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根据水功能区水质标准计算河段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依据。考虑河段的功能区划及河段的流量、流速等条件,依据实测资料建立了河段水环境容量的一维模型。模型为水体纳污能力相对模型,体现了水体对不同污染物的容纳空间。模型应用于天津外环河段,上下断面污染物的CODcr、NH3-N、TN、TP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该模型可以用于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  相似文献   

2.
复式交汇河道水流紊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水槽模型,深入模拟了交汇的复式河道水流的流态.采用三维多普勒三向流速仪对复式交汇河流不同垂线的脉动流速进行了观测,并对下游某一断面的时均流速、紊动强度、雷诺应力等沿垂线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滩槽交界附近存在一个流速间断面,在这个区域水流所受阻力较大,过汇流口后,水槽内水流流态基本符合明渠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 6种起旋器、4种流量工况的试验 ,对起旋器出口断面流速分布及起旋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起旋器出口断面轴向流速分布呈类对数型分布 ,它比平直流的流速分布更均匀 ,可以用平直流速分布公式与一个二次尾流函数来表示 ;起旋器出口断面周向流速分布在主流区近似呈线性分布。提出了起旋器的起旋效率计算式 ,公式表明要提高起旋效率 ,则必须减小阻力损失 ,即应对起旋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弯道上游顺直河段水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全面分析了水流的三维时均流速及流场和纵向紊动强度.结果表明:该河段存在折冲水流,弯道与直道衔接处凸岸侧存在分离区,水流紊动强度的区域分布与流速区域分布相对应.该研究可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起旋器出口断面流速分布与起旋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种起旋器、4种流量工竞的试验,对起旋器出口断面流速分布及起旋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起旋器出口断面轴向流速分布呈类对数型分布,它比平直流的流速分布更均匀,可以用平直流速分布公式与一个二次尾流函数来表示;起旋器出口断面周向流速分布在主流区近似呈线性分布。提出了起旋器的起旋效率计算公式,公式表明要提高起旋效率,则必须减小阻力损失,即应对起旋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伊犁河河段水质特征,为其水环境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水质质量指数以及主成分分析法4种方法,对伊宁城市河段南北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该河流段水体综合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表现为有机污染。该河段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状况。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A5断面水质在该河段中水质最差,整体水域表现为河段北面污染高于南面,上游断面水质好于下游断面。【结论】伊犁河伊宁河段夏季水体污染原因与生活污水、农业活动及工业污水有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河流水动力学原理,用圣维南(Saint-Venanf)方程组模拟大宁河回水区的水动力条件,并利用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曲线估计,建立了流速与藻类生长关系模型,初步研究了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大宁河回水区流速与藻类生长的相关关系。结论如下:①利用大宁河回水区现场监测结果对流速与藻类生长关系进行曲线估计,可以得到三次曲线拟合方程为:y=34.042-293.725u 821.265u2-603.45u3。②在气候条件和营养盐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流速与藻类浓度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3,双尾检验的概率值为0.043,大宁河回水区流速与藻类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流速成为主要的限制因子,大宁河回水区河段的藻类浓度有随流速减小而增高的趋势,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湘江巴溪洲综合整治利用工程建成后,使上下游河段水流形态发生变化,上游河段水位有不同程度的壅高,为了较精确地计算巴溪洲工程建设对湘江河道防洪的影响,采用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工程对河道行洪水位和流场影响的计算,并对工程前后工程河段水位和流速等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郭树宪 《甘肃农业》2013,(19):81-82
引大入秦工程在多年运行中利用流速仪测流率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提高水量计量精准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多年实测经验,从测流断面的布设、测流过程分析了流速仪测流中产生误差的各种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边墩周围水流流速分布规律,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矩形断面明渠中半圆形边墩周围三维流速进行测量,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0°~120°内距离圆心1.23r的区域水流流速受到柱体挤压作用最为明显,存下游170°射线的区域内,水流流速呈非线性波动,整体波动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宁夏沙坡头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宁夏沙坡头区中心气象站1961~2010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该区降水变化的历史演变规律,为中长期降水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五点滑动平均法、趋势系数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沙坡头区1961~2010年的降水资料。[结果]1961~2010年宁夏沙坡头区年降水序列有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季降水序列中春季降水与年降水变化基本一致;夏季降水在1978年以前呈微弱下降趋势,1978年以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秋季降水变化趋势在1978年以前呈下降趋势,197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冬季降水变化趋势在1978年以前呈明显上升趋势,197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年降水和季降水序列均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宁夏沙坡头区年降水序列变化总体趋势及其季节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未来水情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为中长期降水变化趋势估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鹏  王亚娟    刘小鹏    温胜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6):197-203
