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琴 《中国农资》2008,(3):28-29
<正>在农资市场,抓住"势"就成功了一半,我们要用女性特有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敏锐地看"势"做事!杨春华,廊坊绿园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3月1日,当选廊坊市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张弛 《中国农资》2007,(12):1-1
<正>对于中国的农资界来说,2007年算是一个出故事的年份。作为行业媒体,我们一直观察着农资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曾试图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农资市场的规律模型,但2007年的农资行业让我们又见识了许多超乎想象的变化。2007年农资市场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中国农资产业已经与国际市场联动到一起;二是政策与市场、产业的博弈联动到一起。  相似文献   

3.
郑敏 《中国农资》2009,(7):77-77
<正>在改行做农资以前,山东省平度市嘉和农资超市总经理耿建杰经营了多年的家电,正是因为其他行业的从业背景,让他看待农资界的问题也能更有一份"旁观者清"的客观公正,而且也把其他行业的经验带到了农资经营中来。  相似文献   

4.
向羊年奔跑     
《中国农资》2015,(7):4-5
<正>须臾之间,马年已扬鞭而去,羊年正洋洋得意而来。在冰雪初融的季节,不论马年您经历是"一声叹息"还是"甜蜜蜜",在羊年"开往春天的地铁"里,希望农资人给自己的祝福都能实现,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农资人都能"梦想照进现实",祝愿我们在羊年每天都能"没事偷着乐"。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农资行业,"烟台农资现象"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从贸易商到生产商,从民营经济到国有经济,再到混合所有制经济,烟台农资人从烟台港出发走向全球,烟台农资人在良性竞争中为农资产业的变革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榜样。10年前,中国农资传媒开始关注"烟台农资现象",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报道,10年之后,烟台农资圈又呈现出怎样的新气象?一个地域农资集群崛起的背后存在怎样的文化根源?本次论坛专设"烟台现象"访谈单元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资》月刊自2004年末改版以来,已经过去了近7个年头。从磷复肥天津会议的报道开始,到本期刊发的"首届农药物流论坛特别综述";从报道"化肥管理条例修订争议",到呼吁化肥淡季储备制度的建立;从向行业的每一个人解释《中国农资》改版历史沿革,到我们与农资人成为可以相互倾诉的朋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资》2012,(45):8
<正>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东:过去的20年中,农资人在摸索中前行,农资行业在服务方面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过去的经营服务型向产品服务型转变,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自主产品加科技服务。农资行业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提高科技含量,重点是强化科技服务,同时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因此,辉隆提出的发展思路就是"品牌+科技+网络"。未来二十年农资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做出特色,让别人不好复制。我国种植面积这么大,不同土壤和作物需要不同的化肥和农药,差异化是一个企业能不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发展和相应政策会给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农资行业的方向是"品牌+科技+网络"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8日,由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各地农资人欢聚一堂,回顾"昨天"、畅谈"今天",展望"明天",业内精英饱满的热情和对行业发展的信心,以及他们对农资行业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无不感染着每一位参会代表,此次年会是一个农资行业交流的盛会,是一个鼓舞士气的盛会。此次年会也是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为庆祝协会成立20周年、弘扬农资人顽强拼搏、扎实奉献精神而举办的大型主题活动之一。在掌声中,在欢笑声中,与会代表回望农资流通行业20年的改革征程,见证20年的农资流通行业的发展足迹,总结经验、梳理思路、辨明方向、汲取力量,再次  相似文献   

9.
助人自助     
<正>业内很多人戏称农资行业为"万岁产业",只要有人就得吃饭,而吃饭就需要种粮食,种粮食就需要购买农资产品。农民有钱了才会购买更多的农资产品,所以,真正的市场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农民手里。因此,农资企业要想给自己一个好的前程,就需要先给农民一个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正>在河南省商丘市西郊,有一个农资物流园区,一座座现代化的标准仓库,在冬日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热火朝天的发展势头,把该园区逼到一个抉择点:站在全国看商丘,作为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农控股")旗下的重要物流基地,商丘中农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商丘中农物流")如何挺进全国农资物流行业第一方阵?"发挥地理优势,依托中农品牌,主营农资,多元化经营,立足中原,放眼全国,不断擦亮商丘中农物流的金子招牌。"商丘中农物流总经理李典军接受记者采访时,指着公司内外川流不息的车辆,信心十足。  相似文献   

