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历史进程、地理位置还有城市建设上都有特殊的地域性。虽然城市湿地公园的数量很多,关于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理论还不完善。为了构造北方生态城市与完善哈尔滨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从调查分析哈尔滨市方台湿地公园的植物情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着哈尔滨湿地植物的生长及其景观的营造、湿地陆生及水生植物景观单一,同时将湿地公园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湿地生物圈保护及恢复区、湿地缓冲与科普教育区、观赏休闲区、建筑与游乐设施区,并对其进行规划,提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水体植物景观设计、陆生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设计、地形植物景观设计和园路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因而城市绿地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城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其中生态功能是首要功能,起着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增强城市防灾功能、降低城市噪声等作用,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选择寒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以寒地植物景观配置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讨论植物在绿地景观系统生态化建设中的应用,以期使其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植物配置注重视觉效应忽视实用性、注重绿化面积忽视人文关怀、注重景观营销忽视植物多样性三方面的问题与误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城市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应尽早介入设计,同步进行植物配置、因地制宜选择植物,突出本地植物景观特色的思路、遵循人性化原则,体现植物文化内涵、利用生物多样性原则,丰富植物群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滨水区、滨水植物、滨水植物景观等基本概念,阐述了滨水区植物景观历史发展、规划设计和景观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主要从滨水植物种类调查、群落结构分析、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等方面进行,其设计理念包括生态理念、低碳理念和水墨画理念。目前我国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研究存在着对地域性植物景观历史发展研究较少,对滨水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应用研究深度不够,尚未建立真正实用的滨水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黄龙溪古镇植物景观设计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植物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滨水植物景观空间营建、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配置三方面探讨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为古镇滨水景观设计与营造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科学》2020,(5):112-116
花镜是一种优秀的园林造景形式,其充满自然和野趣的原生态风貌,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佳木斯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受气候的限制,城市绿化可用的植物品种相对匮乏,花镜景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以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区花卉园花镜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园内花镜景观的设计原则,从野生花卉品种开发利用、芳香类花卉植物的引用以及花镜经济效益拓展等方面来探讨佳木斯地区寒地特色花镜景观的设计,为同属寒冷地区的其他城市在花镜的创新设计与应用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景观是医院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综合医院已将其户外空间的植物景观营造作为体现医院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遂宁市中心医院河东分部一期项目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践过程为例,从医院户外绿化设计原则、该项目植物种类选择、植物观赏特性以及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等方面探讨了医院户外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力求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创造人性化、高品质的户外医疗环境,为医疗活动注入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体育中心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军伟  庞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33-11735
针对我国城市体育中心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城市体育中心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对体育中心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旨在为城市体育中心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切实可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代表城市的形象,而城市道路景观对城市道路面貌起着决定性因素。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北京荣京东街道路景观设计为案例,通过对其总体设计、道路节点设计和专项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创造赋予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的景观特色是景观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居住区景观是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空间,也最能体现和渗透城市地方文化的场所。本文阐述了目前洛阳居住区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营造洛阳居住区地域性植物景观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固态水景"的设计理念,认为水景设计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传统文化及民俗风情的设计风格;尊重自然、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切合实际。针对流动的水及固体的水,强调要在时间上、空间上及形态上进行合理的、全面的设计,开发新的景观元素,丰富冬季景观;设置室内水景,让水景"流入"东北的冬季景观,与此同时丰富色彩设计。以"河岸人家"小区水景设计为例,着重利用水的固态特性,凸显冰雪文化与东北风格,为居住区营造自然、生动、亲民的冰雪景观,让冰雪成为冬季景观的主角,进而让水景在四季更迭中为人们奉献两种不同形态的美。  相似文献   

12.
曹虎  魏胜林  唐剑  杜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88-12989,13004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指出我国部分北方缺水城市的传统灌溉渠道承受的污染较为严重,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自净能力等进一步下降。认为将水体修复的技术或工程应用于这类渠道的景观设计,将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与生态景观设计相融合是景观设计领域一个新研究方向。笔者就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思考,旨在为农业灌溉渠道景观设计与水体生态修复相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谈北京地区居住区冬季植物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景观是居住区景观中分量极重的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一些设计师对于冬季植物景观缺乏足够重视,结合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简要阐述了冬季植物景观的重要性以及改善北京居住区冬季植物景观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对浙江冬季开花植物的科属组成、生活型及园林应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冬季开花植物①种类丰富,涉及60科122属217种(包括种、变种、栽培种);②生活类型多样,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③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冬季植物景观营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季植物景观是北方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季相景观及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文献资料,统计出乌鲁木齐市冬季景观植物有常绿树、观形树、观枝干树、观果树及其他观赏树5大类共计26科48属111种,并对其配置形式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乌鲁木齐市冬季植物景观的发展现状,提出改善乌鲁木齐市冬季植物景观的建议,推荐了4种冬季景观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以期为更好地营造乌鲁木齐冬季景观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巩如英  卿平勇  张利利  崔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27-12728,12751
调查分析了廊坊市"城市旺点"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就水体景观而言,主张缩小面积并加强水体与绿地的交融性,水体与居民的互动性;绿化方面建议多种乔木和灌木并讲究植物栽种的环境因素和季节因素,主张以三七景天代替草坪;硬质景观的设计应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和生活性,贴近生活,体现人文精神;活动场地的布置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体现人性化与实用性。研究与建议旨在通过良好的物质规划使小区成为一个人、建筑、环境和谐共生的社区。  相似文献   

17.
汪洋  魏胜林  金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68-4770
针对苏州市部分中高档住宅小区山水景观设计应用的现状,从山水型人居环境设计理念、表现手法、美学艺术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我国城市山水型人居环境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逢玉  何磊  郭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45-15246,15255
实地调查奎屯市具有代表性的主要道路、居住区、公园等地秋冬季观赏园林植物,同时结合相关资料,从植物种类、观赏特性和景观营造3方面分析奎屯市秋冬季观赏园林植物的配置与造景情况,得知奎屯市秋冬季造景植物主要为常绿针叶树和落叶树,植物观赏特性为树形、树色,景观通过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营造。其中,秋冬季节树干、树皮、树叶、冬芽、果实的颜色为奎屯市秋冬季植物观赏提供了可能。最终根据奎屯市秋冬季观赏园林植物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建议,以期为奎屯市园林植物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高层小区的数量也随着不断地增长,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困扰着城市的建设者们,风环境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从对高层住宅容易产生强风的问题出发,研究用植物造景的手法来缓解强风的理论,并通过实际的项目进行分析,希望能对高层居住区植物造景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四川冬水田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清代的兴起与扩展,民国的继承与发展,新中国的改造与缩减三大阶段。水稻种植规模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水利设施的多少均是影响冬水田发展的因素之一。以往提高农业产出的是改造冬水田的动因;现今提倡恢复冬水田又是出于其水利、生态湿地价值的考虑。冬水田作为一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其之于四川农业、环境乃至气候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