以宁夏沙坡头区为研究对象,以1995、2000、2007年和2013年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土地利用多样性、均匀度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3年沙坡头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其中林地、草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下降;而耕地和未利用面积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成为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沙坡头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同,且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由159.326 8增加至212.094 4,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程度加深;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0,说明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从景观多样性来看,研究区景观格局结构趋于多样化;从景观均匀度来看,研究区景观均匀度指数整体水平不高,且研究期内呈下降变化趋势,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构复杂化程度较低。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来看,沙坡头区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以及政策导向是沙坡头区土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5年中卫市沙坡头区国家气候基本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及地面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研究了近55年沙坡头区气温及霜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沙坡头区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不断上升,尤其21世纪初气候变暖明显,在此背景下,沙坡头区初霜冻日呈推后趋势,终霜冻日呈提前趋势,无霜期呈延长趋势;进入21世纪,初霜冻日平均推后4~5 d,终霜冻日平均提前15 d左右,无霜期明显增加,尤其在近5年平均延长了31 d,特早终霜冻日和特长无霜期也均出现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14.
物候观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1981~2011年的木本、草本和气象水文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物候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1年来中卫市沙坡头区的物候期随着气候的变暖,春季萌芽期提前3~4 d,秋季荣枯期推迟3~4 d,植物生长季延长6~8 d,同时也对一些观测技术进行探讨,总结了一些气象水文现象的气候指标和物候观测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对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水资源具有储量较少且分布不均的特点。针对自然保护区存在的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紧张和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严格管理制度、加强水利建设、进行生态恢复及杜绝水体污染等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荒漠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中低产田的主要类型,针对中低产田土壤结构差,保水保肥能力弱,水、肥、气、热协调不良的现状,提出:应采取调整种植业结构,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改良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虚拟水战略背景下,以宁夏19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模型,借助Arc GIS 10.0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研究宁夏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现状,探讨宁夏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的理想态势。结果表明:1宁夏县域人均农村人口虚拟水量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发达区域农村人口人均虚拟水量普遍高于欠发达区域,农业生产以北部平原地区为主体进行布局,中南部地区布局较少;2宁夏区域农业生产优势度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现北部地区高,中南部地区偏低的宏观态势;3农业生产布局合理型的县市有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红寺堡区、盐池县、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沙坡头区、中宁县和海原县;农业生产布局过密型的县市有银川市、石嘴山市、利通区和同心县;农业生产布局过疏型的县市有青铜峡市和泾源县。在此基础上,提出宁夏水资源短缺县市,应在挖掘农业地域资源潜力的同时,加快探索实施虚拟水战略,而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县市,应继续发挥地域水土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水资源短缺县市实施虚拟水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8.
马淼  田懋  景何仿  李春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50-17151,17163
提出一种实用的插值方法,生成宁夏沙坡头天然河道的计算网格,并在该网格上计算恒定流,发现与实测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沙坡头区种植二茬春小麦的适宜性。[方法]以宁春4号为供试小麦品种,分别于2015年7月13日和17日播种,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宁春4号生育期、苗情、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与历年参数进行比较,评价种植二茬春小麦的适宜性。[结果]宁春4号的全生育期为73~77 d,基本苗数在200万株/hm~2以上,千粒重22.10~23.15 g,理论产量2 625~2 730 kg/hm~2,但是大部分指标较历年减少。[结论]结合经济成本、田间管理,推断沙坡头不适宜推广种植二茬春小麦。  相似文献   

20.
沙拐枣属植物种群间的生长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泡果沙拐枣(C. junceum)、蒙古沙拐枣(C. mongolicum)、红皮沙拐枣(C. rubicundum)的不同种群生长效益的野外调查结果,对平均地径、新梢长、冠幅(南北、东西)、同化枝节长、灌高6项生长效益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各种种群间生长效益差异显著,新疆石河子和宁夏沙坡头地区种群的生长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