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明确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营养品质的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株高等;与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等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穗粒数、百粒质量、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等。根据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关系,说明在玉米群体产量、营养品质改良的过程中,在保证适当株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出籽率、百粒质量较高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玉米群体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的选择,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间关联的主次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13个玉米杂交新组合8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秃尖>生育期>穗长,在育种实践中,应注重对单穗粒重、株高和穗位高的选择,同时结合其余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进行育种,将对产量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生产上广泛使用的12个玉米单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被测试材料的植株、穗粒、产量以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植株与穗粒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穗粒重、百粒重等,其关联度在0.4353~0.3327。与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等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的植株与穗粒性状是出籽率、株高、穗长、轴粗、行粒数等,其关联度在0.5106~0.3929。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玉米种质材料进行遗传改良宜在保证正常生长的前提下,优先对出籽率、百粒重进行选择,还要注重对株高、穗长、轴粗、行粒数等性状的选择,进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
饲用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与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3个饲用玉米品种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饲用玉米生物学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关联度顺序为:株高>穗位高>成熟期保绿度>穗行数>行粒数>结实长>吐丝期>穗长>穗粗>籽粒产量>千粒重;籽粒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长>结实长>行粒数>穗粗>行数>生物产量>株高>穗位高>成熟期保绿度>吐丝期。  相似文献   

5.
糯玉米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西南地区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糯玉米鲜穗产量的关系,为糯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2年国家西南区鲜食糯玉米区试的14个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糯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行数>穗粗>穗长>行粒数>出苗-采收>株高>秃尖长>出籽率>百粒重>穗位高。由此得出,穗行数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穗位高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改良后CIMMYT群体优良自交系产量(单株粒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关联顺序为穗重 > 行粒数 > 出籽率 > 穗位高 > 穗长 > 株高 > 百粒重 > 穗行数 > 秃尖长。因此,提高穗重、行粒数、出籽率的同时也具有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有利于得到产量较高的玉米自交系。本试验利用改良后CIMMYT群体优良玉米自交系,明确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为选育高产玉米自交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晓琴 《中国种业》2023,(2):94-99,105
为了明确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 46 个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鲜食糯玉米品种的鲜穗产量 9507.0~13069.5kg/hm2,出苗至采收期 75~81d,株高176~246cm,穗位高 56~100cm,穗长 15.4~20.6cm,穗粗 4.5~5.2cm,秃尖长 0.4~1.7cm,穗行数 12.2~17.5 行,行粒数 33~42 粒,百粒重 28.2~46.1g ;各农艺学性状变异系数 1.67%~38.03%,其中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出苗至采收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 10 个性状之间变异系数大小排名依次为:秃尖长 > 穗位高 > 百粒重 > 株高 > 穗行数 > 鲜穗产量 > 穗长 > 行粒数 > 穗粗 > 出苗至采收期。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穗长(0.7892)> 百粒重(0.7513)> 穗位高(0.7502)> 株高(0.7424)> 出苗至采收期(0.7378)> 秃尖长(0.7280)> 穗粗(0.7200)> 行粒数(0.7129)> 穗行数(0.6974)。说明鲜食糯玉米产量育种应选用穗长、粒数重、穗位高和株高适宜的种质资源进行选育利用,同时需要重视鲜食糯玉米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雪峰  李建奇  张风云 《种子》2007,26(12):60-6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夏玉米品种的产量、千粒重等9个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9个性状中,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千粒重(0.74506)>穗行数(0.71681)>穗位高(0.71580)>株高(0.71535)>穗粗(0.70681)>行粒数(0.67546)>穗长(0.66408)>秃顶长(0.66103)。因此,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的高产育种中,要选择千粒重大、穗行数多的品种,同时加强穗位高的选择,而对穗长、秃顶长等性状的选择应适当放宽。该结果对夏玉米育种目标的制定,品种改良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盛农玉6号’、‘LCBB18-12’、‘百隆玉303’、‘惠农单5号’和‘西抗18’5个玉米新组合为材料,用Excel和SPSSPRO在线统计分析平台对包括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单穗粒重、百粒重和产量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穗行数(0.85)、穗粗(0.846)、百粒重(0.845)、株高(0.843)、单穗粒重(0.839)、生育期(0.827)、穗长(0.817)、行粒数(0.812)、穗位高(0.812)、秃尖(0.59)。除秃尖以外的9个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均较大,关联系数在0.8以上,秃尖这一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相对较小,关联系数为0.59。