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果蝇资源库建立使果蝇科研工作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果蝇品系,能大大推动果蝇科研事业的发展。基于此,综述全球果蝇资源库分布现状,总结各果蝇资源库的特色及其应用优势,为果蝇科研工作者选择合适的果蝇品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李锦辉  李潮海 《核农学报》2006,20(6):503-507,496
本文综述了opaque突变基因及其修饰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优质蛋白玉米育种过程中突变基因及修饰基因改善蛋白质品质和控制籽粒性状的遗传机理,提出了利用突变基因及修饰基因减少玉米醇溶蛋白,增进玉米品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12元件插入引起的棒眼果蝇杂交后代scarlet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6对引物对棒眼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Bar与野生型果蝇杂交所产生的亮红眼突变型果蝇stbr的scarlet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在scarlet基因的第4外显子检测到了1个7.5kb的插入,进一步的测序证实此7.5kb插入为逆转座子412元件。在对棒眼果蝇和从日本引进的眼色突变品系st1果蝇的scarlet基因测序分析时也都检测到了412元件的插入,不同的是棒眼果蝇scarlet基因中412插入呈杂合型。对所有的412插入位点分析时发现,stbr果蝇的412元件以与scarlet基因转录一致的方向插入到了其第4外显子的1612th ̄1613thbp之间,且412元件的5′长末端重复LTR区发生了450bp的缺失;st1果蝇的412元件则以与scarlet基因转录相反的方向插入到了其第4外显子的1722nd ̄1723rdbp之间。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6对引物对本实验室由棒眼果蝇Bar与野生型果蝇杂交所产生的亮红眼突变型果蝇stbr的scarlet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在scarlet基因的第4外显子检测到了一个7.5kb的插入,进一步的测序证实此7.5kb插入为逆转座子412元件。在对棒眼果蝇和从日本引进的眼色突变品系st1果蝇的scarlet基因测序分析时也都检测到了412元件的插入,不同的是棒眼果蝇scarlet基因中412插入呈杂合型。对所有的412插入位点分析时发现,stbr果蝇的412元件以与scarlet基因转录方向一致的方向插入到了其第4外显子的1612thbp-1613thbp之间,且412元件的5´长末端重复LTR区发生了450bp的缺失;st1果蝇的412元件则以与scarlet基因转录相反的方向插入到了其第4外显子的1722ndbp-1723rdbp之间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提取物的抗辐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银杏叶提取物饲喂果蝇 ,然后对未交尾的雄性果蝇进行辐照 ,研究其繁殖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银杏叶提取物 (EGB)对果蝇的抗辐射作用是明显的 ,可缓解辐射引起的繁殖力下降 ,其受辐照后的繁殖力是对照的 1 46倍。对银杏叶提取物 (EGB)的抗辐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对模式生物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对黑腹果蝇的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和致畸作用,随着其质量浓度升高,黑腹果蝇的蛹化数率和羽化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繁殖性能随着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质量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蓝莓受果蝇的为害影响逐年加重,从而导致蓝莓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下降。基于此,对为害蓝莓的果蝇种类、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帮助以使麻江蓝莓种植者了解和掌握蓝莓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以便减少虫害,提高蓝莓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紫玉米色素对辐射所致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对黑腹果蝇进行紫外辐射处理后,在普通培养基、含0.05 mg.mL-1和0.2 mg.mL-1紫玉米色素的培养基中繁殖,通过测定果蝇的寿命和繁殖力来分析紫玉米色素对紫外辐射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辐照处理后,果蝇在0.2 mg.mL-1色素组的平均寿命、半数死亡时间和最高寿命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F1成虫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本实验研究表明紫玉米色素能够延长经辐射处理的果蝇寿命,改善和提高其繁殖力。  相似文献   

9.
用剂量为5、10、15和30Gy的60Coγ射线辐照羽化后1~2d雄果蝇,以探讨γ辐射对果蝇寿命及其子代生理变化趋势的影响,同时也为防治害虫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辐照后各处理组果蝇的平均寿命、最高寿命及90%死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30Gyγ射线使得雄果蝇初期的存活率急剧下降,但寿命变化与其他剂量组差异不显著。不同剂量辐照后的雄蝇与未经辐照的处女蝇交配,其生殖量在交配第7天前低于对照组,但第11天后辐照组均高于对照组。辐照组F1代体重增加,生理应激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CRISPR/Cas9系统在水稻基因编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潘 《南方农业》2015,(3):136+139
CRISPR/Cas9系统是新一代的基因定点编辑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物种,例如,人、鼠、果蝇等。简单介绍该技术在水稻中的研究进展。涉及该系统的启动子、转化方法、突变效率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核农学报》2012,26(2)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晚粳稻品种秀水09,获得了1个稳定遗传的全生育期黄绿叶突变体Ygl,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珍汕97杂交,构建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发现目的基因与第11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2459连锁,在该标记附近发展了14对InDel标记,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约82kb区间内。通过在线最新水稻注释系统的基因功能预测分析,寻找候选基因,经测序发现突变体发生单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12.
