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危害情况:杨干白尾象(虫甲)是我省主要害虫之一,对杨、柳、桦等幼树有毁灭性的危害,是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我场的德隆地、兴隆庄等杨树人工林被害最严重。杨干白尾象虫甲主要危害青杨、加拿大杨、小叶杨和青皮柳,其中以小青杨被害最重。从一九六五年开始对此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据历年来的观察在幼虫阶段对树木危害最重,幼虫在树干的皮层内取食危害,因此,不易发现,2~3命幼虫在边材处危害,咬成不规则的浅坑.3命以后的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自上或向下蛀  相似文献   

2.
青杨天牛,属鞘翘目,天牛科,别名山杨天牛,山杨小天牛。系植食性、单食性害虫,其幼虫主要为害杨树。尤以青杨、加杨、毛白杨被害最重。其幼虫惯于蛀食直径1.5—2.0厘米的二年生干梢或枝子干,被害处形成一个明显的瘤状虫瘿,虫瘿上有一块倒马蹄形枯死的树皮伤疤。幼虫在木质部和髓部内蛀食成隧洞形虫道,使被害枝干组织破坏,逐渐枯干。被害严重的树冠畸形,树势衰退,生长迟缓,而幼树被害后,干梢枯干或因害风折形成平头小老树,损害极大。  相似文献   

3.
临夏85杨光合干物质生产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地青杨作对照,对临夏85杨光合速率、枝干承载叶面积及年干物质生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临夏85杨年平均光合速率较青杨低20%,5~7月差异较大,8~10月差异不明显。(2)杨树枝干横断面积与其承载叶面积呈线性相关。临夏85杨承载叶面积随枝干粗度的增大而增长的趋势远强于青杨,直径为6cm的枝干,其叶面积是青杨的1.336倍;同粗度枝干承载叶面积的最大比值为1.3867。(3)叶片年生产干物质量,临夏85杨为0.8244kg/m^2,青杨为0.9945kg/m^2,直径为6cm的枝干,年生产的干物质量,临夏85杨较青杨提高11.1%。叶面积的剧增是临夏85杨生长量高于青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杨潜叶叶峰分布于辽宁省台安、朝阳以及山东省惠民地区 ,近年来在山东德州、淄博等地区。主要危害小叶杨、小青杨、北京杨和泰青杨。不属于国家级、省级检疫对象。   2 0 0 0年 4月 2 3日 ,在北京市大兴县榆垡镇东胡林片林内发现杨树叶片呈现黄褐色 ,叶片被害只剩上下表皮 ,内充满空气 ,呈现泡状。经调查发现每一叶片内有一幼虫 ,体长 3~ 4mm ,乳白色 ,褐黄色口器 ,有明显胸足 ,先端具深褐色爪 ,前胸背板有 2块浅紫色斑。5月 10日检查树下土壤 ,每平方米发现虫茧 3头 ,呈泥胶状。经权威部门鉴定该虫为杨潜叶叶蜂 ,此次杨潜叶叶蜂在北…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干热胁迫对不同品种杨树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吴屯杨、小青杨和小美旱杨一年生嫩枝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和PEG浓度控制生长温度、干旱条件,处理24 h后测定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光合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杨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随着干热胁迫的程度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胞间CO2浓度(Ci)则整体呈下降趋势,吴屯杨和小美旱杨的蒸腾速率(T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小青杨叶片的蒸腾速率持续增加,在重度干热胁迫时达到最大值;2)3种杨树在重度干热胁迫条件下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及其电子传递链的结构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3)3个杨树品种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干热胁迫程度的增加呈稳定上升的趋势,总叶绿素与叶绿素a、b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4)综合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分析,3种杨树中,小青杨和吴屯杨的耐干热能力较强,小美旱杨最弱。  相似文献   

