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92116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2001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是国家跨越计划核心技术品种,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品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近10a河南省小麦供给的变化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河南省小麦供给的对策建议.小麦供给受国家政策、前期价格、成本及自然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且前期价格对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供给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河南省小麦生产应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立足河南省的资源优势,逐步增加小麦的播种面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郑稻 18号   郑稻18号是由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粳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具有高产、抗病、广适的特点.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稻区,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粳稻区栽培.……  相似文献   

4.
郑单958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单958是由河南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玉米新品种,在1997~1999年参加的河南省区试、生产试验和国家黄淮海区试中成为六连冠.现已通过河南、山东、河北和国家品种审定.1999、2000年我们对该品种进行了超高产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中国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的合作与学术交流 ,加快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步伐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 ,由中国农学会、国家 863计划生物领域专家委员会、河南省科技厅、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 ,河南金象麦业集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协办 ,河南省科技厅、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金象麦业集团承办的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1年 5月 9- 1 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 .这次会议是 2 1世纪初国内外小麦遗传育种界的一次盛会 ,对新世纪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农学会会…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河南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均衡增产技术,为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国粮食生产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河南省经济水平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对社会生产各种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组合的必然形式.世界城镇化历史表明,当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城镇化率超过30%时,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河南省2010年城市化率为39.5%,低于全国47.5%的平均水平,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初始阶段.加速河南省城镇化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和河南省省情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8.
濮单3号是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的国审玉米杂交种(组合为P97×9212),属中早熟,需大于10℃积温2300℃.d。1997年-2000年在河南省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200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1999年-2000年在东北华北国家玉米区试中产量名列前茅,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9.
GS豫玉25号(原郑单93-1)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高产、大穗、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0.
该品种由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于199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随后相继通过国家及7个省(区)审定.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第十届发明展览会金奖,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推广品种,1999年豫玉22号及其亲本自交系87-1首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00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2000年获农业部和科技部植物新品种后补助一等奖,2003年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浚县种子公司是集种子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种子企业,1984年受到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农牧渔业部、林业部等四部委的联合嘉奖,被授予"农林科技推广先进集体";1992年被河南省技术监督局、河南省农牧厅联合授予全省首家种子质量信得过单位;1995年又被确定为中国种子产业化集团成员单位,国家"九五"种子项目实施单位.1997年起公司生产的"丰黎"牌小麦良种被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确定为推荐产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优先保护等级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分布有3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98种省重点保护植物.以植物的稀有性、濒危性、种型特性、经济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对比133种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优先保护等级,由此将河南省内的重点保护植物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优先保护植物20种,包括1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6种省重点保护植物;二级优先保护植物4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种、省重点保护植物30种;三级优先保护植物73种,包括1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62种省重点保护植物,较好地反映了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3月12日,记者从河南省科技厅获悉,近日河南省郑州、新乡、兰考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被科技部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河南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达7家,数量居全国前列。据了解,此次新增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均位于河南省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将加快国家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步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科技协同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自古以来就扮演着稳定国家粮食发展、促进农业发展的角色,也担当着开拓者的使命.但是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缓慢,市场化程度较低,分析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详细分析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并提出部分建议,对今后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做出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书栋,河南省登封市人.1977年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工作.曾任郑州市农林牧业局副局长,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所长,郑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现任郑州市农业局局长.在由他主持和完成的科研项目中,先后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2项,撰写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专著和论文50余万字.陈书栋是享受政府津贴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重点建设专业河南省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河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河南省骨干教师专业培训基地学院概况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牧业工程学院始建于1957年,现有畜牧兽医、动物医学、饲料与动物营养、动物药学、宠物养护与驯导、水产养殖技术6个专业。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以占6%的耕地为国家贡献约10%的农业产出,粮食安全责任重大.近年来,河南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粮食“十二连增”,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势必要转变发展方式,走生态农业道路.农业大省农业产值占比大,农业生态化转型示范作用强,农业大省能否在今后的发展中推广实施生态农业,直接制约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规模和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中国玉米已稳居谷物之王的重要地位.玉米的连年增产,良种的培育功不可没.在国家粮食核心区的河南,就有这样一位埋头玉米育种研究工作的育种人,他就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振华. 经过几次邀约,2012年12月11日,记者终于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专访到了刚从外地回来的王振华.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河南省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河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重点建设专业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骨干教师专业培训基地学院概况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牧业工程学院始建于1957年,现有畜牧兽医、动物医学、饲料与动物营养、动物药学、宠物养护与驯导、水产养殖技术6个专业。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耕地集约利用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GIS手段,定量分析了1989-2008年河南省各个地级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时空分布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8年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省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同差异显著;入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因素、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因素是影响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重要的驱动因子.此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