雄蕊对环境胁迫反应能力减弱导致水稻光敏不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定光敏不育水稻中突变基因的作用部位,本研究对农垦58s等5个品种(系)进行了系统的光周期反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幼穗分化开始后的光周期反应不是对农垦58s的花粉育性所特有;而且农垦58s的育性变化也不是专一地对光长起反应。这些结果支持以下假设,即光敏不育水稻中突变基因的作用部位在雄性器官。它的功能是在雄性器官发生中控制对环境信号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晚粳稻品种浙粳22内稃突变体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晚粳稻品种浙粳22内稃突变体是60Co γ射线对浙粳22辐照后选到的内稃约有正常内稃一半大小的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内稃突变体与籼稻珍汕97杂交的F2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对突变性状基因进行初步遗传定位,把内稃突变基因定位在第9号染色体上,暂将该突变基因命名为hig1,位于RM6051和RM556之间,遗传距离为12.7cM。  相似文献   

14.
DNA改组技术是改造蛋白质分子的有效新策略。它通过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重组,再定向筛选具有预期性状的突变体,获得同时具有多个亲本基因的特征的突变基因。该文综述了DNA改组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在众多的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但能够被培养分离的微生物在大部分生态系统中只占极少一部分,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微生物组成、功能及其潜在应用的认识。分子生物学方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到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为认识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及其生态功能提供了有利手段。高通量测序作为一种新兴的免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具备检测快速、准确、信息全面丰富等特点。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测序通量、读长和准确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成本的大幅下降,该技术在过去十几年间被迅速应用于土壤、水体和肠道等微生物区系的研究中。本文简述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PCR产物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以及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在病毒学领域的应用,以期为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地方稻种来拢突变体库中能稳定遗传的小圆粒半矮秆突变体srd-1为材料,对其半矮化和小圆粒性状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暗形态建成表明srd-1突变体矮化性状与BR无关.srd-1突变体表现对GA敏感,外源GA3对突变体幼苗第2叶鞘有促进生长作用,能诱导α-淀粉酶活性,可以使倾斜方向排列的细胞微管骨架恢复至野生型横向排列方向,表明srd-1突变体矮化性状与GA信号传导途径无关.GA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OsKS1和OsGA2ox1表达相对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OsCPS、OsKO2、OsKAO、OsGA20ox2和Os GA3 ox2基因表达下调,初步说明srd-1突变体的矮化性状可能是由活性GA生物合成降低所致.此外,小圆粒调控基因SRS1、SRS3和SRS5表达下调,表明srd-1突变体突变基因同时参与了籽粒大小和株高的调控,突变基因影响了活性GA的生物合成和小圆粒调控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了矮化和小圆粒表型的产生.该研究为突变体突变基因的定位及利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家蚕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家蚕(Bombyx mor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15664bp,AT含量较高,为81.3%,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 一段498bp的A+T富集区域。与其它10种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相比,家蚕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在核苷酸组成,编码偏好性,以及氨基酸组成上较相近,只是在基因排列上,tRNA^Met的位置发生了重排,在家蚕线粒体基因组中,tRNA^Met位于A+T富集区与tRNA^Ile之间,而在果蝇中,其位于tRNA^Tln与ND2基因之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Sanger发明的测序法被用于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测序,由英、法、美、德、日、中等六国科学家通力合作花费了10年时间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烟草K346品种叶数、株高变异株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是叶用作物,其叶数与经济产量密切相关。RAP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揭示烤烟品种及其它作物突变体基因组DNA的差异和基因定位旧。本实验利用RAPD技术探讨烟草变异株和对照株的遗传物质差异,为探明烟草变异株的叶数或株高突变基因位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Rab蛋白羧基末端含有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是蛋白质翻译后进行异戊二烯化修饰的位点。本研究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型Rab D2b为对象,用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At Rab D2b羧基末端第199位和200位保守半胱氨酸残基共同缺失的突变基因At Rab D2bΔCC,及第199位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突变为丝氨酸的基因At Rab D2bC199S。将突变基因瞬时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片或稳定转化拟南芥,发现两种突变蛋白都定位在细胞质中,而野生型At Rab D2b蛋白则主要定位在高尔基体上。酵母温敏突变体ypt1产生的温度致死表型能够通过转化At Rab D2b获得恢复,而突变后的At Rab D2b均丧失了恢复功能。结果表明,拟南芥At Rab D2b羧基末端单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的突变或两个保守半胱氨酸的缺失都会影响其亚细胞定位和功能发挥。本研究为深入开展植物Rab蛋白的异戊二烯化修饰机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