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耀武  李巨 《食用菌》2001,23(6):6-7
近年来 ,我国代料香菇生产发展迅速 ,为能帮助解决香菇生产上存在的菌筒出菇不畅问题 ,现将我们对香菇菌丝生理成熟特性一些认识及应用报道如下 ,供作参考。1 菌丝生理成熟的概念1.1 菌丝生理成熟与菌筒出菇的关系 所谓菌丝生理成熟 ,是指料袋接种后 ,在培菌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生理特性。菌筒只有达到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 ,即生理成熟是菌筒出菇必备的内因条件 ,温差、光照、低温刺激和人工惊蕈等催菇措施则是外因条件 ,内因条件不具备 ,所有外因条件都不能发挥作用。因此 ,在生产管理中 ,判定菌筒能否催菇的唯一根据就是其生理成熟度。1.…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香菇产量的提高,生产过程曾使用生长调节剂和其他辅助剂,但就增产菌的应用至今未见报道。1994年夏,在福建屏南县城关夏季棚栽香菇的菌筒进行了喷施增产菌试验,效果明显现作整理归纳。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供试菌筒的菌种为087种,由福建省科委食用菌中心菌种室提供;增产菌为广谱型,由湖南衡阳微生物厂生产;碧全由台湾怡机器有限公司产。 1.2 试验设计及处理本试验采用随机排列,共设  相似文献   

3.
徐丽红 《食用菌》1998,20(2):13-14
ABT生根粉在多种农作物上应用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在香菇生产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为了探索ABT生根粉在香菇生产中的应用价值,1997年我们在丽水市雅溪镇开展了香菇菌筒ABT生根粉试验,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袋栽香菇,一般在秋季进行,近几年我省又推广春栽(即反季节栽培),提高了菇棚利用率和延长了供菇时间,但有的菇农对春菇生长习性还不熟悉,导致减产少收。现将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的要诀介绍如下: (一)适当安排种菌时间 春栽香菇季节性很强,若菌筒制作排场过早,菌筒遇低温难以转色,表面会形成偏厚的“人造树皮”;若菌筒制作太迟,气温升高,接近或超过出菇的上界温度,菌筒转色深褐,会匆匆出菇  相似文献   

5.
地沟菇房袋栽香菇是北方黄土高原室外种香菇一项开发性的新课题,既保证了香菇在风沙大、气候干燥、寒冷北方地区的野外露地栽培成功,又能使香菇袋栽管理比南方更方便,并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它是利用袋栽香菇的方法,将发菌好的菌筒排放到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出菇管理,或将接好菌的栽堵袋堆放在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一种栽培方法。它是发展北方香菇生产的一条好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袋栽香菇出菇后期,菌筒逐渐变干,当菌筒含水量下降至一定值时,则无法出菇。此时,用淋水、浸水已不能满足出菇对水分的要求,必须采用菌筒打洞浸水法,才能使其充分吸水。本试验主要是探索菌筒含水量与出菇量之间关系,找出浸水的最佳时机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少风 《食用菌》2002,24(2):28-28
地栽香菇由于使用品种的不同、出菇季节的差异、栽培工艺的独特 ,使得出菇管理技术与其它香菇栽培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就近年闽北地栽香菇出菇阶段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供菇农朋友参考。1 出菇管理的基本方法 菌筒覆土转色后 ,用扫把将表面泥土来回扫几遍 ,尽量使覆土渗入菌筒之间的缝隙中 ,随后往畦面淋水 ,洗净表面浮土 ,让菌筒表面约 2 / 3的部位裸露。并往畦沟灌水 ,水位以浸到菌筒 1~ 2 cm为好 ,并维持 12~ 2 4小时 ,将水位降低至距菌筒 1~ 2 cm。在这同时往畦面泼水 ,晴天每天 5~ 8次 ,雨天 3~ 5…  相似文献   

8.
香菇烂筒病因与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香菇烂筒重灾区进行生态环境、气象、植保等方面调查,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对烂筒样品和土壤样品进行致烂菌的分离、筛选和回接试验,从中确定致烂菌菌株的分类地位和基本生物学特性,从而研制防治香菇烂筒的生态、物理和药物防治技术,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容庄 《食用菌》1994,16(5):34-35
木霉(Trichoderma)是香菇代料栽培中的主要危害菌,它能分泌抗菌素毒害香菇菌丝。在香菇菌丝扩展前污染菌筒,占领培养料使菌筒报废;香菇菌丝生长后污染菌筒,在两者的交汇处出现一条深褐色线圈,抑制香菇菌丝生长,白绿相间,这条线圈称抑制圈或拮抗圈,成熟的菌筒脱袋后很快出现烂筒,如果香菇菌丝抗性弱,木霉很快突破拮抗圈寄生于香菇菌丝上,并布满整个菌筒,造成栽培失败。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浓度药剂拌料后的菌筒对木霉拮抗圈形成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药品: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镇江农药厂产;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西贵溪农药厂产。②菌株:木霉菌株从古田香菇污染菌筒中分离所得;香菇93011由本校提供。 (二)试验方法 ①培养料配方为木屑77%,麸皮20%,糖1%,石膏1.5%,过磷酸钙0.5%,料水比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的香菇栽培,笔者认为提高袋栽香菇的产量,只要把好菌筒制作、转色和春菇出菇管理三个关,生物转化率可达120%。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一)适当推迟制菌筒时间 通常我省做菌筒的时间是安排在8月初进行,应推迟到8月底至9月初,因为8月初是全年气温最高时期,易造成杂菌污染,尤其是链孢霉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木屑代料栽香菇,随着出菇次数的增多,为了补足菌料水份的散失量,通常是采取将菌筒浸水24小时以上,这非但难以达到补水效果,且常常会导致菌筒松软破损,甚至使菌蕾水肿而死亡。为此,我们于1986年3月出菇期,采用刀切菌筒浸水法,  相似文献   

