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8 7~ 2 0 0 2年 ,在沿海防护林内层沙滩的退化蕉柑迹地和林内空地中 ,引种多种优良果树的试验结果表明 :(1 )首次在这一特殊的立地上成功引种龙眼、荔枝、芒果、余甘子、桃、柿子、番荔枝等优良果树 7种 ,同时 ,建立了这一立地种植果树特有的栽培技术 ,提出并验证了确保这一立地种植果树成功的保障技术 ;(2 )种植龙眼和荔枝的经济效益分别是种植湿地松速生丰产林和农作物的 1 2 8、7 6 8倍和 9 0 2、5 4 1倍 ;(3)在沿海防护林中种植适当比例的果树 ,不仅不会降低其生态效益 ,而且还有利于促进沿海防护林体系朝着生态经济复合型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沙质海岸在粤东的海岸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沿海防护林带保护下的沙滩 ,具有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的自然优势。为提高沿海防护林的综合效益 ,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目标 ,在木麻黄-湿地松防护林带保护下的内层沙滩地上 ,引种名优果树 ,总结沙滩种果经验 ,具有重大的实用技术研究开发价值。 1993~2 0 0 2年 ,我们在惠来县南海农场沙滩地上 ,通过采用营造林带、改土适树、精耕细作等技术措施 ,成功地在沙滩地上引种龙眼、荔枝、芒果、桃、番荔枝、柿、余甘子等 7种果树 ,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增加了农民收入 ,达到了以林护果、以…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的亚热带果树中,龙眼、荔枝苗移植是最难成活的,因此,种植龙眼、荔枝除了适时定植,还要讲究种植技术。 挖起的龙眼、荔枝苗,由于根系被伤断,不完整,移植后不能继续正常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另外龙眼苗喜欢荫凉的环境,不耐烈日曝晒和干旱,特别是移植的苗木,在烈日  相似文献   

4.
1987~2002年,在沿海防护林内层沙滩地上开展引种石硖龙眼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利用沙滩地地势平坦、光热水条件优越的有利条件,通过营造林带、改土适树、精耕细作等技术措施引种栽培石硖龙眼,其生长发育符合其品种固有特性,单果重、可食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达到该品种的优级标准。其产量高,9年生每公顷产量达37830kg,经济效益较高,并能有效地促进沿海防护林朝着生态经济复合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以来,台州市椒江区沿海平原先后成功引种了巨桉、柳桉、邓恩桉等桉属优良树种。研究发现这些树种不但树体高大,生长迅速,而且具有抗风力强,耐盐碱,耐干旱,抗污染能力强等优良特性。在椒江区沿海各类不同立地环境条件均生长良好,是值得在我国亚热带沿海平原地区大力推广的优良防护林树种。  相似文献   

6.
荔蝽的防治     
近年,我区种植的龙眼、荔枝日益增加,成百上千亩的龙眼、荔枝园分布也较普遍。龙眼及荔枝的主要害虫荔枝蝽象 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又称臭屁虫)危害越来越严重。观谈谈对此虫的防治: 1.防止虫、卵进果园。新选的果园园址,如能离开老果树1km以远最好。新栽种的苗木要注意检查有无荔蝽卵粒:其卵在3月下旬以后的苗木叶片上偶有携带,青绿色,14粒为一块,常贴在叶背上。如有,应在种植时摘下烧毁。如新种果树附近有老、大的植株,必须加强对这些老树大树荔蝽的除治,否则,该虫极易飞入新园繁殖扩散。  相似文献   

7.
在沙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后面的片林中 ,采用“田”字型块状皆伐种植龙眼的结果表明 :与主害风垂直的林带必须保留 30 m以上的宽度 ,方能维持原有的防护效能并确保果树的快速成林 ;龙眼种植 3年后即可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
美国四翅滨黎在唐山市翔云岛林场盐碱地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沿海地区有大量的盐碱荒滩,沿海防护林工程实施困难,造林树种问题已成为一个影响工程质量和治理效果的重要方面,四翅滨黎的引种成功为沿海地区盐碱滩改造提供了一个优良树种。1原产地及引种简况滨黎是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  相似文献   

