较好,但对田块的要求较高,并且难以确定灌溉定额;"间歇灌溉"的节水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推广性差;"控制灌溉"能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但没有统一的灌水指标;"适雨灌溉"节水效果较好,但增产效果一般;"滴灌"能提高水肥利用率,但可能会导致产量降低.综合来看,"滴灌"和"控制灌溉"适合在北方稻区推广,"蓄雨型灌溉"技术具有较大的节水和增产潜力,适合在南方稻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比较3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寒地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节水量、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株高变化差异逐渐增大,抽穗后差异减缓,分蘖消长基本相同,干物质积累呈湿润灌溉A浅湿灌溉B淹水灌溉C。湿润灌溉与浅湿灌溉每平方米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比淹水灌溉高,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3%、6.7%。灌溉水分生产效率以湿润灌溉最高,浅湿灌溉次之,淹水灌溉最低。因此,湿润灌溉更有利于稻株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节水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陶长生  徐方 《灌溉排水》2000,19(4):68-71
节水高产的浅湿灌溉技术较适合苏南太湖地区的水稻生产。试验选用苏南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代表性的粘土和重壤土作试验载体,系统地探讨了浅湿灌溉对水稻生理、生态及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水稻平均比浅水勤灌增产6.1%。经对降水利用率、稻田耗水量、灌水量测定,浅湿灌溉比浅水勤灌分别增加14.6%和减少19.2%和30%,收到了节水高产的效果。对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水率对应关系的测定,得出,稻田落干时地下水埋深以30cm为宜(烤田期除外)。在此范围内,地下水埋深每下降10cm,土壤含水率下降1%~5%。据此大田试验,得出了水稻撮优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2.
节水高产的浅湿灌溉技术较适合南太湖地区的水稻生产。试验选用苏南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代表性的粘土和重壤土作试验载体 ,系统地探讨了浅湿灌溉对水稻生理、生态及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稻平均比浅水勤灌增产 6.1 %。经对降水利用率、稻田耗水量、灌水量测定 ,浅湿灌溉比浅水勤灌分别增加 1 4 .6%和减少 1 9.2 %和 30 % ,收到了节水高产的效果。对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水率对应关系的测定 ,得出 ,稻田落干时地下水埋深以 30 cm为宜 (烤田期除外 )。在此范围内 ,地下水埋深每下降 1 0 cm,土壤含水率下降 1 %~ 5%。据此大田试验 ,得出了水稻的最优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水稻浅湿节水灌溉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山属粘壤土水网区域 ,在水稻灌溉方面 ,多数管水员凭借传统意识进行灌水 ,造成了淹灌、漫灌、深灌 ,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针对上述情况 ,进行了以地下水埋深为灌水指标的水稻浅湿节水灌溉模式的探讨 ,通过试验初步提出了水稻节水浅湿灌溉模式。该模式既节水又提高产量。在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的同时探讨了水稻根系密集层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埋深关系 ,提出了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14.
推广水稻节水灌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资源贫乏,干旱程度加重,水田面积增长,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及节水灌溉的巨大效益,必须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介绍了普通旱育移植和水稻超稀植栽培条件下的节水灌溉试验成果。同时,介绍了推广水稻节水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节水灌溉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我国北方灌溉水源相对匮乏,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尚未普及,因此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极其重要。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应用的特点及必要性,阐述了水稻不同生长期的灌溉制度及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提出了雨水灌溉栽培技术、调亏灌溉技术、地下灌溉技术、化学节水技术、无水层水稻的培育、秧苗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积雪融水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等措施。结果表明,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稻的生存能力,节约了水资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贵州省属典型工程性缺水的特点,在贵州山区对水稻进行了"科灌"("浅、薄、湿、晒"模式)、"科蓄"(蓄雨型节水灌溉模式)与常规灌溉方式的多组试验对比,最终前2者与后者相比水稻增产率分别为20%、17%,节水率为54%、59%,减少灌水次数为3次、5次。试验结果表明,"科蓄"灌溉方式比较符合贵州现状,是适合贵州省主要推广的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部地区水稻节水灌溉控水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在辽宁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设置了4种不同的节水灌溉控水指标进行试验,A为湿润灌溉,B和E分别为浅湿干Ⅰ和Ⅱ.对照CK为浅湿灌溉.结果表明:灌水下限指标对水稻株高的影响在插秧77后天呈显著水平,对分蘖的动态变化影响较小;土壤水吸力为250~400 kPa的灌水下限使水稻在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遭受水分亏缺,造成了...  相似文献   

18.
粮食水分生产率分析计算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收集、分析江苏省通州市1997~2003年粮食种植结构和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水分生产率的定义,选择小麦、水稻和玉米为典型作物,分别计算各自的水分生产率,再以种植面积为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全市粮食作物的水分生产率。计算成果展示了通州市近6年推广渠道防渗和水稻浅湿灌溉技术的成效,揭示了以小麦为突破口,综合运用灌溉节水、农业节水和管理节水三大措施,促进全市粮食水分生产率跨上新台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渍害稻田合理排灌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平原湖区渍害低产稻田的全理排灌模式,我们从1988-1990年连续三年采用了以明(沟)暗(沟、管)结合的排水方式和浅湿灌溉控制供水的灌溉方式进行治渍试验,本文对平原湖区渍害的低产田,田间排水系统的不同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在试区内推行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治渍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利部、国家科委在广西桂林联合召开全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经验交流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普及节水灌溉”的决策,交流水稻节水灌溉经验,在全国水稻种植区大力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节约农业用水,提高粮食产量。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全国各主要种植水稻省区水利厅(局)和科委的代表之外,我们还邀请了部分水利、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学者及新闻界的同志。就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主要讲以下几点:1一年来,节水灌溉普及推广工作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并决定“九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