12.
对香菇"暴发式"出菇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杉木屑栽培香菇937两潮菇产量达744g,子实体菌盖直径3cm以下、3~5cm和5cm以上分别占16.36%、67.14%和16.5%。且出菇整齐一致,菇形都较圆正,菌肉较厚,每个菌筒出菇朵数都较均衡。  相似文献   

13.
袋栽香菇出菇后期,时值春夏之交,常遇持续高温天气,菇房温度超过香菇生长的最适温度,原基难以分化成菇蕾,影响产量.为此,笔者于近年来对出菇后期的茁袋进行浸液、拉大温差等方面的探讨,现将结果简报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为出过五批菇的黑荆树木屑香菇菌筒,原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糖、石膏粉各1%,每个菌筒干料重为500克,试验前菌筒用清水去霉后刺洞备用.  相似文献   

14.
袋栽香菇菌筒越冬后,3~6月份出的菇一般称为春菇.在江西春菇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70%,因此必须不失时机,抓好袋栽香菇春季管理.由于菌筒经过秋冬干燥季节,已出过几批菇,失水较多,必须补充水分后才能出菇.春菇生长期外界的气侯条件与秋冬显然不同,要获得春菇高产,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点.(一)根据菌筒的水量,及时补水菌筒补水的标准,一般是菌筒减重1/3以上,即菌筒重由1.9kg降到1.3kg左右,含水量约30%.补水可采用以下方法.1.浸水法:选有代表性的菌筒,称重后用8号铁丝从菌筒两端打几个10~20cm深的孔(失水多的打  相似文献   

15.
露地袋栽香菇,在转色出菇期间,经常会碰到因菌筒的腐烂而影响香菇优质高产。现将菌筒腐烂的症状、成因及防治办法简介如下:一、症状及原因(一)菌筒松散解体。菌筒松而无弹性,手触摸即散于畦面,培养料无异味,多发生在菌简开袋转色时或已出了1~2批菇后。主要原因是:在菌简发菌过程中,培养室通气不良严重缺氧;菌丝生长后期产生大量菌温,加上气温高,没有及时进行翻堆散热,由于温度超过33℃以上而使部份菌丝死亡;当气温下降后虽有部分菌丝能恢复生长,但菌筒已变得松软无弹性,重者脱袋即解体,轻者转色后菌皮薄,出了1~2批菇后(?)如通风不良(?)喷水过多也会松散(?)  相似文献   

16.
适时适度的对香菇菌筒进行浸水,是保证香菇菌丝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促使原基萌发,夺取香菇增产丰收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传统的沟式打椿压板浸水法,即将失水的香菇菌棒均匀地排放于浸水沟内,在沟顶两侧打桩系铅丝,然后用木板压顶,再用铅丝牢牢捆札,并压以石块、铁板、水泥砖等重物,才能开始引水浸筒以防止菌筒浮出水面。此种操作方法不仅工序烦琐,浸水不匀,用工多,投资大,而且易造成菌筒断碎,春雨连绵季节,常因菌筒巨大浮力反冲,而使浸水沟倒塌,菇农在菌筒浸水期须付出繁重的劳  相似文献   

17.
近来,在福建闽东菇区发现一种香菇的新病害——香菇菌筒线虫病。据在发病较重的屏南县调查,发病面积达30%~40%,菌筒发病率在40%以上,病筒损失率在74%~80%。因此,香菇菌筒线虫病是一种对香菇生产具有潜在威胁的一种重要病害。为了给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3年对该病病原、病害的发生规律、危害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菌筒出菇期出现烂蕾烂筒有法治一、袋栽香菇出菇期筒霉烂变黑,手压患处黑水渗出,继而是变成烂泥状,这种烂筒多因菇棚潮湿,菇床通风不良,绿霉为害使培养基受到严重破坏而霉烂。处理办法:把受害的菌筒单独集中排入于一个菇床上,揭膜通风2~3小时,让菌筒稍干些,然...  相似文献   

19.
王玉华  李妙芳 《食用菌》2007,29(1):46-46
反季节栽培香菇或菌草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现象。这种现象倘若未依其生物学特性寻找产生原因和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补救,则会导致菌筒发软或霉菌爆发,对香菇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其不利影响。为此笔者根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未转色先出菇现象,结合多年的栽培管理实际,谈谈其产生原因及补救技术措施,以供栽培者商榷。  相似文献   

20.
反季节越夏香菇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越夏香菇对环境的要求 ,对香菇栽培出现的烂筒、出菇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林内发菌、林内出菇仿野生栽培技术 ,并初步解决了上述问题。在胶南市六汪镇大面积推广取得圆满成功 ,为北方越夏香菇栽培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