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前言长果种黄麻茎部病斑,以往统称茎斑点病。近年来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究,长果种黄麻的茎部病斑主要有黑点炭疽病与茎斑病两种。茎斑病主要发生在黄麻生长的中后期,一般不侵入纤维  相似文献   

2.
黄麻黑点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是我国长果种黄麻的主要新病害。本病1972年在湖南常德、1973年在浙江肖山等部分麻区的长果种黄麻幼苗上严重为害。1974年以后,湖南、浙江、湖北等省均普遍发生,日趋严重。前期可引起大量死苗,成株罹病,茎、叶及蒴果上的病斑星罗棋布,病叶早落。常年病株率可达100%,病情指数达30%以上,对纤维和种子的产量与质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黄麻黑点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是我国长果种黄麻的主要新病害。本病1972年在湖南常德、1973年在浙江肖山等部分麻区的长果种黄麻幼苗上严重为害。1974年以后,湖南、浙江、湖北等省均普遍发生,日趋严重。前期可引起大量死苗,成株罹病,茎、叶及蒴果上  相似文献   

4.
吴家琴  黎修惕 《中国麻作》1985,(3):19-19,25
黑点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我国长果种黄麻的主要病害,对纤维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国外尚无防治办法。我们在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方面,作了品种资源对该病的抗性鉴定,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黑点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我国长果种黄麻的主要病害,对纤维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国外尚无防治办法。我们在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方面,作了品种资源对该病的抗性鉴定,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麻是韧皮纤维作物。单株的纤维含量和纤维重是决定黄麻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找出简便测定单株纤维含量和纤维重的方法,加快育种工作,我们研究了黄麻单株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重的关系相单株不同部位纤维重与整株纤维重的关系,证明长、园果种黄麻的株高、茎粗、皮厚、茎重与单株的纤维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黄麻单株纤维产量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麻黄麻病害主要由真菌及线虫所致,本文简介其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情况及防治对策。一、红麻炭疽病(Couetotrichumhibisci)。该病是红麻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国红麻产区均有发生。发病轻者,影响纤维产量及品质,重者失收。红麻生育期间,麻株所有器官均可受害。种子萌发未出土前,胚茎可受害烂死。麻苗出土后,幼茎呈淡褐色斑点,组织缢缩,折倒,干枯致死。子叶被害,产生不规则形边缘呈紫红色的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变  相似文献   

8.
黄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保存的黄麻种质资源共10个种。对栽培种种质资源的鉴定表明:根据株所含色素及差异归为40个形态类型;按全生育期长短划分成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五种生育类型。经过对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的鉴定,分析和归纳,评选出丰产种质35份,纤维质优种质14份,圆果种对炭疽病具明显抗性种质26份,长果种抗黑点炭疽病种质3份。文中还对各类资源的价值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戎文治  徐珊 《中国麻作》1982,(1):16-19,38
黄麻叶枯病是国内外黄麻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在我国各主要黄麻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例如1980年杭州市郊区的粤圆5号黄麻,于8月中旬的旺长阶段普遍严重发生,麻株上的病叶自下而上大量脱落,仅剩上部10余片新叶,对产量影响很大,特别是有些病叶搭附在茎杆上而诱使茎部发病,导致纤维品质降低,这种现象浙江麻农称之为“搭叶烂”。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研究分生孢子浓度、芒果抗病性、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条件等因素对芒果炭疽病病斑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对病斑扩展有显著影响,接种4个分生孢子就能引起侵染;不同的芒果品种抗性级别和病斑大小之间显著相关;适合病斑扩展的温度是24~33℃,最适宜温度28℃;高湿和全黑暗条件有利于病斑的扩展.  相似文献   

