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依据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理论,从人口城镇化、资源城镇化、环境城镇化3个方面构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和熵值法对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1)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资源环境领域;(2)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综合承载状况理想值与现实值差距大;(3)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内部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因此,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对策有5个:(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提升居民收入;(3)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提升环境承载力;(4)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资源承载力;(5)平衡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8年,巢湖新型城镇化指数与土地集约利用指数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要低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从耦合度上看,安徽巢湖新型城...  相似文献   

3.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始终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②黄河流域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五原县为例,构建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五原县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2015—2019年,五原县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逐渐滞后于田园综合体,并出现脱节现象.耦合度由0.09提高到...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尤其注重城镇内涵提升,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和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转移。京津冀区域城镇化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是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多角度构建了京津冀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熵值法对京津冀区域城镇化进行了测度,发现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的普遍的制约因素,而且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京津地区。今后京津冀区域应积极利用协同发展机遇,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生态体制机制建设,共建共享京津产业资源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创新协同发展活力,从生态、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层面系统加快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15~2019年商洛市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商洛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未实现同步发展。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发展略不平衡,转型升级缓慢,第三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提出通过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扩大"人口城镇化"规模、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等建议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从而推进城镇化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河南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加权法、障碍因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0年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协调程度,并针对不同制约因素提出差异化对策,以促进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推进。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均呈上升趋势,但仍受到生态环境、生活保障、服务设施、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在采用熵值法对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兵团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兵团新型城镇化与传统服务业的关联度是0.775 3,与现代服务业的关联度为0.588 3,说明传统服务业是兵团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支柱产业,要促进两者协同发展,应在发展传统服务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房地产、旅游、信息网络、教育等,同时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SBM-GML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水平,然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06年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还不尽人意,但2007—2021年该经济带各省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均显著提升,同时长江经济带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水平也呈稳步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新型工业化的影响更大。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挖掘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潜力,建议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稳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不断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的“活力”,为提升当地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助力,同时还要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造农村电网等方式进一步减少非合意产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环境城镇化、设施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度6个方面对江西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研究发现:江西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南昌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鹰潭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最低;南昌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区,赣州市、九江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较高水平区,吉安市、宜春市、新余市、景德镇市和上饶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较低水平区,抚州市、萍乡市和鹰潭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低水平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