11.
黄逞渊 《中国农资》1998,(5):29-30,41
<正>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成败与存亡在于营销。供销合作社农资部门如何运用现代营销理论促进销售、促进企业发展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试就农资企业营销的现状、营销组合及加强营销的措施等作一些探讨。 营销:农资经营新课题 近两年,农资企业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从客观原因看:一是农资流通逐步市场化,资源主要由市场配置,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二是农药、化肥、农膜买方市场形成,竞争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国农资行业跌宕起伏,转型升级进程持续加速。在此背景下,行业洗牌仍未停止且愈演愈烈,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落后就要淘汰"是所有农资企业都要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中,农资流通企业作为将农资产品转变为农资商品的中间环节,它所承受的压力尤为巨大。一方面要面对产能过剩、利润率下降的市场现状;另一方面还要应对下游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好服务转型。在巨大·········  相似文献   

13.
钱建设 《中国农资》2009,(11):43-44
<正>在探讨未来农资经营模式前我们先来回顾已过去的农资经营模式和正在进行的农资经营模式。全封闭的经营模式在国务院确定"一主二辅"(以供销社农资系统为主渠道,以农业部门三站和  相似文献   

14.
近来,看了不少农资企业受疫情影响,可能导致农资供应紧张,农资会大幅涨价的文章,也有不少朋友感觉农资会大幅上涨而起了"赌心"。我整体感觉倒是平和的,最初与友人交流时耐心十足,运输受阻、备肥在即、农用在前,氮肥、磷肥、复肥涨点都合理,钾肥也是"涨心升起",唉,还能说点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15.
杨永兴 《中国农资》2009,(12):60-61
<正>谈起基层农资销售领域的赊销问题,几乎每一个经销商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因为几乎每一位农资经销商多多少少都有多年未结清的"死账",多则几十万元,少则几千元,更重要的是旧账没有结清,新的欠账仍在不停地出现,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由此可见,赊销问题已经成为令经销商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农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大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农资》月刊自2004年末改版以来,已经过去了近7个年头。从磷复肥天津会议的报道开始,到本期刊发的"首届农药物流论坛特别综述";从报道"化肥管理条例修订争议",到呼吁化肥淡季储备制度的建立;从向行业的每一个人解释《中国农资》改版历史沿革,到我们与农资人成为可以相互倾诉的朋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农资市场的放开,全国各地已逐步形成农资多元化经营格局,经营主体有农资供销、种子站、植保部门、土肥站、邮政系统、农资连锁以及个体等。由当初的每个乡镇独家销售,到目前每个乡镇至少3家,这还不包括村级店。这说明进入农资销售这个行业门槛很低,但农资行业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农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说,农资行业是一个良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资》2012,(45):6
<正>颁奖辞:在潮头,他们是激情澎湃的浪花;在深水,他们是鼓动行业前进的风帆。他们用责任和热血与农资行业结下人生特殊的情缘。他们高瞻远瞩,用政策影响行业的进程;他们激情奔走,用良心推动行业的步伐;他们力挽狂澜,拯救企业在低谷与危难之间;他们开拓创新,推动农资流通迈向全新境界……他们用最具百姓口碑的"特殊价值",挺起中国农资流通行业的脊梁,他们用深沉的道义与责任,树立起中国农资行业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资》2012,(32):5
<正>虽然茶行业和农资行业看上去毫无关系,但是无论从产品还是从企业发展上来说,双方都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从茶行业来说,我国俗语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农资亦是作为粮食的粮食,也是我们生产的必需品,所以从产品属性上看来,二者都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7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中国农资传媒主办,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浙江农资集团协办的"红四方杯2013-2014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隆重召开,来自农资行业的领导、专家及优秀农资经销商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百佳评选引领行业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评选活动已经获得行业认可,特别是在农资经营转型升级的当下,活动主办方通过评选活动梳理出优秀农资经销商的经营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