6.
<正>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Rott,主要为害杨、柳树,以银白杨、毛白杨被害最重,加杨次之,青杨类受害较轻。顶梢被害后,抑制顶芽生长,徙生侧枝,形成秃梢。苗干被害后形成瘤状虫瘿,极易风析,造成严重损失,并可随苗木运输传到新区,是我省主要的杨树苗木和幼树的枝干害虫。也是全国重点检疫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7.
哈青杨(populus charbjneusis C Wamg SKV)是1952年,由王战教授和苏联植物学家斯考威共同定名的一个新种.它是小叶杨与中东杨的自然杂交种,天然分布在黑龙江省境内.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和小青杨多有相似之处,但生长情况、耐水湿却比小青杨好得多,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8.
(2) 白杨透翅蛾Parantnrene tabaniformis Rottenberg[鳞翅目透翅蛾科] 分布国内: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 国外:蒙古、苏联、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瑞典、希腊、西班牙、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寄主:主要为杨柳科各树种。为害与传播:白杨透翅蛾主要为害杨树(Populus spp)和柳树(Salix spp)。如毛白杨(P. tomentosa Carr)、银白杨(P. alba L)、加拿大杨(P. canadensis Moench)尤易受害,5年生以下的苗木及幼树受害较重;小叶杨(P. simonii Carr),小青杨(P.pseudo—simonii kitag)受害轻微。初孵化的幼虫,多在嫩芽,顶梢侵入,钻营隧道,因此被害梢往往枯萎下垂,抑制顶芽生长,徒生侧枝,形成秃梢。初龄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围绕树干钻蛀隧道,因此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参试的品种杨88个品种(系)苗期和幼龄期的抗虫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白杨透翅蛾的品种(系)为白城5号杨、白林3号杨、白林2号杨,是品种杨杂交育种较理想的抗白杨透翅蛾亲本;抗青杨天牛的品种(系)为白林2号杨、白城41号杨、迎春5号杨、格尔里杨、107号杨、中黑防2号杨、88-04杨、吉林加拿大杨、白城1号杨、晚花杨、加雌杨、健杨、白城2号杨、88-13杨、摩里柏林杨、81-10杨、白林3号杨、5号杨、小×钻杨,是品种杨杂交育种较理想的抗青杨天牛亲本。  相似文献   

10.
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杂交及美洲黑杨种内杂交所选出的几个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无性系,作了锈病、黑斑病、溃疡病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无性系绝大部分为抗病或高抗,少数为感病。其中对这3种病害均表现抗病或高抗的有69杨×美洲黑杨的5个无性系;06号、52号、57号、66号、80号及69杨。对锈病感病的有69杨×青杨的两个无性系:142号、1062号及69杨×小青杨的592号无性系;高感的有69杨×小叶杨的216号无性系。对黑斑病高感的有Ⅰ—214杨×北京杨的01号无性系及214杨、沙兰杨。  相似文献   

11.
杨潜叶蜂(杨泡叶蜂)Messa bcr-ticulana Klug属膜翅目、叶蜂科。国内分布于辽宁省(台安、朝阳两县),山东省为新记录,主要分布于惠民县南部的联五、姜楼、麻店、胡集乡一带;国外分布于苏联。该虫主要危害小钻杨Populus×xiaozuanica W.Y.Hsu et Liang、小青杨P.Pseudosimonii kitag、北京杨P.×beijingensis W.Y.Hsuex C.Wanget S.L.Tung等。被害株率达100%,叶片被害轻者为36%,重者达95%以上,远看象火烧一样。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不同地理类型古杨树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及分子适应机理,本试验以胸径≥1 m,树龄在300~500 a生的青杨派三脉青杨、乡城杨和康定杨古杨树扦插苗为对象,采用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不同地理类型古杨树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生理生化及抗逆基因表达的差异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干热河谷型的三脉青杨的光合参数较低,受到干旱胁迫后反应最为敏感,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迅速下降,抗氧化酶APX和SOD活性以及抗逆基因SOD瞬时表达量均显著增加,O~(2-.)积累量降低,但干旱强度加剧后三脉青杨植株形态受损程度最重,表明三脉青杨在中轻度的干旱胁迫下适应能力较好。温湿型乡城杨受旱后抗逆基因Lea3和SOD瞬时表达量均同时升高,植株叶片的光合能力稳定,表明其对干旱的适应的综合能力较强,因此,乡城杨的分布范围要远远大于其它两种。分布于高海拔地区的寒湿型康定杨受干旱后虽然抗氧化酶SOD和APX活性以及SOD基因瞬时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但H_2O_2积累量也增幅明显,叶片含水量及光合特性明显下降,表明其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较弱。由此可见,不同的抗旱基因在不同的地理类型古杨树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对干旱的响应存在差异,反映出它们对自身特定气候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危害与分布情况杨吉丁虫(Poccilonota Variolosa Paky)在我县主要分布于第二机械林场上造营林区,全场被害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25%。该厂从1972年秋季以来造林12000亩,主要品种有二青杨、小叶杨、美×青、双阳快、小×黑、白城杨。通过林中观察,危害最重的是小叶杨、二青杨,其次是双阳快杨。从1979年发现虫情,起初数量甚少,危害较轻,未能引起重视,到1980年已蔓延成灾。危害最重的是东南退大面积片林,25个林班共39000亩,被害率在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7头,最多达40头,大片林木形成小老树。由于此虫是杨树干部害虫,主要危害衰老树木的干部韧皮部,多在中老龄树木上危害。幼虫在韧皮部潜伏危害期较长,给防治上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以青杨为母本,分别以辽宁杨、33号杨和美洲黑杨为父本,采用4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青杨最佳的杂交组合处理方法:青杨×辽宁杨(父本与青杨高温失活花粉的混合花粉)、青杨×33号杨关(键母词本:青花杨粉;提杂取交液制蒙种导)、青杨×美洲黑杨(父本与小青杨3:1混合花粉)。  相似文献   

