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泽陆蛙夏末秋初体温与环境因子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夏、秋季节交替时(7-8月) 泽陆蛙体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自然状态下,对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体温及其所处环境的气温、地温、水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光照度等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体温与诸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温与气温关系密切,7月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月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温与地温及水温之间关系密切,7月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月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温与光照度之间关系较密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温与空气相对湿度存在负相关关系,7月份空气相对湿度对其影响不明显,8月份则明显受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黑斑蛙俗称"青蛙""田鸡"。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雄蛙体长62厘米,雌蛙体长74.4厘米。成蛙体重一般60~100克,雌蛙身体显著大于雄蛙。黑斑蛙成蛙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洞穴中,深  相似文献   

3.
<正>黑斑蛙俗称"青蛙""田鸡",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雄蛙体长62厘米,雌蛙体长74.4厘米。成蛙体重一般60~100克,雌蛙身体显著大于雄蛙。黑斑蛙成蛙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洞穴中,深10~17  相似文献   

4.
辽西日光温室大棚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004年10月~2007年6月喀左县日光温室大棚内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的连续监测气象资料,分析棚内小气候因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室外对应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大棚的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是随着外界气象条件和季节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并具有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伍家台村生态观光茶园为例,基于美景度评判法(SBE)法对茶园景观美学功能进行了评价,并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度、辐射热等方面测度了茶园生态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茶园景观美学功能和其生态环境效应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美景度与茶排优美程度、建筑物美观程度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同游步道与环境协调程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茶排优美程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度、天空辐射热、地表逆辐射热、空气温度、地表温度、风速则没有显著相关性;茶园建筑物美观度、游步道与环境协调程度均与生态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可见,茶行排列是生态观光茶园建设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12年生大五星枇杷为材料,研究了大棚内外空气温湿度变化规律与枇杷春梢、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大棚栽培能使气温较露地提高0.25~3.90℃,使空气相对湿度较露地提高0.69~31.66个百分点,并使枇杷果实与春梢生长发育物侯期比露地提早至少7d以上;②大棚内气温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存在极显著负相关;③露地气温与枇杷果实生长发育及春梢仲长生长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黑斑蛙俗称"青蛙""田鸡",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雄蛙体长6.2厘米,雌蛙体长7.4厘米。成蛙体重一般60~100克,雌蛙身体显著大于雄蛙。黑斑蛙成蛙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洞穴中,深10~17厘米。次年3月中旬出蛰,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每个卵块有卵2000~3500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  相似文献   

8.
对新建大型防虫网室内和室外的光照强度、气温、地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防虫网覆盖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防虫网的使用降低了网室内光照强度,提高了网室内气温、地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对网室内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防虫网覆盖降低了小白菜纤维素、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小白菜的硝酸盐、总糖含量,防虫网覆盖后小白菜的净菜率提高,净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黑斑蛙俗称"青蛙""田鸡"。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雄蛙体长62厘米,雌蛙体长74.4厘米。成蛙体重一般60~100克,雌蛙身体显著大于雄蛙。黑斑蛙成蛙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洞穴中,深10~17厘米。次年3月中旬出蛰,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每个卵块有卵2000~3500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毫米。蝌蚪体笨重,尾肌弱,尾鳍发达,尾  相似文献   

10.
天目山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研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天目山为研究对象:利用空气离子测量仪、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和温湿度记录仪,对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相对湿度和气温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测量,并对空气负离子与可吸入颗粒物、相对湿度和气温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天目山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8:00—17:00)和年变化特征;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1331个·cm^-3)〉紫楠Phoebesheared(1223个·cm^-3)〉银杏Ginkgobiloba(960个·cm^-3)〉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701个·cm^-3):空气负离子与可吸入颗粒物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812,P〈0.01),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0,P〈0.01),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676,P〈0.05),瀑布、溪流等动态水体能明显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