11.
茉莉炭疽病在茉莉产区普遍发生,福建、广西、安徽和湖南等省5~8月份发生较重,为害叶片引起病叶脱落,严重时导致秃枝。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茉莉中上部成熟叶片,嫩梢、枝干及花蕾有时也发生。叶片上病斑最初从叶尖或叶缘始发,形成褐色的"V"字或半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潮湿时产生粉红色的黏稠物(图1~图3)。枝干上病斑初为浅褐色,扩展后呈灰白色不规则形斑块,并包围枝干,病斑有时达4.0cm,枝上嫩梢、叶片枯萎死亡。2病原茉莉炭疽病由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的。茉莉炭疽菌的分生孢子盘圆形或椭圆形,刚毛黑褐色或无,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15.1~19.8μm×4.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保存的黄麻种质资源共10个种。对栽培种种质资源的鉴定表明:根据植株所含色素及形态差异归为40个形态类型;按全生育期长短划分成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五种生育类型。经过对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的鉴定、分析和归纳,评选出丰产种质35份。纤维质优种质14份,圆果种对炭疽病具明显抗性种质26份,长果种抗黑点炭疽病种质3份。文中还对各类资源的价值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麻叶枯病是国内外黄麻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在我国各主要黄麻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例如1980年杭州市郊区的粤圆5号黄麻,于8月中旬的旺长阶段普遍严重发生,麻株上的病叶自下而上大量脱落,仅剩上部10余片新叶,对产量影响很大,特别是有些病叶搭附在茎杆上而诱使茎部发病,导致纤维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4.
牛志敏 《中国马铃薯》2002,16(2):116-117
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是以茎基部变黑的症状而命名的 ,因此又称“黑脚病”、“黑腿子病”。此病危害程度随着马铃薯生产年份的不同而有差异。近年来 ,该病害在黑龙江省北部马铃薯生产区有上升趋势 ,严重的可造成2 0 %~ 4 0 %的减产。1 黑胫病的发生1 1 症状马铃薯黑胫病可发生在植株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 ,表现出多种症状 ,主要危害地上茎、匍匐茎和块茎。被侵染的植株 ,茎呈现一种典型的墨黑色腐烂 ,病斑发展往往是从块茎开始经由匍匐茎传至茎基部 ,继而可发展到地上茎或扩展至全株。茎部发病往往使植株生长不良 ,…  相似文献   

15.
大豆灰斑病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灰斑病研究概况与展望马桂珍,暴增海(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大豆灰斑病又称大豆褐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915年日本首次发现,以后其它国家相继报道。我国大豆灰斑病的发生也很普遍,尤其是黑龙江大豆产区。目前已成为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的...  相似文献   

16.
黄麻纤维产自黄麻属的两个种,印圆果种黄麻和长果种黄麻,鉴于黄麻纤维获自其茎皮,故纤维产量与株高正相关,在两个种中,株高的发育随始蕾而中止;故早开花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特性,作为一种短日照植物(Kundu等,1957),  相似文献   

17.
棉花苗期发生的病害约有十余种,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中重要的一类是引起烂种、烂芽、茎基腐和根腐.常见的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其次为猝倒病、枯腐病等.主要发生在子叶期至二叶真叶期.由于根茎过于幼嫩,抗病能力弱,易遭受病菌侵染而腐烂;另一类以为害子叶、真叶及茎部为主的茎枯病、疫病、黑斑病、轮纹病及苗期枯萎病等.对生产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前一类.  相似文献   

18.
玉米灰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详述了玉米灰斑病的病原学、发生规律、致病与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理论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玉米灰斑病病原学和发生规律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提出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并对玉米灰斑病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灰斑病是一种玉米病害,近来日趋严重,分布遍及美国中西部,中太平洋及东南部。灰斑病最初报道是1970年以前,在美国肯塔基、田纳西和弗吉尼亚山区。灰斑病日益严重和流行与玉米连作生产及有利于病菌越冬的免耕技术有关(Roane 等,1974;Hilty 等,1979;Payne 等,1983)。免耕可导致早期接种体增多,从而导致早期侵染、茎腐,茎倒伏及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王芊 《大豆科技》1996,(6):22-22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王芊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大豆灰斑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近些年来已成为黑龙江省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以我省大豆主要产区合江、牡丹江等地区最为严重。病粒串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可达30%~50%。感病子实含油量降低2.9%,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