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林蛙的分布与林分类型、食物量、枯落层厚度及坡位关系紧密。其中,林分类型是主导因子,枯落层厚度及食物量是限制因子。食物谱系以昆虫纲为主,在取食频次及取食量上,8月下旬至9月末为高峰期;在食物组成上,成蛙与幼蛙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乌梢蛇Zaocys carinatus对食物的选择性,寻找最适宜的乌梢蛇幼蛇开口食物;为乌梢蛇专用人工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解冻和保鲜食物投喂观察,结果表明:乌梢蛇幼蛇开口率因食物种类不同有明显区别,对蛙类食物的开口率较高,为71.63%,对昆虫类食物开口率较低,为10%以下;在食物的选择性方面,幼蛇对蛙类食物选择率较高,为85.56%,对昆虫类食物选择率较低,为5%以下。  相似文献   

3.
虎纹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它是我省体型最大的食用蛙,主要分布于我省淮河以南地区.它食性较广,食物包括蚯蚓、蟹、虾、蝗虫及部分昆虫的幼虫和一些水生昆虫、泥鳅等.栖息环境为丘陵、平原地区的水稻田、沟塘等水体.人工养殖虎纹蛙是满足人们食用需要、增加种群数量、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测量和比较采自昆明东北郊的131只成年多疣狭口蛙K a lou la verrucosa标本(72♂59♀),同时野外观察雌雄蛙的伏卧姿势、运动方式和繁殖行为.成年雌雄蛙的体长、吻长、鼓膜直径、内突长、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7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对与体长相关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雄蛙前臂宽随体长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雌蛙,雌蛙后肢全长和足长随体长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雄蛙.雄蛙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均大于相同体长雌蛙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繁殖期雄蛙前肢内侧及胸腹部布满分泌物,雌蛙无.雄蛙为2/3蹼,雌蛙约为1/3蹼.雄蛙具单咽外声囊,雌蛙无.雄蛙肛部疣粒大而光滑,雌蛙肛部疣粒细长而尖.  相似文献   

5.
杨树云斑天牛的生活习性和有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Batocena horsfieldi Hope)属鞘翅目天牛科(Cenambycidae)是洞庭湖区杨树主要害虫。它的蛙道曲折向上延伸隐蔽,一般的药剂防治收效甚微,必须采用特殊药物防治,才能达到灭虫目的。发生和危害 1982年春,湘阴县属的横岭湖废堤上与海拔高程30米以上的湖洲上,新栽美洲黑杨无性系Ⅰ-63杨、Ⅰ-69杨和欧美杨Ⅰ-72。当年栽植成活面积达4500亩,近四年共营造面积达10800亩,每亩22株,11个林班。  相似文献   

6.
从引种雪蛤的品种、时间、地点、蛙龄、雌雄配比及体质等方面对雪蛤种蛙的选择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对从小兴安岭到广东南岭的引种过程,包括种蛙、蛙卵的采集,种蛙和种蛙卵的运输,长距离运输方式的选取及到达目的地后的放养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湿地植被演替顺序为新生沙洲湿地→自然滩涂湿地→已围垦湿地→试验林。2021年3月—2022年4月,采用黄盘诱集、震落、灯诱、巴氏罐诱集、扫网法和马氏网诱捕法6种方法对以上4种不同植被类型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调查,运用多样性分析方法对鞘翅目昆虫的多样性、季节动态及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湿地分布有鞘翅目昆虫19科108种,其中优势科为叶甲科Chrysomelidae、瓢虫科Coccinellidae、步甲科Carab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等;不同植被类型的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已围垦湿地中的鞘翅目昆虫多样性显著高于其它3种植被类型,而试验林鞘翅目昆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它3种植被类型的;鞘翅目昆虫多样性随时间变化明显,其中秋季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夏季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季节间和不同植被同一季节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CoA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鞘翅目昆虫的...  相似文献   

8.
1996年—1998年的3月—10月,在太原市小店区对雀鹰的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雀鹰种群密度为0.05只/km,筑巢于4月,每巢产4枚卵,孵化期22.5d~24d,巢内育雏期20d~23d。食物由鼠类、鸟类、昆虫和蛙类组成。  相似文献   

9.
丛林蛙声     
5月,正值广西雨季时节。每当大雨过后,八桂大地上一片片繁茂的森林就要开始蛙鸣"音乐会"了。睁大眼睛在阴暗潮湿的密林中寻找,你会发现这些"歌唱家"里有雨蛙、树蛙、湍蛙、林蛙、姬蛙还有蟾蜍等。其中有幸拥有吸盘的蛙类就是雨蛙、树蛙和湍蛙了。  相似文献   