9.
福建沙质海岸引种台湾防护林树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树种现状和问题、台湾防护林建设状况和主要树种特性、引种台湾海岸树种的必要性,提出了台湾海岸树种在福建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木麻黄的引种培育和经营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由于木麻黄树木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它已成为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105年历史,目前我国已引进木麻黄植物21种、种源202个和家系261个,在华南沿海沙地防护林地区开展了广泛试验,筛选出大量优良遗传资源,为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和速生工业用材林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作者综述了我国木麻黄科树木引种、培育和经营研究概况,并对木麻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 1年生南酸枣和湿地松为试验材料 ,于沿海岩质典型岸段分别就种植穴大小和磷肥蘸根、ABT生根粉沾根、选用容器苗、覆草、集团造林等共 12个技术组合进行了选择试验。结果表明 ,有利于提高湿地松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分别是集团造林、选用容器苗及磷肥蘸根 ;而有利于提高南酸枣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其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为截干和ABT生根粉沾根处理。试验结果同时表明 ,种植穴大小对南酸枣和湿地松的成活率及其 3年生幼树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滨海沙地上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林农轮作,幼林施肥以及对山地黑松低产林改造等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林分,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林地生态资源,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和收获量,扩大造林成效,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也有特殊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ARC/INFO支持下,将广州市流溪河森林公园划分为16个景观类型,选取12个景观稳定性指标,建立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FRAG STATS软件定量计算景观指标值,建立景观指标标准化矩阵,构造森林景观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流溪河森林景观类型的稳定性差异较大,其稳定性大小依次为硬阔叶林—阔叶混交林—竹林—软阔叶林—非林地—针阔混交林—杉木—木荷—相思—茶叶—马尾松—荔枝—湿地松—龙眼—木本果树—未成林造林地.  相似文献   

14.
论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沿海防护林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一部分 ,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海岸线长 ,营造沿海防护林时间早 ,规模大 ,成效好 ,50年代在粤西滨海沙地营造木麻黄成功 ,防护林带成为沿海地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屏障。通过对建设沿海防护林必要性的论述以及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沿革情况的回顾 ,提出了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沙质海岸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 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 :木麻黄混交林与木麻黄纯林相比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 ;木麻黄与刚果 12桉混交次之 ;木麻黄与湿地松混交第三。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沙质海岸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6.
苍梧县低效防护林综合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梧县是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县。由于人为干扰、树种选择不当、经营措施不合理等原因,林分退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形成较大面积的低效马尾松纯林、湿地松纯林和低效次生阔叶林。本研究通过对低效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凋落物、植物多样性、生物量等的调查,提出了对苍梧县低效林采取异龄混交、调整群落结构、调控林分密度、抚阔补珍、抚针植阔和封育补植等一系列综合改造技术,并对几种低效林分改造后形成的不同林分结构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持续特性等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几种农林复合型水土保持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地区属半干旱丘陵区 ,由于地势起伏 ,雨量集中 ,土壤粘重 ,植被稀疏 ,森林覆盖率低 ,成为我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水土流失的结果是导致表土破坏 ,底土裸露 ,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恶化 ,土地生产力下降 ,增加了植被恢复的难度。为迅速改变辽西地区贫瘠落后的面貌 ,恢复生态系统平衡。建国以来 ,这一地区开展了大面积人工造林工作 ,据统计资料表明 ,以油松纯林为主的水保林面积达 5 3万hm2 ,这些林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推动国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以大面积纯林为主的油松水土保持林存在树种单一、层次简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积累基岩海岸生态恢复经验,改善沿海困难立地的生态环境,对平潭岛临海石质山体造林乔木和灌木树种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质海岸不同乔木和灌木造林均表现出较高的保存率,其地径和树高生长比初植时均有显著提高,生态恢复成效显著;通过树种的适应性评判,4种乔木树种的适应性排序为木麻黄台湾相思肯氏南洋杉龙柏,4种灌木树种的适应性排序为黄栀子滨柃夹竹桃海桐。  相似文献   

19.
彭场林场高产脂、高产材湿地松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荆门市彭场林场66.7hm230多年生湿地松母树林为研究对象,经过连续几年的观测和调查,采用普选法,以材积和产脂量双指标控制,选择出了14株高产脂、高产材优树,其材积比一般湿地松大20%,产脂量高200%,为湿地松优良品系改良与推广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