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稻蟹共生,将水产品与水稻有机结合,改变了稻田单一的种植结构,获得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发展生态农业创出了一条新路,为广大农村发展创汇农业、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稻田养殖河蟹,是利用稻田的生态环境,辅以人为的管理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达到稻蟹双增收的目的。近年来,在水稻田里进行扣蟹的培育和成蟹的养殖越来越多,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以来,笔者在鱼台县丰谷米业公司有机稻种植基地的有机稻米转换田实施了稻蟹综合种养试验,将有机水稻种植和河蟹生态养殖结合起来,通过水稻和河蟹共生互利作用,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水土资源,既保证了水稻的产品质量,又实现了增产优质河蟹,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稻田基本情况试验区域位于鱼台县王鲁镇,水源为地下水,水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与河蟹是两个不同的生物物种,生长所需条件各有不同。在稻田成蟹养殖过程中,如何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满足所需求条件的同时,兼顾河蟹对环境的需求,我们通过对影响水稻产量、河蟹养成规格因素的分析,做出在自然因素条件下,用经过实践验证的技术措施,改变种养殖方式,来实现水稻产量、河蟹养成规格及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正>稻蟹共生培育蟹苗技术模式主要是利用种养结合、稻蟹共生互利的原则。蟹的粪便等代谢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水稻中的害虫作为河蟹的动物性饵料,减少了肥料及农药的使用。稻蟹共生的生产结构,可将种植业引进养殖区,改变了单一的养殖结构,也改变了河蟹苗种需要从外地购买的现象,实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蟹的养殖形式一般有荡滩粗养、池塘精养及稻田养殖等。为了进一步探索稻田养蟹技术,研究水稻和河蟹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创造稻蟹共生的优良环境,我们选用了敌百虫、氧化乐果、硫酸铜、生石灰四种农药,对河蟹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河蟹是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一个珍品,稻田养蟹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稻田的特点,节水节地进行水产养殖,不仅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还稳定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养殖河蟹收入。2008年宝坻区与辽宁盘锦市合作在宝坻区八门城镇进行了稻田养蟹试验,试验面积1000亩,并获得了成功。现将其技术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辽宁省盘山县在发展稻田河蟹养殖的基础上,今年,大力推广稻田"水稻、河蟹、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推广面积1310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50%。为了达到推广目的,采取了切实可行的举措。一是规划养殖示范区。该县在陈家镇先行试点,规划了4个稻、蟹、鱼规模化生态养殖示范区。每个养殖示范区不少于1000亩。该养殖示范区内全部都  相似文献   

8.
盘锦地区地处辽河入海口,海岸线118km,其独具特色的海、淡水资源优势使盘锦地区在发展海洋渔业经济中确定了以河蟹养殖(即以“稻田养蟹”、“蟹田种稻”)为主,苇田、坑塘养殖为辅的“水产+水稻”的主导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在传统养殖模式下,虽然河蟹养殖面积在快速增长,产量也在不断提高,但商品蟹的规格却越来越小,质量较差,养殖效益增长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河蟹养成规格和质量,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题下建立适合河蟹生长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河蟹生长,盘山县坝墙子镇水产技术推广站从2001年开始便试验稻田生态种养殖模式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蟹塘种稻模式是利用生态互惠共生原理,通过修建蟹塘工程设施,在蟹塘种植特种高秆稻品种,集成河蟹养殖和水稻栽培技术,从而实现河蟹、稻谷双丰收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利于养殖池塘生态修复、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综合效益。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积极对蟹塘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溧水县渔业技术推广站从2003年开始在部分乡镇利用低洼田开展河蟹稻田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亩产河蟹30kg和稻谷400kg,亩效益在5000元左右,结果表明:稻蟹共生可以相得益彰,水稻可改善河蟹的生态环境,提高河蟹的品质;河蟹能够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害虫,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健康生长。这种种养模式,不但节肥增产,而且所产稻谷和河蟹的品质较好,无污染,达到绿色产品的标准,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北方地区稻田养殖扣蟹已有20余年历史,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农家肥、环保农药使用,达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水稻品质和养殖河蟹品质的目的,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了稻田规模化养殖扣蟹,结合北方地区扣蟹养殖方式,研究密度对扣蟹生长和效益的影响,探索北方地区合理的扣蟹养殖密度,为养殖户提供理论支撑,促进稻蟹双丰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溧水县渔业技术推广站从2003年开始在部分乡镇利用低洼田开展河蟹稻田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亩产河蟹30kg和稻谷400kg,亩效益在5000元左右,结果表明:稻蟹共生可以相得益彰,水稻可改善河蟹的生态环境,提高河蟹的品质;河蟹能够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害虫,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健康生长.这种种养模式,不但节肥增产,而且所产稻谷和河蟹的品质较好,无污染,达到绿色产品的标准,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方稻蟹共作综合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稻田养殖河蟹既符合国家提出的发展生态渔业要求,又可提高水稻和河蟹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朝阳产业。稻田养蟹的好处很多,河蟹能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吃掉部分害虫,促使水稻生长;而稻田又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河蟹生长。要推广稻田养蟹就要了解掌握稻田养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无锡市保兴农业发展公司位于锡山区东港镇陈市村,公司下属养殖场水面400多亩,以虾蟹混养模式为主,为解决养殖场河蟹苗种问题,因地制宜,2017年基地尝试以培养扣蟹为主,将低洼水稻田进行改造,种植高秆稻,在其中养殖大眼幼体,尝试稻蟹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高秆稻的种植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还可以为河蟹提供脱壳栖息的环境,也使得遮阳效果更好;而河蟹等可以吃掉水稻的许多害虫,降低了水产品的饵料成本和水稻种植的肥力成本,做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提高了水产品和水稻的  相似文献   

