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于向东 《蔬菜》2011,(7):44-47
主要分析了辽宁西北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阜新县为例,提出和分析了辽宁西北部地区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模式思路和实现这一模式的保障措施,以解决辽宁西北部地区农业避灾问题。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农业旨在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创新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进行分析,指出河北省农产品现有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并且列举国内成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以期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并提出"互联网+"时代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省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运用RS与GIS技术,通过实地调研和卷宗分析,参考国内外成功乡村发展案例,探索了江苏省乡村空间形态,以期提出江苏省乡村发展模式构想,为江苏省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例示范,同时也为"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思路。结果表明:以江苏省乡村空间形态及历史风貌为依据,结合乡村分类相关标准,江苏省乡村可分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沿江沿海滩涂区、水网区、历史文化古迹区5种类型;提出了江苏省乡村发展的5种模式:丘陵地区"梯度移民"模式,平原地区"南工北园"模式,沿江沿海滩涂地区"兴港保滩"模式,水网地区"疏浚存典"模式和历史文化遗产地区"善法定轴"模式。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农业景观发展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独特农业模式,是该地区人们根据生态环境特色而创造的具有良好农业生产性和生态性的农业发展模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该地区桑基鱼塘的景观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本文在分析桑基鱼塘景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其向农业休闲景观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传统特色。长治市属于典型的雨养农业、旱作农业区,长治市潞州区抓住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机遇,积极探索适宜该地区、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是通过合理的茬口安排,实行一年多茬栽培,"春白菜-甘蓝-秋白菜"是典型的一年三熟种植模式,通过对这种三收高效种植模式的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实现高效种植的基本措施;按照绿色有机旱作标准制定种植方案,实现提质增效,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为干旱地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荒漠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叶  李天成  张荣  唐伟杰 《北方园艺》2012,(14):176-180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典型带动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整体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现在总结分析临泽社会资源现状及荒漠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成效的基础上,立足临泽,着眼河西,提出了"坚持五项原则,处理好四个关系,强化六项工作"等推进河西地区荒漠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差异化需求,适应大学差异化发展。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教育转型,就成为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文以湖北民族学院农林类专业为例,分析了专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了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及有效实现途径;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培养立足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面向基层,面向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并辐射全国的广大农村、区域农业支柱(重点)产业的企业单位,为企业输送"下得去,用得着、上手快"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农林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农林类专业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毕节市食用菌产业现状、机遇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毕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抓住该地区目前经济发展、产业定位及产业发展转型的机遇,提出毕节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明确食用菌产业在农业中的定位,大力发展以食用菌产业为载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发挥食用菌在循环农业中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黄敏 《现代园艺》2014,(4):21-21
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家大力推行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设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模式以及不同运营机制的农业科技园,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进行简单介绍,重点分析农业科技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以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休闲农业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模式,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休闲农业,黑龙江省由于自然、地理、经济等原因较其他城市发展相对缓慢。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发展休闲农业相关制约因素的剖析,提出了小型(家庭型)、中型、大型3种休闲农业园的构建模式,为黑龙江省休闲农业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资源有限、总量不足,蔬菜自给率不足10%,生猪自给率不到5%,加强"菜篮子"区域间合作是确保首都"菜篮子"市场供应稳定的必行之路,而在环京地区建立外埠基地仍然是现阶段北京市农业企业的首选。通过实地调研数据信息对津冀地区的北京"菜篮子"基地建设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优化津冀地区的北京"菜篮子"基地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出台,我国"十三五"时期将迎来我国休闲农业发展高峰期。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泉州市丰泽区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本文以泉州市丰泽区为例,对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优势、劣势、挑战与机遇,对泉州市丰泽区休闲农业发展进行综合性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农超对接"恰是实现这种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之一。该研究归纳出我国"农超对接"的3种典型模式:以麦德龙为代表的"农咨公司型"对接模式、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基地)型"对接模式、以家乐福为代表的"合作社型"对接模式。通过对3种典型模式特点分析后,认为"农咨公司型"对接模式更有利于农民增产创收,有利于生产组织化、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应在我国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休闲农业园规划理论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休闲农业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休闲农业园规划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休闲农业园规划的理论框架。通过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发展和促进作用,创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新型扶贫产业模式,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理念的倡导下,中国老挝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合作不断升温。老挝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受到我国的香蕉种植企业的青睐,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通过剖析老挝农业种植的内在条件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从多个角度全面而客观地阐述老挝的农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趋势、社会文化形态、科技研发能力和专业人才储备,运用SWOT分析老挝香蕉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中国企业在老挝地区发展香蕉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在分析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前模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及优势。  相似文献   

17.
张保民 《蔬菜》2016,(5):31-35
发展设施农业是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漳平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内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客观评价了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提出了该市发展设施农业的方向定位在"高效、规模、特色、生态、观光"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香玉  陈俊红  黄杰  孟鹤 《北方园艺》2017,(23):225-232
农业科技是连接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的桥梁和纽带,是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应对新形势,创新北京市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促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该研究在查阅文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了北京市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当前北京市农业科技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通过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双百对接"创新的实践模式为例,对新形势下北京市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利于城镇农业的发展,城镇农业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物质载体。通过对场地现状勘察分析,以营造山野气息浓郁的田园风光为改造目标,将场地划分为传统文化、观赏体验等6个景区。在挖掘周边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人类养生之根本,紧扣"道家文化"主题,从"三百园"绿化生态和农耕文明景观两方面构筑大地景观,以充分认识地域文化对农业体验园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昭通苹果种植业近年来取得迅猛发展,成为昭通地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在云南省获得良好的声誉。文章通过对昭通地区苹果产业化模式的分析,提出该产业化模式对宣威地区苹果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