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巨尾桉混交林生长量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南亚热带巨尾桉-杉木、巨尾桉-牛肋巴、巨尾桉-厚荚相思等不同混交类型林分的生长量及林地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优势树种纯林相比,混交林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作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均比巨尾桉纯林(对照)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矿质养分含量均大于巨尾桉纯林,改土强度大小依次为巨尾桉-牛肋巴>巨尾桉-厚荚相思>巨尾桉-杉木,因此,适当营造桉树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桉树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闽南山地巨尾桉与木麻黄混交造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闽南山地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存在易受风害的问题,开展了巨尾桉与木麻黄混交造林试验研究。采用巨尾桉与木麻黄分别按照3∶2和4∶1两种比例种植,巨尾桉纯林为对照,5年生的试验林调查结果表明:巨尾桉与木麻黄按照3∶2比例种植时,巨尾桉的单株生长量有所提高,两种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略小于巨尾桉纯林,不同类型林分中巨尾桉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巨尾桉与木麻黄混交林的抗风性和土壤结构及肥力状况均优于巨尾桉纯林。巨尾桉与木麻黄混交以3∶2的比例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黄文渊 《绿色科技》2019,(17):87-88,91
通过尾巨桉二代萌芽林套种30%的卷荚相思形成复层混交林,对6a生混交林的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尾巨桉二代萌芽更新套种30%比例的卷荚相思,林分生产力明显提高,土壤理化性状有所改善。6年生混交林中桉树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桉树萌芽纯林提高了8.94%、14.42%和41.59%,套种的卷荚相思生长也较好,达到南亚热带同等立地条件的速生丰产林水准,套种后混交林分蓄积量比桉树萌芽纯林提高了23.51%。桉树二代萌芽更新套种一定比例的卷荚相思是可行的,在闽南山地可进一步中试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闽南沿海沙地引进3种桉类树种、3种松类树种进行试验,并营造木麻黄与湿地松、马占相思、乌墨、柠檬桉混交林。经4年观测认为,柠檬桉、巨尾桉、刚果桉3种按树在沿海沙地适应性强、生长量大小分别为巨尾桉>刚果桉>柠檬桉;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3种松类树种只有湿地松在砂质海岸适应性强,火炬松和加勒比松长势弱;木麻黄与湿地松、柠檬桉混交效果比木麻黄纯林好。  相似文献   

5.
以尾巨桉纯林和尾巨桉+大叶栎混交林内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者在不同强度的酸雨处理下土壤酶活性的响应机制,以期为酸雨区桉树人工林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造提供基础的数据参考。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尾巨桉+大叶栎混交林内的土壤有较大的酸缓冲容量,对轻度(p H5.6)和中度(p H4.0)酸雨的胁迫有较好的抵抗能力;土壤蔗糖酶活性随着酸雨p H的降低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土壤蛋白酶活性和土壤脲酶活性与酸雨p H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在相同强度的酸雨处理下,尾巨桉+大叶栎混交林的土壤酶活性基本都比纯林的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酸雨p 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在东山县低山丘陵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开展木麻黄与尾巨桉8∶2不规则混交林、木麻黄与厚荚相思2∶3行状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对比试验,以此比较马尾松林迹地更新木麻黄不同造林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中木麻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与木麻黄纯林相比分别提高了10.0%、11.1%和32.7%;木麻黄纯林与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中木麻黄相比,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9.1%、12.5%和34.6%。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大,容重最小;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小,容重最大。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木麻黄纯林土壤肥力其次,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肥力最低。东山县低山丘陵区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造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在东山县低山丘陵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开展木麻黄与尾巨桉8∶2不规则混交林、木麻黄与厚荚相思2∶3行状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对比试验,以此比较马尾松林迹地更新木麻黄不同造林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中木麻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与木麻黄纯林相比分别提高了10.0%、11.1%和32.7%;木麻黄纯林与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中木麻黄相比,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9.1%、12.5%和34.6%。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大,容重最小;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小,容重最大。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木麻黄纯林土壤肥力其次,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肥力最低。东山县低山丘陵区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造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巨尾桉、马大相思混交林生长和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年生的巨尾桉马大相思混交林生长量、林内小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中巨尾桉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与巨尾桉纯林相比分别大6.3%和9.7%;混交林林内空气湿度比纯林高3.8%,而林内气温、土温和林内光照强度与纯林相比分别降低了6.0%、3.4%、14.6%;混交林土壤容重比纯林小9.6%,而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空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比纯林大6.9%、8.8%、9.1%、13.6%、9.8%和9.9%。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与纯林相比,分别高55.45%、34.25%、30.65%、11.07%、63.76%和8.7%。说明巨尾桉与马大相思混交有利于促进巨尾桉生长,能改善林内小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不同造林方式对刨花楠生长影响,为改造低质低效林分,提高刨花楠造林水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刨花楠在尾巨桉林间伐后林下套种,形成复层混交林的造林模式比刨花楠纯林造林,显著提高成活率、保存率,并促进刨花楠幼林生长。  相似文献   