15.
<正>本技术是在结合盘锦地区广大蟹农养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水产科技人员倾力努力研究,同时参照部分相关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标准和技术资料总结出的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新技术。这项技术从单一种稻到稻蟹综合种养,实现了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的有机结合,种粮的土地效益不低,而且粮食还增产、优质,是名副其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食品安全型产业,这项技术模式可充分稳定  相似文献   

16.
对河蟹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河蟹生物学特性,结合河蟹养殖科研与生产的实践,针对当前河蟹养殖生产实践的现状,就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存在的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养殖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病害防治的途径和适度发展规模等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正>河蟹浅水生态养殖是指利用低洼稻田改造的人工蟹池,通过种植多种水草、投放活螺蛳,进行的河蟹养殖。十多年来的发展,河蟹浅水生态养殖已成为河蟹养殖的主力军,预计占长江中下游地区河蟹总产量的50%以上。河蟹浅水生态养殖与气象要素紧密相连,气象要素在河蟹生长发育各阶段的不均匀分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影响着河蟹在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综合全年气象要素对河蟹养殖各阶段的影响,就能分析判断气象要素对全年河蟹养殖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背景 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是我国最重要养殖蟹类,近年来成蟹养殖总产量近80万吨.我国河蟹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辽河、黄河和长江流域,分别养殖辽河、黄河和长江种群河蟹,其中长江流域的河蟹养殖产量通常占全国的85%左右(刘青等,2015).多年养殖实践表明,长江种群河蟹养殖性能较好、商品蟹规格大和品质好,因此长江水系河蟹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群体(李晨虹等,2002;赵恒亮等,2016).但是由于多年来,部分河蟹育苗和养殖单位采用小规格亲本进行人工育苗、近亲繁殖和不同水系间的盲目引种等原因,长江水系河蟹种质退化严重,商品蟹规格变小和品质下降(Sui et al,2009;王武等,2013).  相似文献   

19.
怎样解决稻田养蟹中水稻的用药及施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长江口是我国天然蟹苗的重点产区。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发展河蟹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崇明县的河蟹养殖方式多种多样,稻田养蟹是其中一种。该县稻田养蟹的面积高达1467hm2。然而,在进行稻田养蟹时普遍存在着重养蟹,轻种稻的现象,“稻田养蟹”已名不符实。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稻栽培过程中农药、肥料的使用与河蟹的正常生长之间存在着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近年来,我们对水稻所用的7种农药及3种肥料在实验室和试验点进行了河蟹耐药试验,从中筛选出一部分既能治疗水稻病虫害又不影响河蟹正常生…  相似文献   

20.
<正>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投喂部分螺蛳给河蟹增加营养、提高河蟹鲜味。但螺蛳价格较高,用来喂食河蟹大大增加了河蟹养殖户的成本投入。因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池塘改造的螺蛳、河蟹接力生态养殖方法,通过采用价格低廉的黑水虻养殖螺蛳,进而给河蟹投喂螺蛳和黑水虻,提高河蟹品质,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