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昉 《广东园林》2011,33(6):11-1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首次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构想,这是以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理论提出的,是对目前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设想。钱老说“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城市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建造的。城市的核心主体是人。因此,发展和建设一个有利于人...  相似文献   

2.
何谓山水园林城市?自1993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呼吁“中国应建‘山水城市’”之后,城市生态与城市景观受到进一步关注与重视。钱先生认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应该是:“第一,有中国的文化风格;第二,美;第三,科学地组织市民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建设园...  相似文献   

3.
韦摘 《广东园林》2001,(4):21-23
一、建设“山水城市”的提出“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溶合在一起 ,创造‘山水城市’的概念。”———摘自 1990年给北京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所谓‘山水城市’即将我国山水画移植到中国现在已经开始、将来更应发展的、把中国园林构筑艺术应用到城市大区域建设 ,我称为‘山水城市’”。———摘自 1992年给美术界王伸的信二、建设“山水城市”的核心精神“您说 :‘山水城市’的核心精神主要是 :‘尊重自然生态 ,尊重历史文化 ;重视科学技术 ,重视环境艺术 ;为了人民大众 ,面向未…  相似文献   

4.
1990年 7月 31日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致信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说 :“我近年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溶合在一起 ,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 ?1 993年 2月 ,在北京召开的“山水城市座谈会”钱老又作了《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的书面发言。笔者多年对中国风景名山的研究 ,阐述中国山水诗画的兴起 ,“羊城八景”是广州山水城市的缩影和重塑珠江“母亲河”形象等 ,请同行赐教。一、中国山水诗画的兴起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鸦片战争时期 ,长达 1 70 0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文化曾…  相似文献   

5.
(说明2.1连即第1期i凌页,余类推)园林论述工苏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孙筱祥1.1遗园心理—从诗情画意到小中见大…丁文魁1.刊情美的石刻俊秀的建筑别致的园林 —记大足道场园林 “‘’‘’.’‘””“·’‘·’‘··················……刘管平1.31我国寺庙园林与风景园林的发展····一邓其生2.1钱学森谈中国园林学·················,·········……2.19广西风景资源初步探讨···……易利国何瑞兰2.32雕塑在园林中的应用······……郁芷若唐学山3。n中国的风…  相似文献   

6.
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时,提出"山水园林"城市的概念.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掀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高潮,但就其规则而言,则无定式.本文以池州为例,对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1引言本刊(封二)展现了部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屋顶绿化实景照片,这是政府2004年斥资试点,2005年正式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折子工程的屋顶绿化项目。也正是20年前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极力倡导、论述的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设山水城市时所渴望的"楼上绿地园林"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沙产业的界定。“沙产业”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于1984年提出,后经不断提炼和完善,逐步形成的。关于沙产业的概念和内涵,钱学森院士认为:“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属于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钱学森院士所倡导的沙产业要求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转化  相似文献   

9.
结合广州市“山、水、城、田、海”自然格局式的山水城市建设实践,特别是近十年广州在城市环境建设优化和生态建设保护方面的做法和成就,从三个方面阐述钱学森先生“山水城市”理论的核心,强调城市建设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相互交融,并借用佛家“不争、无相、舍得”六个字说明山水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周婷瑞 《湖南林业科技》2023,(6):63-67+2+103
钱学森“山水城市”理念的提出,给予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城市山水园林新的思考方向。基于空间句法,是对园林空间进行图形描述与数据的定量分析,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解析,结合对比昆明大观公园,探索建立完善的景观山水轴线,实现现代城市公园的传承与创新。依此建立空间拓扑关系、空间轴线、园内视域模型,计算其四个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拙政园穿行率:中园>西园>东园,大观公园造园规则式,近华浦处穿行率最高,其余相差不大;(2)拙政园的连接度大于大观公园,空间的渗透性较强;(3)在整合度的可视层中,大观公园山水格局空间营造道路宽、水域广,便捷度高于曲径通幽的拙政园;(4)拙政园的平均深度呈现散点式,而大观公园为中心发散式。  相似文献   