10.
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杉木纯林、杉木巨尾桉混交林的林分生物量、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桉混交林林分的总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出26.41%,生物量则是纯林的1.6倍,大大地提高林分生产力。两种林分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相差不大,混交林土壤肥力略有下降,但混交林增加了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因而营造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杉木连栽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桉树种植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设置了巨尾桉+望天树,巨尾桉+红椎,巨尾桉+马尾松和巨尾桉+降香黄檀4种混交模式,研究了桉树和不同树种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冠幅、单株积材和林分蓄积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和其它树种混交能够促进桉树生长,其中巨尾桉+红椎模式下,桉树胸径、冠幅最大,单株积材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市主要速生树种林分生物多样性及碳汇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式森林经营体系研究"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巨尾桉、杉木、马尾松纯林以及杉木与巨尾桉、火力楠、米老排、马尾松混交等几种闽南地区常见的速生林分类型生物多样性和碳汇能力,结果表明:巨尾桉纯林、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林下植被丰富,碳汇能力强,年净吸收CO2量分别达33.51和27.59 t.hm-2,是很好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业原料林和碳汇林;杉木与火力楠、米老排、马尾松等混交林及集约经营杉木林碳汇能力也较强,是较好的速生用材林和碳汇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物多样性低的问题可以通过营林措施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以巨尾桉、马占相思纯林及两者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上述3种林分中分别采集根区和林间土壤,测定林地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苯甲酸、阿魏酸、肉桂酸含量、pH值、酶活性,研究土壤酚酸物质与土壤pH值、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巨尾桉人工林土壤酚酸物质分布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酚酸含量表现为根区土高于林间土,酚酸物质主要分布于根区周围,并随着土壤加深含量降低;巨尾桉纯林林间土和根区土酚酸含量皆较马占相思纯林含量高,混交林中除马占相思根区土壤酚酸含量较马占相思纯林高外,其他位置均低于纯林;(2)各林分土壤酚酸均表现为香草酸含量最高,肉桂酸最低,且仅在根区土中测出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在非根区和根区均以巨尾桉纯林最高;(3)3个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较为复杂,脲酶活性在混交林林间0~20cm土层最高,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巨尾桉纯林根区土中最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在马占相思纯林根区土中最高;(4)各林分中酚酸物质含量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性均不显著,与酸性磷酸酶活性皆呈正相关,其中与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的相关系数较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套种对尾巨桉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于2011—2014年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开展尾巨桉人工林林下套种(扁豆、乌绿豆×印度豇豆)试验。结果表明:套种豆科植物可促进尾巨桉人工林林分生长,生长量大小依次表现为:套种乌绿豆×印度豇豆>套种扁豆>对照。套种后3 a,套种乌绿豆×印度豇豆、套种扁豆的尾巨桉林分树高、胸径、材积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23.10%、20.35%,8.97%、5.08%,49.32%、36.32%;套种豆科植物的林下植被种类、丰富度均优于对照,其中套种扁豆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种类上有较大优势。表明尾巨桉人工林下套种乌绿豆×印度豇豆、套种扁豆既对尾巨桉人工林林分生长有促进作用,又有利于保护林地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巨尾桉和马占相思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广东省惠州地区营造巨尾桉和马占相思纯林和混交林的速生丰产技术。结果表明,大面积营造混交林比纯林林木生长迅速,并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5年生不同混交比例福建柏与巨尾桉混交林以及福建柏纯林的生长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种林分的树高、胸径、蓄积量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4的混交比例为福建柏与巨尾桉混交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7.
桉树与厚荚相思混交林的生物量及对土壤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雷州林业局营造桉树与厚荚相思混交林进行生物量测定及对土壤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与厚荚相思混交林6年生地上部分群体生物量比尾叶桉纯林多36.6%以上,单株叶量,细根行间混交的尾叶桉分别比纯林的尾叶桉多38.4%,82.8%,带状混交的尾叶桉比纯林的尾叶桉分别多19.5%,4.7%,林分叶量带状混交林比纯林大4.9倍。4年生时混交林凋落物干重比纯林多31%以上。混交林0-39cm土层有机质,全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台湾桤木混交造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不同混交比例的混交试验林,以台湾桤木纯林为对照(CK),测定2年生试验林地土壤理化指标,分析比较它们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台湾桤木混交林土壤容重均低于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土壤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除了处理9外均大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不同混交处理混交初期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有高于纯林也有低于纯林;综合评价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最强是处理9,最弱是处理5。总体来说,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混交造林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台湾桤木纯林,其中,对于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尤以2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好,对于提高土壤主要营养养分尤以1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优。  相似文献   

19.
选择巨尾桉、马尾松、木荷分别与杉木进行混交造林,以杉木纯林作对照,对造林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巨尾桉混交中杉木的树高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巨尾桉的生长和蓄积量也显著高于其他混交树种,林分总蓄积量显著大于其他模式,可见,巨尾桉对杉木的树高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林分蓄积量和林地生长率。  相似文献   

20.
邹楷泽 《绿色科技》2019,(11):186-187
为了解桉树杉木混交林对预防油桐尺蠖的危害作用,选择立地条件相同的林地设置试验地块和对照地块,试验地块为两组桉树杉木不同混交模式(5桉5杉和6桉4杉),对照地块为桉树纯林(10桉),通过五年试验分析(2014~2018年),分别于每年5月和8月调查、统计了标准枝上的虫口数,探索了桉树套种杉木对降低油桐尺蠖虫害的效果。结果显示:桉树杉木混交模式油桐尺蠖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桉树纯林,说明桉树杉木混交林有助于降低油桐尺蠖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