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对虾育苗室进行刺参人工育苗近几年开展得很好,既解决了近海增殖放流和虾池养殖刺参的苗种需求,又提高了对虾育苗室的利用率。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现将利用对虾育苗室进行刺参人工育苗的技术措施归纳如下:一、设备条件育苗设备:1000立方米水体育苗室一座件地水体20-50m’,水深1.5一回.8刘;植物饵料保种室、100Ill’水体植物饵料培育室;沉淀油厂亩左右);高位水池(500m〕;沙滤罐及进排水系统等。上述设备都是一般对虾育苗室所具备的。需折叠式塑料附着基8000-ic000串,规格为25X25cmZxlo片O二、理化因子水温:15-26…  相似文献   

2.
<正> 三疣梭子蟹是大型食用蟹类,近几年随着海区自然资源的衰退,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人工育苗技术的提高。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育苗高产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1 育苗设施 利用现有的对虾育苗室进行梭子蟹育苗,水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于1986年,采用河蟹人工高密度小水体的育苗技术及工艺,对三疣梭子蟹的人工育苗作了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4只一吨水体的玻璃钢水槽中,经14天的人工培育,共育出三疣梭子蟹苗416,800只,折合重量为2,605g,平均为104,160只,最高单产为307,200只,最高成活率为66%,平均成活率为36.5%。同时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摄食习性及喂养技术、病  相似文献   

4.
三疣梭子蟹传统育苗工艺大量换水,消耗大量能源,并增加生产成本。目前自然海区经常发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大量细菌、真菌繁殖,给水产育苗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各地开始利用沿海内湾进行人工育苗,周剑敏曾报道中国对虾保水育苗技术,但关于三疣梭子蟹保水育苗技术少见报道,笔者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此提高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2000年于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地区利用天然海捕抱卵三疣梭子蟹进行了育苗生产,平均单方水体出苗量Ⅱ期幼蟹为0.45kg,单方最高产量达0.93kg,平均单只抱卵蟹出苗量为2.1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育苗设施本次育苗生产是在黄骅市新兴股份有限公司育苗场进行的。育苗车间总水体800m3左右,布苗水泥池有效水体28m3,有效深度1.7m。有面积30亩的一级沉淀池一个,水深2m左右;面积3亩的二级沉淀池二个,水深2.5m左右:160m3高位沉淀池三个;二吨水暖锅炉一台,17.5kw罗茨鼓风机两…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生产中从溞状幼体培育成大眼幼体期间的有关攝食食性、育苗管理技术及其防病害等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密度育苗生产工艺能在4m~3水体中培育出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416800吸,为三疣梭子蟹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我们了解国内外在三疣梭子蟹育苗生产中,从溞状幼体培育成大眼幼体这一节段的出苗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三疣梭子蟹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利用普通的对虾育苗室,于1994 ̄1995年进行了三疣梭子蟹育苗生产性试验,其结果:1994年在360m^3水体中育出苗220万只,计21.5kg,199年在360m^3水体中育出C1苗882万只,计80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杜荣斌 《齐鲁渔业》2003,20(4):18-19
近年来,三疣梭子蟹的养殖面积不断增加,很多育苗厂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的人工育苗生产,解决了大规模养成用苗种。但由于各育苗厂技术水平高低的差别,导致了产量和效益差别很大,本文重点围绕高产高效育苗技术进行探讨。1准备工作1.1育苗厂的厂房可利用现有对虾育苗厂,池子以30-50 m2、深1.2-1.5 m为宜,育苗池内的充气软管和气石必须由底敷式改成垂吊式,气石离开池底5cm,并用坠石固定好,既防止气石摆动搅起池底污物。又要方便于桂附着网.  相似文献   

9.
1988年5月8日—28日,我们在黄骅县水产资源增殖站利用带有加温管的室外海水高位水池进行了“中国对虾人工育苗试验”。共育出0.7cm以上虾苗1000万尾,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出苗13.3万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5月初,中国对虾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正进入高潮,室内所有育苗水池已被占用。  相似文献   

10.
前言1986年,我们采用小水体高密度河蟹人工育苗的工艺技术,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了人工高密度育苗试验,当年突破育苗技术关,单位水体最高出大眼幼体307,200只,平均每方水体出大眼幼体104,160只。试验表明,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已达到批量生产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