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正>6月1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渔业生态环境研究组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手性农药高效氯氰菊酯对鱼类毒性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广谱性农用杀虫剂,对水生生物毒性极高,在湖泊、水库、鱼塘附近施用时,很可能通过灌溉流动、污水排放和飘移沉降等途径进入水体,并对天然、养殖渔业资源造成损害。手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工业排放的污水和城镇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逐年增多,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若利用其中无毒的污水来养鱼,不仅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节约饲料,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对鱼产品的需求。因此,合理发展污水养鱼,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淡水渔业》1975,(6):16-22
(一)本文介绍关于城市排出污水与养鱼生产的关系,主要是讨论污水对鱼类的毒性、放养鱼类品种、鱼体残毒以及污水净化等问题。(二)城市污水依来源大致可分为居民排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的工业废水。利用生活污水养鱼要注意污水中有机物质的分介,以防水中缺氧而影响鱼的正常生长或使鱼死亡;对含毒物的工业废水,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处理后方予排放。(三)污水养鱼的品种,一般要求具备耐肥水能力强、成长快,目前各地养殖的鲢、鳙、鲤、鲫、鲴等品种较好。(四)从采集某些污水养鱼鱼体的汞、酚、铬等残毒分析结果看,一般的残毒量比较低,但个别的比较高。此情况应当引起重视。(五)天然水域对排入的污水有自净作用,但由于利用养鱼的水面一般比较小,对污水的净化能力比较弱,因此用作养鱼的污水,应当先经过“蓄污池”的储蓄,使之充分分解、沉殿,然后使用。  相似文献   

4.
非净化的污水,对渔业水域应该大大地限制排放,甚至完全禁止利用。  相似文献   

5.
渔业水域环境的好坏对鱼类的生长、栖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渔业生产赖以发展的基础。随着福建省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经处理就排放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日益增多。污水的过量排放,一旦超过水域自净能力,将对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对福建省淡水水域渔业生态环境进行了监测,旨在及时掌握福建省水库、河流等渔业环境质量变化和生物质量状况,为渔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污染水体对鱼类的综合毒性,着重论述了作者最近研究出的利用发光细菌测定污染水体对鱼类综合毒性的参照体系和经验公式,并由此预测、预报污水可能引起的死鱼事故。  相似文献   

7.
<正>水产养殖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可能引起附近相关水域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现象,破坏生态环境,制约渔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沉淀池建造审批及昂贵的污水净化设备,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困扰。针对该现象,我们探索开展养殖用水高效利用技术,减少污水的排放、降低污水营养化指标,既能降低  相似文献   

8.
福建松下腿口工业区污水排放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8年对长乐市松下腿口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监测结果进行工业污水排放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排污口工业污水存在较为严重的超标排放,主要污染物为COD、悬浮物和pH值。近岸海域由于水动力作用强,受污染程度较轻,除无机氮外各项指标均优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底表层沉积物各监测指标均达到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临港、临岸工业迅速发展,但不少企业治污净化设施没有同步跟上,污水向河道和入海口无度排放,还有的企业甚至长期不安装治污设施,任其自然排放,使得海洋这块蓝色宝地污染日趋严重。据统计,全国主要陆源人海排污口年排放入海污水约87亿吨,其中排入渤海约28亿吨,黄海约6亿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无机磷和油类。以黄渤海为例,近岸海区无机氮超标率分别达到46%和45%,重金属污染超标率分别达到19%和42%,油污超标率分别达到6%和1%。此外,滨海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海水养殖生产的自身污染等都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危害。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9年对晋江市东石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监测,分析工业污水排放对邻近海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口排放的工业污水存在较为严重的超标现象,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严重超标;海底表层沉积物硫化物、石油类、铜和铬超过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域底栖生物种类多样性较差,已出现一小块无大型底栖生物的区域,排污口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已经对邻近海域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污水对渔业的危害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工矿企业越来越多,由这些单位和城镇排放的污水,往往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这种污水大量流入江河、湖泊、或者池塘、水库,都会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化学废水会严重影响鱼类的生存,中毒重者会直接造成死亡,轻者也...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与渔业》2011,(5):31-32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第一核电站排放辐射性污水入海。据报导,截至4月10日,总共约有1.15万吨含低浓度放射物质的污水被排入海中。  相似文献   

13.
汞、铜等重金属对长毛对虾受精卵及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沿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大量而缺乏节制地排放入海,已对浅海渔业和滩涂养殖业造成了污染。在所排放的污染物中,重金属对养殖生物的危害最为突出,不仅直接污染渔业水域环境,而且对鱼、虾、贝等毒性大,作用时间长,迁移转化、富集浓缩均较明显。重金属残留量高的水产品无疑将对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在重金属对对虾受精卵及幼体毒性研究方面,吴彰宽、陈觉民和刘健等曾报导过重金属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nouye)的毒性,台湾廖一久、谢介士  相似文献   

14.
《广西水产科技》1984,(2):30-33
上海石化总厂一期工程,平均每天排放处理污水到杭州湾水域达五万吨左右。污水处理的质量好坏,对杭州湾的渔业资源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5.
上海石化总厂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石油化纤联合企业。由于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三废”,其有害有毒物质成份复杂,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污水排放对鱼类的危害问题,更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前言我国城郊,利用污水肥水养鱼一般均可获得较好的产量,但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毒物危害鱼类,影响质量,为保护渔业生态,促进渔获量增加、保障人体健康,对渔用污水进行处理,降低毒物的毒性,提高渔业的水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净化塘是处理污水的方式之一,是利用水生生物净化水体的作用,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定向培植水生植物。提高水体净化能力的一种生物处理办法,国内外的环境科学工作者,对此项工作,都在进行研究。可是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污水毒性的评价采用“鱼类试验”的实验方法。但是,“鱼类试验”的方法仅能查明能引起鱼类剧烈中毒的浓度,对查明污水对鱼类的慢性毒害作用,这个方法不行。应该同时查明毒物对鱼卵、幼鱼和性未成熟的鱼以及浮游生物和水底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湖区92家造纸企业规模、分布及污水排放情况,分析了造纸污水对水质、底栖生物的影响。运用经济损失与污染物浓度模型,估算出有机污染造成的2005年度水资源损失为10469.5万元~9233.9万元;渔业直接损失为800万元/a~1000万元/a。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渔业资源,了解陆源入海排污口对海域的有机物污染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输入状况以及对近岸海洋生态损害的状况与程度,掌握天津市近岸海域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放入海的污水量、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浓度状况,2016年对天津12个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单因子评价法确定排污口主要污染物;并通过超标率、污染程度、污水生物毒性对排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天津市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粪大肠菌群。各排污口年超标率为7.29%~17.86%,年平均污染程度指数为5~7分,排污口等级为黄色到橙色,生物毒性均为低毒性风险。其中大沽排污河入海口、泰达市政排污口Ⅰ、泰达市政排污口Ⅱ、海河入海口四个排污口污染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据1972年调查,天津市每日排放污水为10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占70%,生活污水占30%,经五大排水口,汇集于南北两大排污河,流入渤海。沿途一部分污水为农业灌溉所利用。我市利用污水肥水养鱼,产量显著提高。西郊区西营门公社西湖村大队亩产达1200斤以上。随着工农业飞跃发展,“三废”污染的研究工作已提到重要地位。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