11.
“森林城”是具有森林生态环境城市的简称。“森林城”源于50年代世界各地掀起的“绿色运动”。我国已经国家正式批准建设“森林城”的有长春、阜新、娄底三座城市。还有许多城市在建设“园林城”、‘”花园城”、’‘文明城”中,大力发展城市森林。“森林城”建设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现代“森林城”的特征是:——整体性。现代“森林城”是城市森林发展的最高形态和归宿,它不是‘“城市”与“森林”的简单拼凑,而是二者科学布局,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密切结合、协调发展,形成一个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亘古未有的生态复合整…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学     
60年代中期,北美的科学家将“城市”与“森林”结合起来,定名为“城市森林(Urban for- estry)”,并下了定义:“城市森林是森林的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生理、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及有关植物和培训市民。在广义上,城市森林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游乐场所、园林设计、城市污水再循环、  相似文献   

13.
崇左市拟建设的龙峡山森林公园地处市城区中心地带,面积约517.4公顷。森林公园的建成将体现崇左市的山水园林特色,极大地改善崇左市城市环境,为崇左市提供“都市绿肺”,为市民提供一个绿色休闲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4.
江苏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江苏省为我国古代吴越文化中心,园林建设渊源极早,遗存的古代第宅园林为数最多,而且该省文人画家代不乏人,这些遗存第宅园林中,许多园主本人多是文人;或则园主虽非文人,而其园林的命题立意和造景布局系由文人画家参与的。这类园林,其立意(意识形态)是无神论的,多数是反封建的;其造景则是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因此把这类园林命名为“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这类园林的艺术评价及创作过程,作者认为分为“生境”、“画境”、“意境”三个境界:反映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生境”是文人园林的艺术泉源,这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反映;再由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再由“生境”上升到艺术美的“画境”,则是中国文人园林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根本区别。再由“画境”触景生情而升华到产生浪漫主义激情的理想美境界,就是“意境”。这种理想美的境界,作者认为又可以概括为:美的感情,美的抱负,美的品格和美的社会四种类型。江苏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三个境界是以情造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其创作方法则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15.
1993年2月1日《光明日报》披露,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鉴于中国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失衡问题,于最近提出,中国未来城市应该发扬中国园林的特色与长处,把城市建成大园林的设想。钱老高瞻远瞩,展出二十一世纪,以他广博的学识,缜密的思考为中国城市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思路,引起广泛的反响。  相似文献   

16.
避暑山庄的理水 ,成功地利用了自然地形地貌的特点 ,将自然山水与人工疏理巧妙结合起来 ,体现了自然界水流的全部特点 ,取得了“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成为自然山水园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公共性质园林虽一直处于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主流研究之外,但到明清时期已具备不输于其他类型园林的规模以及职能。结合同时期的写实主义小说《儒林外史》,从历史文献研究角度出发,将书中二十余处具有公共性的园林分为山水相依的城市型公共性园林、农村聚落的公共性园林及半公共性园林三类,进一步探究明清时期公共性质园林在各阶层市民生活中发挥的美学、社会以及文化功能,并以此总结出此时期公共性质园林具有形式简单、来源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牡丹江市城市建设格局为“一江居中,两岸同兴,建设山水园林城”;牡丹江带状公园的开发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味、加快牡丹江市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文论述了牡丹江带状公园建设的背景、意义及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9.
山水城市——山水品格,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兆祯 《广东园林》2011,33(6):9-10
中央曾赋予钱学森先生一个称号一“杰出贡献学科科学家”。他的杰出其实不仅表现在航天方面,也在城市建设方面。在风景园林方面,他提出的几个问题对我国建设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锦州市本着高起点开局、跨越式发展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园林中建城市,在城市中雕刻精品。园林景点星罗棋布,城区绿化点、线、面、带、环、网有机结合,基本建成了一座“三山三水皆满绿,半城花木半城楼”的山水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