由此可推断,穗行数、穗粗、百粒重、株高、单穗粒重、生育期、穗长、行粒数、穗位高是产量构成的主要因子。该结果为高产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2014年国家西南玉米区试一组8个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区玉米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株高百粒重穗粗穗位高行粒数穗长穗行数出籽率秃尖生育期,株高、百粒重、穗粗是影响玉米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而生育期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含糖量高的甜玉米品种,本试验对甜玉米含糖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与穗长、株高、穗位呈正相关,与单穗重、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重、轴粗、百粒重、茎粗呈负相关。在实际选择中可以参考这些性状来选择含糖量高的甜玉米。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各主要农艺性状和含糖量之间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此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含糖量的通径系数顺序为穗长>株高>轴重>穗位>单穗重>穗粗>茎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轴粗>秃尖长>皮渣率。本研究为今后选育含糖量高的甜玉米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以及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差别,以自主选育的116个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前传统育种材料育成品种,产量与穗长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贡献作用最大的是千粒重;2000年后至今的新型育种材料育成品种,产量与穗长和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作用贡献最大的是行粒数,与传统材料育成品种的分析结果有所不同,分析其原因为育种目标变化而引起的新育种材料的引进,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施钾量对玉米倒伏率、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黑龙江省玉米抗倒性栽培及钾肥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设置5个不同施钾量下,对玉米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方差分析,并研究玉米倒伏率与各农艺性状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T2处理株高和穗长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T0处理的穗位和秃尖长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产量性状方面,T2处理的穗行数、行粒数最多,百粒重最大,产量最高,玉米倒伏率与穗位高、秃尖长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适量的钾肥可以提高玉米抗倒能力,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玉米倒伏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根据以上5个不同施钾量处理,T2处理玉米倒伏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育的74个玉米杂交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18.0对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中的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粒宽、粒厚、百粒重、容重、出子率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主要农艺性状对杂交种产量的决策系数。结果表明,出子率、百粒重、生育期、穗长和穗行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正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玉米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大小,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玉米品种,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本课题组选育的14 份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其穗长、穗粗、轴粗等9 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9 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19%~58.72%之间;相关分析表明,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50),秃尖长与产量间呈显著负相关(r=-0.336);通径分析表明,穗粗、行粒数和出籽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值,穗长、轴粗、秃尖长、穗行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对产量贡献大小排序为秃尖长因子>行粒数因子>穗行数因子>穗粗因子。因此,在玉米育种材料筛选时,应重视行粒数多、果穗较粗和秃尖小的育种材料,同时要关注千粒重,并注意性状间的协调发展,以便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选育出优异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正在参加黄淮海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的19个新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粗﹥穗行数﹥穗长﹥株高﹥收获期﹥行粒数﹥轴粗﹥穗位高﹥鲜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穗长、株高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而鲜穗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度对产量影响则较小。但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不同产量水平品种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糯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鲜食糯玉米的10 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鲜穗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株高与穗位高(r=0.6288**)、株高与双穗率(r=0.5779**)、株高与穗长(r=0.5069**)、株高与穗粗(r=0.4878**)、双穗率与行粒数(r=0.4877**)、行粒数与穗粗(r=0.4686**)、秃尖长与穗行数(r=0.4355**)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秃尖长与双穗率(r=-0.4356**)、秃尖长与行粒数(r=-0.5350**)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对鲜穗产量作用最大的是穗行数(r=0.5314**、P=0.7480),其次分别为双穗率(r=0.4724**、P=0.4177),行粒数(r=0.4127*、P=0.2317),百粒质量(r=0.3637*、P=0.2159)。为获得高产糯玉米品种,应注重增加穗行数、行粒数、提高双穗率和百粒质量,同时协调好各性状间的关系,控制好株高、穗位高及秃尖长度等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