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黎平,天柱和锦屏杉木种子园开展了花粉管理技术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子园的花粉飞散持续时间因各年份天然状况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每年的花粉飞散高峰期为2-4天。  相似文献   

2.
近3年内在樟子松种子园设了一个花粉观测点,对花粉密度飞散规律、花粉分布特点、受气象因子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粉高峰期为1日(19日),散粉盛期为高峰期前后各1日,日散粉密度最大值740粒/cm2。园内授粉有效高度内花粉量不足.仅为观测空间花粉量44.9%,而且分布不均,影响授粉率。主风方向种子园空间边缘花粉量低于中心20.1%。花粉密度与授粉率密切相。  相似文献   

3.
长白落叶松花期常常遇低温和霜冻,使雌雄花受冻,从而影响种子结实量。文章研究了不同低温对长白落叶松花粉生命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3~0℃是花粉的最佳保存温度;在相同低温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花粉生命力降低;撒粉前不同时期用低温处理对花粉生命力影响显著,愈靠近撒粉期的低温处理危害愈大;不同无性系在温度及储藏时间相同条件下,花粉的抗性不同。  相似文献   

4.
油松无性种子园花粉飞散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青山万家沟油松无性系种子园进行初步研究,对种子园花粉水平、垂直分布及其飞散规律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散粉盛期7-10d,花粉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9-15时,花粉浓度的空间变化在垂直方向以2米处最大,在水平方向上花粉分布不均匀,主要受风、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油松无性系种子园花粉密度与飞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松无性系种子园初果期,园内花粉密度随树龄的增加急剧增大。5月初开始散粉,散粉期一般持续15~20天。散粉期内早晨、下午花粉很少,晚上几乎收集不到花粉,一日内花粉密度的最大值在8~12时出现。散粉的适宜温度为12~15℃,相对湿度为50~70%。山坡上部花粉密度最大,下部密度最小。以距地面高1.5米处花粉密度最大,占43.3%,3米处次之,6.0米处最小,占18.7%。据观测,该种子园在散粉期内,多南风或偏南风,频率达60~80%,收集花粉总数占42~52.4%,故当地花期以主风向对花粉飞散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油松无性系种子园花量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松在嫁接后2—3年即开有雌花,雄花较雌花出现晚3—4年。雌、雄花量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10年生时雄花量急剧增多。不同无性系花量变异很大,花量最多的无性系为最少无性系的倍数:雌花可达40倍,雄花可达86.6倍。种子园的花粉量在9—12年生时每公顷为7.05—10.8公斤,远未达到自然授粉的需要量。9—12年生的种子园雌花在树冠外围从上到下均有分布,以树冠中部较多,而雄花约有80%集中在树冠下半部。这些调查结果为种子园的经营管理,特别为花粉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榆种子园内花粉飞散规律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榆种子园内花粉飞散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一天中花粉浓度的高峰值多出现在11~15时,最大浓度可达900~1000粒/cm2·h,夜间花粉飞散量较小;园内花粉的空间分布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不同方位花粉接收量与风频一致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内花粉散发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花粉散发受气候因子的影响很大;整个散粉期间日本落叶松花粉散发量呈现低-高-低的节律,每天花粉散发量呈极显著差异;散粉期间出现一个散粉高峰期,一般持续3~5 d,散粉高峰期间每天不同时间段的散粉量也呈现低-高-低的节律,散粉高峰时间段出现在8∶00~16:00,具体时间段受当日天气的影响,每天不同时间段内花粉散发量呈极显著差异;种子园内不同样点花粉散发量中,八方位花粉散发量及树冠内、中、外部花粉散发量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花粉分布都呈均匀分布型;种子园内不同垂直高度花粉散发量呈极显著差异,花粉分布呈集群分布型.  相似文献   

