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自从1993年我国海水养殖虾类遭受白斑病毒病的危害以来,海水虾类养殖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一般虾农抗风险能力差,所以自然地就派生出了多品种混养,这种不收那种收,大大降低了由于病害而带来的风险。混养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有虾鱼、虾蟹、虾贝、虾参、虾藻等。日照市东港区总结推广了海水池塘虾蟹贝“四放五收”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亩均效益达6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锌在长毛对虾体内的积累、分布和排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Penaeus)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高档海产食品,深受人们的欢迎。最近几年,福建省对虾养殖生产发展很快。1987年全省对虾养殖面积为21万亩,产量达1.38万吨。然而,最近几年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问题亦日益严重,出现了“黑鳃病、弧菌病(俗称红腿病)”等各种疾病,严重地影响了对虾的产量和产品质量,给虾农经济上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滦南县是河北省海水养殖重点县,现拥有海水池塘养殖面积3800hm2。近年来,水产技术部门及广大虾农认真总结本县多年养虾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外地先进技术和经验,改变传统的单一养虾模式,发展多品种立体混合养殖。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对虾、河鲍、海蜇等多品种生态混合养殖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宋长太 《内陆水产》2004,29(10):42-42
南美白对虾属热带虾种,在适温条件下养殖仅需120d左右即可上市.但水质管理要贯穿养殖全过程,渔谚“养好一池虾,先要管好一池水”,就是这个道理。笔者在指导虾农养虾技术时发现,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质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现将对虾养殖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异常水质及处理方法浅析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知道,在养虾过程中,不良天气对养殖生态环境影响极大,特别是台风过境时带来的暴雨,会造成对虾的应激,雨后极易使养殖虾暴发病害,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影响。例如,今年8月初的“派比安”台风登陆广东地区时,连续几天的暴雨,造成了附近的防城、钦州、北海、湛江等地的对虾养殖地出现了大面积的排虾现象,使虾农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不良天气虽对养殖影响极大,但通过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也能将损失避免到最小。下面针对台风影响下的各种天气对养殖水体的影响,根据笔者的经验,就台风前后做好预防工作,提出预防应对措施,供大家参考。以便在台风前后积极行动,尽量减少台风天气给养殖对虾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中山南美白对虾养殖达12万多亩,年产值约20亿元,是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近两年,正大集团优质南美白对虾虾苗抢摊登陆中山,并以养殖成活率超80%,单造亩产800至1000斤的业绩让广大备受虾苗、虾病困扰的虾农眼前一亮。苗好虾成,尽管每万尾苗价高达200元,是普通苗的四五倍,但虾农仍,争相选购正大虾苗养殖,以求突出对虾养殖“重围”。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该场大力调整养殖结构,引导虾农适应新的形势,大力普及新技术、新模式,“三早一适时”、“鱼虾生态养殖”、“车虾两茬养殖”等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有效提高了海水养殖的科技含量。养殖过程中,广大虾农普遍注重科学养殖,用科学方法对水和池底进行改良,并采取“稀放苗、早投喂、攻大个、早  相似文献   

8.