10.
2017年6月,在福建戴云山国家级保护区内采集到4号琴蛙标本,结合形态比较和线粒体COⅠ基因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粤琴蛙(Nidirana guangdongensis),系福建省两栖类新记录。这一发现,将粤琴蛙的分布区域由此前已知的广东北部、湖南东南部和江西南部向东扩展至福建中部,为琴蛙属的系统学和谱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并根据福建省弹琴蛙和粤琴蛙物种的分布范围,探讨了2个物种的地理隔离因素。  相似文献   

11.
林杜娟 《绿色科技》2013,(3):157-161
指出了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社会背景下,一种新的食品供应模式——短链食品悄然兴起,为突围当下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食品的未来展现了新的前景。分析了短链食品在中国的不同实践形式,综述了相关研究,探讨了该模式发展的特征、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市售11种动物性食品的铅、镉含量进行抽样分析。应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对几种不同食品铅和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测抽检的食品中铅和镉的含量均未超出国家最低限量标准。食品的生产厂家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使食品中铅、镉等重金属含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食品存在高风险、易发生食物中毒等特点,探讨了对食品安全的评估、分析、监控和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用体系思想进行管理及监督,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目鸟类的食性、觅食地质量、食物量与形目鸟类的关系及鸟类在不同觅食地的分布等的研究表明 :形目鸟类单位面积的数量与觅食地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并对形目鸟类的觅食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文明进程视野下森林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关系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食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人类文明进程视野下分析森林系统中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关系演变规律, 对于现阶段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协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提出了森林生态和森林食品的安全性作用机理模型, 而后依次讨论了采猎文明、农耕文明、传统工业文明、新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各文明时期森林食品和森林生态的安全性作用特性, 最后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构建了森林食品与森林生态的安全性演化路径模型。研究表明, 正是森林食品安全与森林生态安全相互关系的演变, 从一个侧面反映并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An organism’s food i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its survival niche. Free-ranging rodents are presented regularly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novel food. To investigate the novel food selection process in Norway rats concerning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288 laboratory bred Norway rats (Rattus norvegicus) were tested with a 2-h free choice for each animal. First, rats were tested against eight kinds of novel foods: corn, beans, broiler ration, soybeans, peanuts, rice, potatoes, and millet. Rats preferred corn over the other novel food types,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lective coefficient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 rats chose novel food with highest energy content. Rats also appeared to be less neophobic to foods of high sugar content. Regarding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rats effectively differentiated between spectral colors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 and red-colored food was more attractive for rats than foods of four other colors. Small-sized food received the highest numbers of visits and longest feeding bouts compared to other siz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arbohydrates content, red color, and small size of novel food play a role in the novel food selection of Norway rats.  相似文献   

17.
钳嘴鹤迁徙期觅食生境选择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2012年5月31日至9月13日多次对迁徙途径西双版纳的钳嘴鹳觅食生境选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钳嘴鹳觅食生境选择的主因子是人为干扰、水、食物、隐蔽物,最适觅食生境是无人类干扰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有相对稳定食物的浅水湿地。  相似文献   

18.
平山狩猎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生  张伟 《林业科技》1996,21(6):35-38
根据本试验观察的空间生态位数字特征,结合鸟类的取食基底和食性,平山地区夏季鸟类群落划分为6大取食集团:(1)以鹌鹑等代表的绝对地面取食集团;(2)以灰头鵐等为代表的相对地面取食集团;(3)以沼泽山雀等为代表的灌丛层取食集团;(4)以大山雀等为代表的下木层取食集团;(5)以灰背鸫等为代表的林冠取食集团;(6)以斑啄木鸟为代表的树干取食集团。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主食竹是指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自由采食和在圈养条件下人工喂食的竹类植物。大熊猫主食竹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大熊猫与竹类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文章收集整理了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分析了其重要价值。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可归为大熊猫主食竹的竹类植物有16属、106种、1变种、18栽培品种,计125种及种下分类群。其中,有13属、79种、1变种、3栽培品种,计83种及种下分类群,是作为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的野生大熊猫主食竹加以利用;有11属、53种、1变种、15栽培品种,计68种及种下分类群被中外数十家大熊猫养殖基地或动物园用于饲喂圈养的大熊猫;二者部分种类有所重复。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多样性状态,不仅对于满足现有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的采食需求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其可持续利用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