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2004年年底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2.
2004年年底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由此可见,自主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充分显示实践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在实践活动中,把创新精神真正落实到工作的每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指出:“加快林业发展,搞好生态建设,要靠投入,靠政策,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科学技术。”目前,我国林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强劲推动的历史阶段。促进林业科学技术进步,关键是增强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林业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林业实际,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让科技进步更好地支撑和推动国家事业发展。加强林业自主创新,推动林业科技进步,也是盛世兴林,加快林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制定本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产业》2011,(1):78-79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并把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作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推进产学研结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创新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联系和作用.涉及科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园林快讯     
《技术与市场》2006,(10):8-11
全国林业科学技术大会在京召开全国林业科学技术大会9月14日在京召开。大会开幕式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主持,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林业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尽快改变林业科技的部分先进与总体落后并存、跟踪研究为主而创新研究不足的被动局面,努力缩小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林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起符合林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基本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部分研究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中国绿色时报)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自主创新是否为我国林业的必然选择?如何推进林业的自主创新?如何建立林业科技的创新体系?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不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科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指导。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科学发展观给新时期的教育以诸多的指导和启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需要;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层面的改革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构建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生产实践的交融、链接,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教育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