养虾先养水是广大虾农和对虾养殖者的共识。而水色和透明度的好坏,是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但有些虾农,特别是初次养殖的虾农,对水色和透明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例如有的虾农认为,养殖对虾透明度越大,底质就越干净,水质就越好;有的虾农缺乏调节水色和透明度的基本知识,花了很大本钱还是没有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因为调节好水色和透明其中有许多学问。为此,我们特地谈谈水色和透明度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调节方法,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严天鹏 《齐鲁渔业》2006,23(3):38-39
锯缘青蟹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90年代末海水虾池经受了暴发性虾病危害后虾农普遍认同的较好替代养殖品种。我市(福建龙海)有海水虾池1667 hm~2(2.5万亩),其中近1333 hm~2(2万亩)混养青蟹。 2004年,我市青蟹养殖出现较严重的病害,纤毛虫寄生、白芒病、红芒病以及有柄蔓足类茗荷尔寄生青蟹鳃部造成呼吸不畅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分析原因,去年春、夏季气候异常,温差大,雨量集中、偏多;沿海水质条件降低以及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日益恶化等。青蟹疾病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尽量排除致病因素, 从增强青蟹体质、提高自身免疫抗病力入手,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创造优良养殖环境,减少减轻疾病发生,使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对虾多茬养殖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形式之一。2006年,海阳市大闫家镇鲁古埠村的日本对虾养殖中,遵循“水产养殖,养水为本”的科学养殖理念,头茬虾单产40kg,在售价仅为34元/kg的情况下,每667m^2净利润超千元,2茬虾也达到单产50kg,售价140元,kg,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有白斑综合症、桃拉病毒综合症(TSV)。当前,频繁暴发的南美白对虾病毒病给虾农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养虾业的发展,因此,做好南美白对虾病毒病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93年我国海水养殖虾类遭受白斑病毒病危害以来,海水虾类养殖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一般虾农抗风险能力差,不贸然在天然海水池塘中单养虾类,而是多品种混养,大大降低了由于病害而绝产的风险。下面介绍虾、蟹、贝混养,四放五收。这种方法混养的品种为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和菲律宾蛤仔。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害,近年来许多地区连续发生鱼虾病害大流行。我国对虾养殖的虾病日益严重,流行的季节越来越早,蔓延速度快,布分面广,而且虾病种类逐年增加,并有新的病症出现,使虾农谈病色变,给变殖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4.
蒙君丽 《河北渔业》2011,(4):34-34,59
<正>南美白对虾在唐山市已经大面积养殖,效益很明显。然而,养殖过程中虾病的大量爆发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虾农的损失,综合了几位养殖专家的多年经验,浅谈一下南美白对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以来,养殖对虾病害暴发,不仅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广大虾农的生产积极性。改革旧模式,开辟新途径,是对虾养殖业重新崛起的必由之路。为寻求对虾养殖高产高效新途径,搞好对虾养殖“二次创业”,我们依据近几年本地区探索的多种对虾养殖模式经验,就胶东半岛地区对虾健康防病养殖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5年高邮地区罗氏沼虾零星死亡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可以说是罗氏沼虾丰收的一年,也是虾农赚钱的一年,成品虾价格稳定,亩产量又创新高,整个养殖周期基本上没有灭绝性的病害及自然灾害,黑壳虾出现的几率也大大降低,这些主要还是由于虾农的整体养殖观念和管理水平在提高。例如,往年在养殖过程中虾农根本不注重水质和底质的改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东港市拥有0.8万hm^2(12万亩)海水养殖池塘,上世纪80年代,对虾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之首,成为全国养虾“冠军县”.年产量万吨以上,为国家出口换汇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初,对虾病毒病大面积暴发,养虾业受到严重冲击,水产科技人员与养殖企业一道为解决对虾病害问题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措施,产量虽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南美自对虾种质退化,抗病力下降,养殖过程因异常气候、水环境突变或泼洒药物不当常引发对虾应激反应,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笔者结合基层指导养殖生产的体会.就兑淡养虾中病害综合防治谈几点观点,与广大虾农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19.
由于气候关系,我国有些地区海水养殖池塘仅下半年养1季,池塘闲置率高,且虾塘连年使用,塘底淤泥多,即使年年清塘,也回避不了虾塘富营养化问题,产量长期徘徊在200kg/667m2左右。近年来浙中有些地区养殖塘效仿农业轮作模式,实施“种养结合,虾瓜轮作”新模式.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所谓“虾瓜轮作”就是养虾业与种植业轮作经营,循环利用同一口虾塘。  相似文献   

20.
论河蟹养殖的两个技术误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史为良 《齐鲁渔业》1996,13(3):21-23
目前我国河蟹养殖中存在两个技术误区;遣传污染的海水污染,即蟹苗,扣蟹,亲蟹从不同地区随购入,人工育苗,养殖造成不同种群杂交,使优良群系濒临灭绝;育苗废水排入中,再反复提取污染的海水育苗,造成蟹病逐年增加,给正常河蟹生产带来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