9.
油松种子园花粉密度的动态变化与种子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进入结实期的油松种子园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密度随结实年龄的增加大幅度上升,并具有大年、平年和小年之特点。进入撒粉期后花粉高密度很快达到峰值,随即大幅度下降,花粉高密度持续时间很短,低密度延续时间稍长。园内大区间、各区内采粉点间相同高度水平位置点花粉密度差异显著,不同高度水平位置点的高位点比低位点要小,同一高度处侧方的比水平方向的要低。球果出籽率是动态值,当种子产量为大年时,其前一半如花粉密度大,则一般大年的出籽率增高。但受花粉密度、气象、无性系结实特性、树体营养的综合影响。试验观察还表明,种子园结实初期,辅助授粉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把辅助授粉作为重要管理措施。花粉产量在无性系间有显著差异,有明显的高产和低产之分,高产无性系的花粉量与种子产量构成显著的负相关,是改建或重建种子园时,对亲本再选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油松种子园花粉密度的动态变化与种子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进入结实期的油松种子园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密度随结实年龄的增加大幅度上升.并具有大年、平年和小年之特点。进入撒粉期后花粉高密度很快达到峰值,随即大幅度下降,花粉高密度持续时间很短.低密度延续时间稍长。国内大区间、各区内采粉点间相同高度水平位置点花粉密度差异显著,不同高度水平位置点的高位点比低位点要小,同一高度处侧方的比水平方向的要低。球果出籽率是动态值.当种子产量为大年时.其前一年如花粉密度大,则一般大年的出籽率增高。但受花粉密度、气象、无性系结实特性、树体营养的综合影响。试验观察还表明,种子园结实初期,辅助授粉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把辅助授粉作为重要管理措施。花粉产量在无性束间有显著差异,有明显的高产和低产之分,高产无性系的花粉量与种子产量构成显著的负相关,是改建或重建种子园时,对亲本再选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种子生产及其苗木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间的花粉量、种子产量均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樟子松无性系本身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种子园中,往往少数无性系控制着园内50%以上的花粉量和种子产量。由于部分无性系种子产量低,育苗、造林时这些家系容易丢失。为减少家系的丢失数量,育苗时,应改善圃地的环境条件,增加土壤肥力,加强除草等抚育措施,提高育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种子园日本落叶松花粉传播和辅助授粉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花粉传播规律及辅助授粉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内日本落叶松的花粉密度在散粉期内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规律,并随距花粉源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施行人工辅助授粉措施能够促进花粉粒的飘移,显著增大种子园内树冠层的花粉密度,从而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浙江省千岛湖姥山林场柏木种子园为对象,对柏木球花及花粉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柏木的雌雄球花在树冠中呈成层分布;降雨时,雄球花对花粉具有保护功能;柏木花粉体积小,重量轻,花粉量大,花粉的散发受气温、风力、相对湿度和气压的综合影响,其中气温是主导因子,风左右着花粉的传播,降雨加速花粉的沉降。其垂直空间分布和水平空间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针对上述特性,提出了经营柏木种子园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樟子松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主要造林树种。春季,在生长发育正常的樟子松天然林或人工林中,成熟的雄球花便大量散粉,四处飞散,给附近的樟子松种子园管理带来不便。为了防止外来花粉对种子园的污染,探讨花粉传播规律,提高无性系种子园的管理水平,我们于1984年1月至1985年7月对长春市净月林区的樟子松林花粉传播进行了观测和研究。一、观测样地的选择于1984、1985两年分别选本所种子园5小区、净月实验林场潭北20林班14小班、漳北8林班13小班作观测样地(见表1)。  相似文献   

15.
山核桃离体花粉活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CR方法对不同散粉期和不同贮藏条件下山核桃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散粉周期中,花粉生活力变化平均值呈正态分布,散粉盛期花粉具最高生活力。不同贮藏条件对保持花粉生活力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花粉活力逐渐递减,室温贮藏条件下递减最快,30 d内仅有8%左右具有生活力,而在室温干燥条件下,花粉可保持90 d有活性;4℃贮藏条件下,180 d还有9%的花粉具有活性,而在4℃干燥贮藏条件下活力更高(23%);-40℃贮藏条件下,不管干燥与不干燥花粉均会保持较高的活性(48%和81%),完全可以用于来年的辅助授粉。  相似文献   

16.
油松种子园花粉飞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于1984—1986年连续三年在兴城油松种子园进行了观测,研究了油松雄球花发育成熟散粉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散粉期内气象因子特点,分析了花粉浓度的日变化和时变化类型;着重探讨了花粉在山地条件下的传播特点及种子园内花粉分布的特性;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山地种子园的建立和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云南省林科院树木园中油茶(Camellia oleifera)开花泌蜜规律的观测,结果表明,油茶秋冬开花,整体花期约110天左右,单朵花期为5~7天,散粉主要集中在第1~2天,油茶花粉活力在花开后第1天最大,为(48.56±5.42)%(n=20),随后花粉活力逐渐下降,花谢时花粉几乎没有活力。柱头可授性在第2~3天最高。移取条件下油茶单花泌蜜量在开花后逐步增加,第4天达到最大值,油茶单花的总泌蜜量平均为(103.35±11.95)μL(n=30),花蜜糖浓度在第2天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花蜜的平均糖浓度为31.45%(n=30);累积条件下油茶单花累积泌蜜量在开花后逐步增加,第5天累积泌蜜量和糖浓度都达到最大值,随后累积泌蜜量和花蜜糖浓度均下降。  相似文献   

18.
提高油松种子园的种子产量,关键在于减少球果败育和提高球果出籽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球果败育与种子园的花粉产量无关;不同无性系球果败育率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树冠上部的球果败育率显著低于树冠下部;在种子园开花初期,辅助授粉能显著提高球果出籽率。1988年卢氏种子园实施辅助授粉后,使球果出籽率提高1.14%,增产效益33.9%。辅助授粉对不同无性系提高球果出籽率的作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杉木种子园开花结实规律研究的综合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和掌握树木的开花结实规律对于提高种子园种子的产量与品质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我国杉木种子园营建面积的扩大与营建技术的深入研究,在种子园开花结实规律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文对杉木种子园开花生物学特性,球花分布规律、花粉飞散传播规律、种实产量预测、种实品质差异成因及其与选育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姥山杉木初级种子园、杉木种源林和普通杉木林为对象,对杉木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及其发育过程,雄球花特征值频率分布,雄球花大小分类及花粉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具有成层性。雌球花主要分布在树冠上、中部,雄球花则主要分布在下、中部。杉木雄球花及花粉特征值频率分布为偏态分布。雄球花的大小可按小孢子叶球数平均值一倍的标准差,分为大、中、小3类。花粉的客重为656.071 8mg/cm~3。用容重法测得的每个孢粉囊产生的花粉为3700粒。姥山杉木种子园平均每株母树产生花粉约697 g,约35.1亿粒。整个种子园产花粉约12681kg,约6.5478×10~(14)粒。偏雄,宜进行适当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