15.
在山西省西北部黄土丘陵区,通过对7个杨树品种:群众杨(P.popularis)、合作杨(P .opera)、小青杨(P.pseudosimonii)、北京杨(P.beijingensis)、新疆杨(P.opulus bolle ana)、沙兰杨(P.×euramericana)、小叶杨(P.simonii)的引种栽培试验,随机区组3次重 复,研究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量及对虫害、冻害的抗性,通过5年观测分析,提出了 在干旱寒冷的晋西北地区,应选择以青杨为母本的杂交杨,如群众杨、合作杨、小黑杨等进 行造林,单株营养面积应大于20 m2。新疆杨作为引进树种在该地区生长表现良好,但树木 的生长受地下水影响明显。在土壤水分比较充沛的地方,新疆杨树干基部则易冻裂。因此, 此树种最宜在土壤水分贫乏地造林。欧美杨不适宜大面积造林,尤其是在黄土丘陵干旱的坡 梁地段。  相似文献   

16.
<正> 张家口地区坝上的防护林带中,除大量的青杨、小叶杨外,还有三种小青杨,起初它们都引自坝下各县,主要来自赤城、万全两县的沟谷及河流两岸。这些小青杨抗寒、抗风、抗虫、耐旱、耐瘠薄,是我区坝上各县乃至“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优良树种。近几年来,大量引到内蒙南部各旗(县),生长良好。为了叙述方便,将三种小青杨暂定名为钻天小青杨、赤城小青杨和垂枝小青杨(注1)。它们之中,以钻天小青杨最为速生,现将钻天小青杨研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揭示青杨不同种群叶片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叶片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为青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全国主要分布区的34个青杨种群为材料,采集1~2年生枝条在温室扦插繁殖,移植苗圃,第2年春季平茬幼化,同年7月采集茎尖以下第7、8、9片新生叶测定苗期叶片14个表型性状(叶片形态性状、叶色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青杨的14个叶片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种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5.771%,表明种群间变异是主要的变异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56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柄相对长,最小的是叶绿素SPAD值。各种群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852%,其中内蒙古坝底(31号)种群变异最丰富,而河北龙泉(11号)种群变异最小,叶片表型性状稳定性最高。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大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仅叶色与其他叶片性状无明显相关,叶色遗传相对独立。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4个种群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长叶柄大叶类群、中等叶类群、短叶柄窄叶类群和小叶类群。结合类群分布和中国地形特点,中国青杨种群可划分为3个分布区,分别是太行山以东华北平原北缘地区(1区)、太行山和六盘山-秦岭之间的黄土高原地区(2区)和青藏高原周边地区(3区),其中1区以短叶柄窄叶类群为主(57.14%),2区中等叶类群占66.67%,而3区占比最大的为小叶类群(62.5%)。【结论】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河北蓝旗卡伦(17号)、内蒙古半截塔(30号)和内蒙古坝底(31号)种群多样性丰富,是多样性保护和种质资源保存的重点种群。叶片表型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强,青杨叶片呈现以海拔变化为主的地理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以收率为指标的CO2超临界萃取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5 MPa、温度50℃、时间60 min为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条件,收率为3.56%;依此条件分别萃取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的树皮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物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酯类、酸类、烃类等化合物,其中以酸类物质含量最高,其他物质含量均较低;萘、醌、奠、酮等大分子物质含量较少;中东杨和斯大林杨树皮中特异化合物种类较多.同时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青杨脊虎天牛对10种杨树树皮100 μL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雄成虫对小青杨的选择率54.17%,为最高;雌成虫对小青x黑杨的最大选择率为58.33%,其次是对小青杨和中东杨的选择率54.17%.雄成虫对10种杨树树皮CO_2超临界萃取液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雌成虫呈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泊头市大面积发生青杨锈病,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为摸清青杨锈病的危害情况,确定本地适生树种进行了此项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对青杨锈病的抗病力不同,中林46杨、2025杨等青杨派及其杂交种抗病性极差,而黑杨派及其杂交种如107杨、108杨、廊杨等抗病性较强。白杨派则免疫不感病。  相似文献   

20.
几个杨树优良品种光合净生产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半叶法,测定了小黑杨、黑林1号杨、拟青杨×山海关杨、中黑防1号杨、银中杨等5个杨树优良品种的光合速率、净生产力,结果表明:几个品种光合净生产力差异明显,生长量最优的品种为拟青杨×山海关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