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我国强调可持续发展,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而在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的过程中,会影响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发展。因此,针对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是我国在前几年实施的重要生态发展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的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为我国生态现状的改进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耕地的减少必然影响当地农户的收入。从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生计的本身入手,分析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探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并保证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建议,希望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就相继发布了和退耕还林有关的文件,文件的颁布对于解决农户可持续生计提供了保护机制,使得农户在退耕还林后可以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前期的补助陆续到期,有一部分农户的生计存在着困难,因此,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需要持续推行,并从根本上找寻解决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常成  淮建军 《北方园艺》2018,(5):200-205
为测量黄土高原苹果生产的气候风险,使用陕甘宁17个苹果主产县2014年的截面数据,计算农户感知脆弱性指数,区分气温敏感和气温耐受两类农户群体,通过多元回归分别探讨可持续生计框架中各种生计资本指标与两类农户感知脆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6个生计资本指标对气温敏感农户的感知脆弱性没有影响;气温耐受农户的感知脆弱性随一个生计资本指标(家庭规模)增加而增大。可持续生计框架对农户感知脆弱性评价作用有限,应该和农户感知、适应行为结合才能更好的区分脆弱人群,有效减小脆弱性。  相似文献   

5.
2000年8月9号,国务院颁布了《完善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特别对尚未建立起解决农户退耕的长远生计问题与长效机制,其政策是为保证农户因退耕后生活,随着退耕还林的补助逐渐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的生计出现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国务院通过决策决定完善退耕还林的政策,并继续对农户给予适当的补助,进而使退耕还林的成果得到巩固、并有效地解决了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问题与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6.
刘旋  余劲 《北方园艺》2019,(22):159-168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并形成主导产业是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农民作为农村发展的主体,其发展意愿与区域发展相一致是农村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运用国家统计数据和陕南地区一手调研数据,以脆弱性-可持续生计资本框架为理论基础,在把握陕南区域发展现状及空间格局,确定发展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分析农户自身的发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农户形成符合区域发展战略的发展意愿,实现农村协调发展。结果表明:陕南地区多维发展指数(MDI)呈西高-东低趋势,空间相关性强,有明显空间集聚性;尽管区域发展现状及优势不同,但农户发展意愿无显著差异,大多数农户都倾向于外出务工来满足生活需要;家庭中劳动力的健康状况、学生个数、是否发生风险以及亲友非农就业状况对农户发展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建议各县结合自身优势和农户发展意愿影响因素形成符合当前状况的协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发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以新一轮退耕还林为主题,基于2012-2022年CNKI平台中的数据库,取300条样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方法,深入解析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相关研究,包括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图谱等方面。结果表明:(1)有关退耕还林的相关文献数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2)有关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研究文献主要围绕“后续产业”“农户收入”“生态效益”等问题展开,高频关键词显示新一轮退耕还林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要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一味地扩大生态林规模并不可取。(3)退耕还林研究以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初期退耕还林措施的综合改进分析为始发点,逐渐转变为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相互交织并存,并逐渐向以生态效益为主题逐步细分进行发展。所以,科研理念、方法之间的交融与并行以及怎样继续巩固和拓展退耕还林成果,如何合理的扩大退耕还林规模、保障农村环境安全、提高退耕农户增收,成为了今后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开始,国家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解决退耕农户生计问题,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至今已实施了5年,本文通过平桥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的实施,分析总结该项目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林下种植、养殖业、中幼林抚育等不同方面阐述了平桥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摸索出的适合平桥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安英 《现代园艺》2006,(5):38-38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于2000年开始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2年正式全面铺开,截止到2005年,共实施退耕还林0.87万hm^2。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定住、不返弹、能致富”,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我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不忘积极发展后续产业。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对于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影响作用,因此政府更需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力度,促进其更加长远的发挥价值。本文从农户参与意愿与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优化措施,致力于促进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可能影响脆弱社区的生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采用2015年陕西苹果种植户调研数据,结合IPCC定义和可持续生计框架计算生计脆弱性指数(LVI和IPCCLVI)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两地区生计脆弱性指数(LVI)存在显著差异,陕北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生计脆弱性,主指标体现为生计策略、生活方面的显著性差异。由于IPCC框架下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两地区IPCC-LVI指数并无显著性差异。研究对于地区脆弱性对比分析、政策的有效性检验、目标政策的制定以及脆弱农户的适应能力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穆倩 《北方园艺》2011,(22):189-19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是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从现行的退耕政策和补偿措施来看,后续产业发展仍然遭遇瓶颈.农户创新作为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又一新生的内部力量,依靠农户在技术、营销、组织等各个角度的创新活动直接影响后续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现通过对黄土退耕区各个系统的调查,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层剖析农户创新行为对后续产业发展的强激励作用,证明后续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农户创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核桃的国内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对核桃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核桃价格连年升高。因此,对退耕还林后农户种植核桃丰产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对促进退耕还林后农民发展核桃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各地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方出现了复耕等现象,这对退耕还林成果的发展和保持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相关部门应根据地方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而推动我国森林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保障蔬菜的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非农产业利益的对比作用下,农户持续种植蔬菜的意愿如何关系到蔬 菜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生计资本框架分析农户的金融资本特点,运用Logit 模型对金融资本如何影响农户的蔬菜种植意 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金融资本是农户生计的一项重要构成,近95% 的农户的金融资本情况处于中下等水平, 金融资本中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政府补贴对农户的蔬菜持续种植意愿有正向影响,获得贷款对蔬菜种植意愿有负向影响,保险 对于蔬菜持续种植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最后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由于前期的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导致我国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大大提升。为了改善和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开展了绿色环保工作,建立环保工程,退耕还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需要我们有计划的设计退耕范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应该"因地制宜"种植与之地形,气候相符合的绿色植被,从而恢复一个地区的原有绿色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退耕还林工程严重影响了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退耕还林对农户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增长,以耕地面积换产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并且,将林地转为耕地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区环境,影响地区生态建设,为此,我国政府部门将退耕还林作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内容,在介绍我国退耕还林工作进展的同时,对退耕还林的影响加以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以提高人们对于退耕还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遏止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的趋势,国家先后启动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6大林业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无论从地理范围、财政预算规模,还是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农户参与程度等方面,在中国生态建设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本文通过对龙潭区退耕还林的调查,对当前退耕还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质在为退耕还林决策者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以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对象,以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为研究目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并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其次,重点探究了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发生机理,并根据其发生机理提出了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达州市达川区退耕还林工程对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针对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